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辨析
用 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糾正重大錯誤
近義詞:撥雲見天、鏇轉乾坤
反義詞:離經背道、每況愈下
示 例:
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夏。(《三國志·鍾會傳》)
今天運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二)
撥亂反正是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之後,為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改變當時國內混亂局面,使國內局勢趨於穩定而進行的一場政治改革。
政治術語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國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政治運動。它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其中也出現了許多冤假錯案。直至“四人幫”被粉碎,文化大革命才正式宣告結束。毛澤東對發動文化大革命負有主要責任,但這始終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1976年,毛澤東去世,華國鋒擔任中國共產黨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他上任以後,沒有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而是提出“兩個凡是”。1978年,鄧小平批評兩個凡是,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鄧小平主張糾正文化大革命期間造成的錯誤。
偉大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全面進行撥亂反正工作。平反冤假錯案是當時一項極為重要的政治工作。從1979年開始,中央和地方先後平反和糾正了一大批冤假錯案。到1982年底,這項工作基本結束,涉及300多萬幹部的冤假錯案得到平反糾正,47萬多名共產黨員恢復了黨籍,重新獲得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信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促進了國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
1980年,黨中央決定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恢復他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糾正了歷史上的最大一起冤案。因他的案件而受牽連的28000多人也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