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摸魚兒·是誰家本師絕藝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陳維崧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摸魚兒·是誰家本師絕藝家善百自崇川來,小飲冒巢民先生堂中。聞白生璧雙亦在河下,喜甚,數使趣之。須臾白生抱琵琶至,撥弦按拍,宛轉作陳隋數弄,頓爾至致。余也悲從中來,並不知其何以故也。別後寒燈孤館,雨聲蕭槭,漫賦此詞,時已漏下四鼓矣①。是誰家、本師絕藝,檀槽挑得如許②?半彎邏逤無情物③,惹我傷今弔古。君何苦?君不見、青衫已是人遲暮。江東煙樹④。縱不聽琵琶,也應難覓,珠淚曾乾處。悽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燈前一對兒女⑤。忽然涼瓦颯然飛,千歲老狐人語⑥。渾無據⑦!君不見、澄心結綺皆塵土⑧。兩家後主,為一兩三聲,也曾聽得,撇卻家山去⑨。
作品注釋
①家善百:指陳世祥。世祥字善百,號散木,南通州人,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舉人,入清官知縣。有《含影詞》。“家某某”是古代文人對同宗者的親切稱呼,即俗所謂“五百年前是一家”意。崇川:上海崇明。冒巢民:冒襄(1611-1693),字辟疆,江蘇如皋人,副貢生,與陳維崧父陳貞慧並稱“四公子”。明亡隱於如皋水繪園不出。白生璧雙:名珏,字璧雙,人稱白三郎,南通州人,善琵琶,好制新聲。其時白家琵琶為當世一絕,珏為其中翹楚。河下:如皋地名。數(shùo):屢次。趣:催促。陳隋數弄:陳隋皆短命王朝,此之寄寓有亡國之音的哀傷曲調。頓爾至致:立時很有情致。蕭槭(qí):蕭疏淅瀝。漏下四鼓:四更。這段話是詞序。
②本師:韓愈有名作《聽穎師彈琴》,此以穎師比喻白珏技法之高妙。檀槽:槽為固定絲弦處。此指代琵琶弦。挑:琵琶彈奏的一種技法。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
③邏逤(sù):唐時吐蕃都城,即西藏拉薩,產檀木。此代指琵琶。
④江東煙樹:指家鄉風物。作者時在江北如皋,常懷思鄉情。
⑤燈前一對兒女:用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詩意。
⑥“忽然”句:弦聲急響,掠過冰冷的屋脊。
⑦渾無據:全無憑準。
⑧澄心:堂名,南唐烈祖李昪所居,後主李煜嘗制澄心堂紙,名滿天下。結綺:閣名。南朝陳後主寵妃張麗華的居所。
⑨撇卻家山去:李煜亡國時所作《破陣子》有“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之句。
作品賞析
這首詞作於康熙初,即迦陵寓居冒襄水繪園之“如皋八載”之際。詞序交代寫作緣由,可作絕佳小品文讀。值得注意的是小序中“悲從中來,並不知其何以故也”一句,詞人並非“不知其何以故”。其中原故已見乎辭:“傷今弔古”的歷史滄桑感,其一也;“青衫已是人遲暮”的身世悲涼,其二也;“兩家後主……撇卻家山去”的故國淪亡情,其三也。詞人正是懷著此種複雜心緒來聽白璧雙激越幽怨的琵琶曲的,全篇以聽曲起,以不可遏止的傷懷為線索,以哀涼悽厲的視覺形象寫聽覺效果,使人不自禁地隨其情感脈動而起伏跌宕,寫情聖手,莫過於斯。故譚獻《篋中詞》評云:“拔奇於本師長歌之外”,謂其超出了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之名作,是銳敏地覺察到了其中蘊蓄的巨大的感性魅力的。
據徐釚《南州草堂詞話》記,當時迦陵賦此一闋,依白珏琵琶而歌之,聽者無不悽然泣下,可見此曲此詞是譜出了遺民之輩血淚交迸的心曲,同時又撥動了他們蒼涼的心弦。
作者簡介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陽羨詞派領袖。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江蘇宜興)人。官至翰林院檢討,並參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