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翅目:搖蚊科
簡介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搖蚊科昆蟲約有5000種,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於觸角上密生細毛,就像羽毛一樣。另一個不同是,它的嘴(口針)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因此,我們可以說它不會咬人。搖蚊生活在水中的幼蟲俗稱紅蟲,它可以在相對缺氧的環境中生活。因為它體內擁有血紅素,這也是為什麼它呈血紅色。
說起紅蟲、血蟲,不少人(特別是喜歡養魚的人)知道,花鳥市場就有賣。搖蚊幼蟲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它在各類水體中都有廣泛的分布,而且數量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棲動物總量的50%~90%.紅蟲是水體中重要的食物鏈中的一環,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如多種魚、蝦、蟹、鱉、龜等的優良天然餌料。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占乾物質的41%~62%,脂肪占2%~8%.在水產養殖中,搖蚊幼蟲具有需多優點:大小適宜,適口性好;營養全面;不會污染水體,而且殘存的搖蚊幼蟲不會對養殖對象產生危害,由於攝取水體中的有機碎屑,還能淨化水質。因此,大量培養搖蚊幼蟲來培育經濟水生動物的幼體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水產大發展的今天,大量培育搖蚊幼蟲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公司飼養紅蟲,而且銷路很好。天津是主要產地,每年有大批的鮮活、冷凍紅蟲出口。
污水及死水可滋生大量的幼蟲。多數搖蚊幼蟲取食水體中的有機物。在淤泥或有機質豐富的水體中,由於缺少魚蝦等天敵,它們可以大量繁殖(有些搖蚊的幼蟲甚至有繁殖能力,這在達爾文《物種起源》14章有論述)。在北方,通常一年發生2代,4-5月和9-10月可見搖蚊,黃昏時搖蚊在一起成群飛舞,雌雄進行婚配。有時數量之大,看上去似黑
煙。
搖蚊幼蟲
雙翅目昆蟲搖蚊科幼蟲的總稱。全世界已鑑定的約3500種。
搖蚊幼蟲由頭部和13個體節組成,前3節為胸部,其餘為腹部。幼蟲第一胸節腹前方和腹部末節端部各有一對有趾鉤的原足,分別稱為前原足和後原足。兩後原足之間,有2~3對肛鰓。幼蟲的呼吸系統為閉合式無氣門型,通過體壁(及鰓)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搖蚊為完全變態,一年繁殖1~2代。卵、幼蟲和蛹生活在水中,成蟲在空中生活。搖蚊幼蟲可生活在各種水體中,以淡水湖泊和河流的水體底部或水生植物間為多。搖蚊幼蟲是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也是搖蚊的越冬蟲態。
在環境生物學的研究中,搖蚊幼蟲被廣泛套用於生物監測。搖蚊屬(Chironomus)的種類耐有機物污染;前突搖蚊屬(Procladius)的種類耐重金屬污染;雙線環足搖蚊(Cricotopus bicinctus)的幼蟲對電鍍廢物包括六價鉻、氰和銅離子的耐受量特高。搖蚊幼蟲對污染的適應範圍和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擬毛突搖蚊屬
雙翅目:搖蚊科
自中國西藏自治區的擬毛突搖蚊屬1新種:三叉擬毛突搖蚊(Paratrichocladius tridens sp.nov.)本屬已知種的主要區別為:下附器發達並向外延伸,頂端圓形;陽莖內突色深部分明顯骨化,呈三叉狀,抱器端節細長,頂端有一小突狀的亞端背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