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潛葉搖蚊
幼蟲從卵中孵出之後,並不馬上離開,而是群集於卵塊中,取食膠質物。 此時蟲體增長迅速,幼蟲稍大後,游至浮葉下面,由浮葉背面侵入。 幼蟲潛食於荷葉的上表皮下,開始時潛道呈線形,隨著幼蟲在蟲道內向前擴大取食,潛道便成嗽叭口狀向前擴大,形成不規則的紫褐色斑。
分布情況
為害荷花的是一種蓮潛葉搖蚊(Stenochironomus nelumbus),屬雙翅目搖蚊科。主要危害荷花的浮葉,其幼蟲潛入葉內蠶食葉肉,破壞葉組織,造成浮葉腐爛,不但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而且有損於觀瞻。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4.5毫米,碧綠色,頭小,複眼中部褐色,周圍黑色;中胸特別發達,背板前部隆起,呈駝背狀,後部兩側各有1個梭形黑褐色條斑,前翅茶褐色,足細長。卵長橢圓形,嫩黃色,長約0.2毫米,寬約0.08毫米,包含於暗白色的膠質物中。幼蟲體柔軟纖細,長10一11毫米,黃色或淡黃綠色;頭部褐色;口器黑色;頭部有一部分縮嵌於前胸內,中、後胸寬大;腹部圓筒形,腹末有2對短小的剛毛。蛹體長4—6毫米,翠綠色;複眼紅褐色,前足明顯游離於蛹體,捲曲於胸、腹前,蛹體前端和尾部生有短細的白絨毛。發生規律
在長江流域,蓮潛葉搖蚊於6月中、下旬幼蟲開始出現,到了10月中旬停止危害,全年約發生6—7代,各世代重疊發生。以幼蟲在池底越冬;氣溫水溫均為20℃左右時,成蟲壽命3—5天;卵期3—8天;幼蟲期14—17天(其中危害期11—17天);蛹期2—4天。成蟲在傍晚開始羽化,具趨光性,白晝棲息不動。交尾後於夜間產卵於浮葉邊緣的水中。幼蟲從卵中孵出之後,並不馬上離開,而是群集於卵塊中,取食膠質物。此時蟲體增長迅速,幼蟲稍大後,游至浮葉下面,由浮葉背面侵入。幼蟲潛食於荷葉的上表皮下,開始時潛道呈線形,隨著幼蟲在蟲道內向前擴大取食,潛道便成嗽叭口狀向前擴大,形成不規則的紫褐色斑。防治方法
在成蟲和幼蟲發生期,噴灑1500—2000倍的氧化樂果,或馬拉硫磷,或敵敵畏水溶液,每隔1星期噴1次,連續噴施2—3次,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為了增加藥液的濕潤展布性能,可在藥液中加入0.1%的平平加。若是數量不多的缸(盆)栽荷花,可用手及時摘除被害葉,以減少蟲口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