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黑龍江省撫遠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撫遠地區漁業生產發展由來已久,據考古發掘證明,遠在唐代以前,撫遠地區就有漁業生產,撫遠市境內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大水系,擁有大量湖泡,無任何污染。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態環境良好。撫遠大馬哈魚肉色粉紅,細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撫遠大馬哈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秋鱖魚),略似紡錘形;頭後至背鰭基部前漸次隆起,頭側扁,吻端突出,微彎。口裂大,形似鳥喙。生殖期雄魚尤為顯著,相向彎曲如鉗狀,使上下頜不相吻合。上下頜各有一列利齒,齒形尖銳向內彎斜,除下頜前端4對齒較大外,余齒皆細小。脂鰭小,位置很後。尾鰭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時體色銀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則變得非常鮮艷,背部和體側先變為黃綠色,逐漸變暗,呈青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8—12條橙赤色的婚姻色橫斑條紋,雌魚較濃,雄魚條斑較大,吻端、頜部、鰓蓋和腹部為青黑色或暗蒼色,臀鰭、腹鰭為灰白色。是兇猛的食肉魚類。肉質細膩,呈紅色,洗淨清蒸,頗有海味和江味兼得的奇妙口感,味道鮮美。

內在品質

撫遠大馬哈魚不僅是黑龍江省的大型珍貴特產魚類,也是中國淡水名貴魚類之一。其蛋白質含量≥20%,含鈣≥50毫克/千克,含磷≥1500毫克/千克,含鎂≥200毫克/千克,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此外,還含有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其卵晶瑩透亮,富含磷酸鹽、鈣質及維生素A、D。將其鹽漬成“大馬哈魚籽”,便是高等食材“紅魚籽”。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黑龍江省撫遠市地處三江平原東北部,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帶,地質新構造的不均一性和間歇性下沉,使撫遠市地貌相間形成了四種地貌單元:低山丘陵區、中部低漫崗區、沖積低平原、洪泛地,溝壑主要見於撫遠山西側,溝口為寬闊的濃江河,其地理形勢與鏡泊湖相差無幾。土壤以白漿土為主,地下水溫4—7度,pH值在5.3—6.8之間,呈微酸性。

水文情況

撫遠市境內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大水系,總計268千米,特別是撫遠市境內擁有大量湖泡,無任何污染。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態環境良好。撫遠市已建成4個散養式魚類養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烏龍湖、蘆清河、雙勝四個養殖基地。其中:大力加湖散養基地位於濃江河中段,擁有可開發水域1900公頃。主要由濃江河、鴨綠河、黑魚泡等河匯聚而成,水量充足,水量最大為3.3億立方米,平均水深4米,最大水深39.2米,非常有利於魚類生長和越冬。大力加湖水體礦化度含量為0.14克/升,含氧量0.7—2.78,水生動植物鉺料非常豐富,無需投放任何鉺料,非常適於散養式魚類養殖,主要放養鱘鰉魚、鯉魚、鯿花懷頭、白鰱、花鰱等特種經濟魚類,年投放33.1萬尾。

氣候情況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市屬於溫涼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由於境內江河湖泊很多,四季溫度變化顯著,凍結期長,降水集中。年平均氣溫2.2℃。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0.2℃,極端最低氣溫-36.3℃。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1.9℃,極端最高氣溫36.3℃,無霜期115—130天,年≥10℃活動積溫為23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41.4毫米,5至9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0.6%,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平均3.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2304.3小時。優越的生態地理環境,豐沛的水資源,適宜的氣候,為撫遠大馬哈魚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繁衍條件。

歷史淵源

撫遠市的黑龍江畔盛產大馬哈魚,是“大馬哈魚之鄉”。中文學名“大馬哈”魚,來自於黑龍江省的赫哲語的音譯。

撫遠地區漁業生產發展由來已久。據考古發掘證明,遠在唐代以前,撫遠地區就有漁業生產,其開創者當為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及其它少數民族的先世。

相傳唐王東征時來到黑龍江邊,正逢白露時節,被敵人圍困,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正當唐王一籌莫展之時,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請玉皇大帝,向東海龍王借魚救飢?”玉帝便令東海龍王派一條黑龍帶領鮭魚前來鎮守這條江,人馬得到魚吃,力量倍增,大獲全勝。馬原來是不吃魚的,自此馬便開始吃魚了,但也只是吃鮭魚。所以便把鮭魚叫作“大馬魚”。許多年後,又是白露時節,有一個叫什爾大如的部落首領所率人馬被敵人追到烏蘇里江邊,前無進路,後有追兵,糧草又斷,十分危機,此時一謀士便向什爾大如獻策言道:“何不仿照唐王東征時向東海龍王借魚以解燃眉?”黑龍聞知,復率鮭魚來到烏蘇里江邊,什爾大如得救,便率部在沿黑龍江、烏蘇里江一帶定居下來,這些人的後代,便是今赫哲人,所以每到白露前後,便有大批的鮭魚來到黑烏兩江。赫哲人稱“大馬魚”為“達烏依瑪哈”,後經演變,就把鮭魚叫做“大馬哈魚”,縣誌都有所記載。時至今日,依託自然環境與資源的優勢,漁業仍是撫遠市的支柱產業之一。

大馬哈魚是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廣泛分布的一種洄游性珍貴魚種。但在近30年,人類的過度捕撈和經濟發展,導致大馬哈魚資源量大幅減少,從過去洄游時“江河擁塞”變成難以尋獲。

進入21世紀,撫遠市建立了保護魚類資源的大型繁育基地,年放流大馬哈魚100萬尾,對魚類資源的保護起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最大的大馬哈魚繁育基地,撫遠市以被國家命名為大馬哈魚之鄉。

2017年,撫遠市舉行了大馬哈魚放流活動,100萬尾大馬哈魚經過數月的人工繁育飼養後被投放到黑龍江中。撫遠市已經連續28年向黑龍江流域進行大馬哈魚增殖放流活動。

2018年,撫遠市開展中國最大規模大馬哈魚放流,200萬尾大馬哈魚苗被放流。

生產情況

2011年,撫遠市年產大馬哈魚30噸以上。

產品榮譽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撫遠大馬哈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撫遠市位於中國東北邊陲,處於東經133°40′—135°5′20″、北緯47°25′30″—48°27′40″之間,全市總面積6262.48平方千米。東、北兩面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烏蘇里江相望,南鄰饒河,西接同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幹流268千米在撫遠市境內,魚類資源豐富,包括21科72屬105種魚類,其中經濟魚類59種。撫遠市包括海青鄉、抓吉鎮、通江鄉、撫遠鎮等4個鄉鎮直轄水面26753公頃,是大馬哈魚的重要孵化生長場所。

質量技術要求

1範圍

1.1本標準執行國家NY5053—2005普通淡水魚,NY5051—2001淡水魚養殖用水水質,GB11607—89漁業水質,GB/T18407.4—200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NY5071—2002魚藥使用,NY5073—2006水產品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

1.2本標準規定了大馬哈魚生態養殖過程中的魚苗繁育、養殖設施、放養前準備魚苗選擇運輸,苗種魚馴養,養成管理,養殖環境生態控制,收穫與魚病防治等環節。

1.3本標準適用於大馬哈魚的自然大水面放養。

2術語定義

2.1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大馬哈魚的生態養殖技術:以養殖系統自然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規律為依據,在養殖過程中;通過人為調控生態條件等技術手段,使養殖生態環境相對平衡,達到穩產高效、健康養殖的目的。

3養殖環境

3.1養殖場必須建在四周無任何污染源,水質符合漁業標準,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區域。

3.2養殖場周圍500米內無有害廢棄物污染,水量充沛,養殖用水必須經湖區上下水閘調控,並使用健康苗種。

4養殖設施

4.1養殖場必須建立相當數量暫養網箱(4×6米)或玻璃鋼盆(直徑兩米)。

4.2養殖場魚苗繁育池必須為直徑為2米的玻璃鋼盆,並帶有增養排水設施。

4.3養殖場魚苗繁育車間應相對固定為大棚或房式。

4.4捕撈運輸工具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生產要求。

撫遠大馬哈魚 撫遠大馬哈魚

5魚苗繁育規程

5.1魚苗孵化規程

5.1.1親魚選擇

親魚必須為野生原種親魚,個體必須為健康親魚並達到生殖魚齡,並無魚病。

5.1.2魚苗孵化水溫控制

青魚的魚苗孵化,必須將水溫控制在該魚生活習性中最佳生殖水溫,採用民用鍋爐控溫。

5.1.3增氧設施

增氧泵為常備設施,必須保證每個玻璃鋼盆內有3個充氧頭。

5.1.4排水設施

玻璃鋼盆內水必須為流動水並保持水質清新。

5.1.5魚苗孵化完成應及時進入魚苗培育階段。

5.2魚苗培養技術規程

5.2.1輪蟲階段:此階段為魚苗孵化後1—5天,魚苗全長7—9毫米生長至10—11毫米,魚苗以輪蟲為主食。

5.2.2水蚤階段:魚苗入培養池後第6—15天全長從10—11毫米生長至16—18毫米,魚苗主要以水蚤等枝角類動物為食。

5.2.3鍛鍊出池階段:魚苗下池後16—20天魚苗全長達到31—34毫米,需拉網鍛鍊,準備出池,經煉苗的魚苗體質好耐運輸。

5.2.4輪蟲及枝角類動物培養方法:在1米左右土池內(土池上方需用大棚履蓋,並用民用鍋爐提溫)採用糞肥培育法即用各種安全無病畜糞尿,經充分發酵產生浮游生物,達到一定密度後用水稀釋後即可為魚苗餌料。

5.3日常管理

魚苗下池後池水應控制在1米左右,每日觀察檢測水質並及時調整水位,水質及水含氧量,魚苗培育水溫須控制在20℃左右。並及時觀察魚苗攝餌,生長等情況,及時進行鏡檢,隨時清除有害生物。

6魚苗放養技術規程

6.1放養魚苗選擇

鑑別方法 優質苗 劣質苗
出池規格 體色 活動情況 抽樣檢查 同種魚苗出池規格整齊體色鮮明外表有光澤活潑、集群游泳,受精後迅速遊動魚在瓷盆中狂跳,身體肥壯背厚,鱗鰭完整,無異常情況 同種魚出池規格大小不一體色暗淡無光,變黑或變白行動遲緩,在水面游泳搶食能力弱魚在瓷盆中很少跳動,背薄,鱗鰭殘缺,有異常現象。

6.2魚苗運輸

採用尼龍袋運輸,使用容量5—8升的尼龍袋,裝水1/3充純氧,按3—4厘米長魚苗150—200尾/袋標準裝袋。運輸應儘量避開高溫時段。

6.3魚苗暫養

6.3.1暫養池水深0.8—1米,池子為直徑2米的玻璃鋼盆,並有完整的給排水系統。暫養時需建在大棚內,暫養用水需用民用鍋爐加溫,水溫控制在18—25℃,主要用於6月放苗前暫養,暫養池應按1.1—2.2千瓦/100立方米水體,標準配備鼓風機一台,24小時連續充氧。

6.3.2暫養期管理

使用湖區水(經檢測符合無公害)配合50%淨化水養殖7—10天,中間根據魚苗適應情況,逐步提高暫養池中湖水含量。直至達到100%為湖水,在100%湖水條件下再暫養即可放入湖區。

7養成管理

7.1魚苗放養

7.1.1湖水要求

放養區水深應在1.5米左右,水質肥沃,水體透明度50公分左右,水溫12℃±1℃;pH值6.5—7.2之間。

7.1.2放苗方法

7.1.2.1放苗時注意湖水溫度變化,要注意溫度浮動超過1%即應停止放苗。

7.1.2.2放苗前必須先了解天氣情況,避開大風暴雨天放苗。

7.2飼料要求:不擔放任何餌料,魚苗直接食用湖區,水體中豐富的動植物餌料。

7.3水質管理

7.3.1水色和pH值調控

北方養殖魚須保持水質較清,如水色變化較清,如水色較混時應及時開啟上下游控水閘。

7.3.2透明度是湖區水中理化因子的綜合指標反映,應及時換水,保證養殖魚得到最好的生存條件。

7.3.3溶氧里,及時測定湖區溶氧量,並採用換水法控制水中氧含量。

7.4日常管理

7.4.1及時以15日為周期捕一定量少量魚觀察生長情況並做好記錄。

7.4.2檢查湖區水體中危害魚情況並採用誘捕滅除。

7.4.3及時檢查發現魚病應採用生物治療法治理。

7.4.4定期測定PH值水溫溶氧量等水質指標,並做好記錄。

8魚病防治

有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捕撈定量1.5千克魚進行檢測,如有魚病採用生物滅除法,但魚病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即勤測湖區水質理化等指標,草魚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9收穫

9.1收穫時間根據氣候,規格,市場價格水體狀況以及產品健康情況而定。

9.1.1當規格達到0.5千克以上時就可捕撈了。

9.1.2捕撈量根據魚池密度,捕大魚上市。

9.2收穫準備

及時掌握氣象情況,注意湖區環境因素,根據市場需求,制定捕撈計畫,配備好捕撈工具和運輸車輛等。

9.3捕獲方法:拖網收穫一般早晨進行,也可參用區域捕撈。

專用標誌使用

撫遠大馬哈魚生產基地的生產經營者或加工企業,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的撫遠大馬哈魚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同時,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加貼標誌要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建立包裝標誌印刷審核備案制度和標誌使用管理制度,加強標誌使用監督檢查,嚴厲查處仿造、冒用、超範圍使用標誌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標誌監管長效機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