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

即“黑非洲”。泛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尼格羅人種的故鄉,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種人占絕大部分。其歷史文化發展同沙漠以北的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不同。古代曾先後形成加納、博爾努、貝寧、馬里、加奧、阿克蘇姆等國。範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等島嶼。地形以高原為主,稱為高原大陸。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基本信息

地形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稱為高原大陸。
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海岸線平直
高原: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山脈:東南部的德拉肯斯山脈、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脈。最高峰為吉力馬札羅山,海拔5895米。(也是非洲最高峰)
盆地:剛果盆地(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
東非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東非高原、紅海至西亞死海。地殼斷裂形成,繼續擴大;谷底湖泊連串。(被稱為地球的傷痕)

河流

尼羅河:發源於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流,注入地中海。全長667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
剛果河:發源於南部高原,主要流經剛果盆地,注入大西洋,流量豐富為世界第二大河,是世界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贊比西河:注入印度洋,上游有世界上著名的瀑布—維多利亞瀑布(莫西奧圖尼亞瀑布)
尼日河:尼日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注入大西洋幾內亞灣
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的湖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

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面積居世界第二

圖片圖片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面積居世界第一
地中海氣候
以赤道為中心,氣候呈南北對稱分布
氣候特點是:氣溫高,乾燥地區廣。有“熱帶大陸”之稱。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為主的氣候,大部分地區的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
氣候——濕熱氣候為主
熱帶雨林氣候:剛果盆地
熱帶草原氣候:雨林兩側,東部高原,分布最廣
熱帶沙漠氣候:北部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南回歸線沿海地區
地中海氣候:南部沿海

資源

1. 礦產資源

①特點:種類多、儲量大,所以非洲又被稱為富饒的大陸
②分布
南非——黃金、金剛石尚比亞——銅礦赤道幾內亞——鋁土奈及利亞——石油剛果——寶石

2. 熱帶經濟作物

象牙海岸——可可、咖啡

社會經濟

(一)人口黑種人的故鄉,不同部族有不同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人口增長快,城市化水平低,科技素質低。“三角貿易”喪失一億人口。
(二)農業發展慢,糧食不能自給,熱帶經濟作物、畜牧業、森林有優勢
(三)工業採礦為主,製造業落後經濟模式:出口礦產或農產原料等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經濟脆弱。
(四)問題——人口、糧食和環境措施:保護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加強民族團結等。教育水平低,文化低,幾乎處於原始人狀態,有的部落甚至靠打獵為生,有多種信仰。

動物

雨林中的狒狒、鱷魚等

非洲象非洲象
熱帶草原上的羚羊、長頸鹿、斑馬、非洲獅子、非洲象等

城市

南非:開普敦、約翰內斯堡(南非最大的城市,採金中心)、好望角;
自然資源豐富,包括鐵,錳,銅,煤炭鋁土石墨等。馬達加斯加島盛產石墨。大西洋沿岸生產石油。
該地有富饒大陸之稱。南非:黃金產量世界第一。幾內亞:鋁土產量世界第一。尚比亞:世界重要產銅國。剛果(金):金鋼石產量世界第一。奈及利亞:非洲石油產量最多國。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表多山脈,是熱帶氣候的集中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盆地(剛果盆地),這裡的最高峰是吉力馬札羅山(5895米)

圖片圖片
最大島嶼為馬達加斯加島。這裡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可達千分之30。
西臨大西洋,東北為紅海和亞丁灣,東臨印度洋。
這裡主要出口工業原料或半成品、初級產品,一般價格低廉。
這裡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無際的草原、繁多珍稀的動物,以及被譽為“地球的傷痕”——東非裂谷帶,非洲的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上奇特的赤道雪,維多利亞瀑布和維多利亞湖,非洲最深而狹長的湖——坦噶尼喀湖的秀麗景色。此外本區還有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及風土人情。非洲的音樂、歌舞、繪畫、雕刻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