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火爆苗頭燃起在1月3日18時41分,普思資本董事長王思聰在微博上發布一條“我撒幣,我樂意”、“每天我都發獎金,今晚9點就發10萬”的訊息,並附上自己在《沖頂大會》App中贏得322.58元獎金的截圖。作為有2480萬冬粉的大V,這一訊息被贊13萬多次,評論3萬多條,更吸引不少好奇網友下載試玩。
發展

其實除了王思聰、周鴻禕“大撒幣”之外,張一鳴、奉佑生等大佬也參與了直播答題的“撒幣”行動,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几日,《百萬贏家》等平台獎金金額設定已近千萬元,所謂“錢多任性”說的就是2018開年這一輪的直播答題風潮。
為了能獲取更多的獎金,不少網友開始組團答題,市場中也湧現出“薅平台羊毛”生意:賣復活碼、賣“通關秘籍”。但在巨額獎金前,用戶對平台並無牢固的黏性,而是隨著不同平台的答題時間、場次轉移。此外,模糊的盈利模式和過於單調的答題風格,讓業內人士為這個新生商業形式的未來感到一絲焦慮。
背景

人人可參與、獎金誘惑、邀請好友可獲復活碼……多種誘人因素的加持,讓這種問答直播模式迅速火遍網路。據媒體報導,2017年12月底上線的《沖頂大會》App,憑藉這一模式,在2018年1月4日就衝上了AppStore排行榜的第7位。
為了搶奪市場,這些平台開始砸下巨資提高獎金額度。從最初《沖頂大會》“10萬元”量級,在短短1周時間內,已經達到單場獎金高達50萬-100萬元的規模,甚至不乏有200萬元及更高的規模。據網易科技統計,1月6日晚,《百萬英雄》、《芝士超人》、《百萬贏家》同時投放了100萬、101萬、102萬的百萬級別單場獎金。20分鐘內,三家一共燒掉了303萬。
數據顯示,2018年1月7日、8日,《芝士超人》再次在晚上砸下202萬元,其在20:30與21:30均單場投放101萬元;而《百萬英雄》不甘落後,狂擲300萬元打造出21點單場200萬元獎金,以及22點單場100萬元獎金;《百萬贏家》則從20:20連開4場,場場100萬元。
網友蜂擁而入。1月8日,中央電視台《開心辭典》製片人劉正舉在微博上感慨:“作為《開心辭典》製片人和總導演,我看好直播的益智遊戲節目,無論它在電視端還是視頻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