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揚州之名,最早見於《禹貢》,中國古九州之一。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北上會盟,開鑿了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邗溝,並在此建築邗城,此為揚州建城之始。秦漢以後,揚州即為中國東南的重鎮。漢代,吳王劉濞都城於此,轄大江南北3郡53城。隋代,揚州是大運河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唐代,揚州有“揚一益二”的美譽,是僅次於首都長安的大都市。明清時期,揚州是全國漕運、鹽運的轉輸中心,城市極為繁榮。新中國成立後,揚州是蘇北地區黨委和蘇北行署機關駐地,此後一直是揚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今,揚州轄廣陵、維揚、邗江3個區,江都、高郵、儀征3個市和寶應縣,全市總面積6638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59萬,其中市區人口128萬。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揚州,圍繞著江澤民同志題詞“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的目標,積極推進“富裕、文明、秀美、和諧、法治”新揚州建設,“人文、生態、宜居”的城市特質不斷彰顯。揚州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人居獎”城市,2006年榮獲“聯合國人居獎”。
作品原文
“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①夫揚州者,江淮之大邑,歷史之名城也。自春秋吳王夫差築邗城於蜀岡之上,開邗溝於蜀岡之下,迄今二千五百年矣。揚州之立,始於邗城,揚州之興,肇自邗溝,後之京杭運河,通波千里,實亦導源於斯也。漢興,吳王劉濞建都於此。以國中之地利,采銅為錢,煮海為鹽,通行宇內,國用饒足。此二吳王者,皆有大利於揚州,後世思之,設祠以祀焉。及董仲舒為江都相,為中華儒學之翹楚,倡導“正誼明道”,世人奉為立身創業之本,歷千載而不稍懈。大漢雄風,若廣陵之濤,澎湃奔騰,氣象萬千。
隋煬運河,厥功甚偉,龍舟三幸,揚州有南方帝都之概。至唐運河乃得大用,南漕北輸,此為樞紐。帆檣林立,舟車露委;貨物山囤,商賈雲集。夜市千燈,月中歌吹;珠翠闐咽,邈若仙境。“揚一益二”,“富甲天下”,非虛譽也。人文薈萃,燦若星漢。《文選李善注》開選學之先河,《春江花月夜》躋唐音之峰顛②。李青蓮“煙花三月”之謳,杜紫薇“春風十里”之?,經典名篇,傳誦千古。至若波斯大食之商旅,雞林扶桑之學子,乃習見不鮮者。鑒真和尚弘律奈良,孤雲先生作賦邗上③,特其佼佼者耳。其後之馬可波羅載政事於《行記》,鄂多力克記民俗於《東遊》,益證揚州對外交往,相續不絕。有論者謂,唐之揚州,為世界史上少見之最佳時地之一。征諸史籍,斯言誠哉。
及於清世,揚州擅鹽漕之要,至康乾而臻鼎盛。賦稅所出,動關國用,朝廷所寄,關注尤殷。八方輻輳,通衢百貨雜陳;接踵摩肩,市廛諸品皆備。坐商行賈,遠近畢聚,各逞厚資,多有興造。兩代帝王,六次南巡,乾隆至有“廣陵繁華今勝昔”之慨。社會充盈,人文泛彩。全唐詩纂刻於天寧,四庫書貯藏於文匯④。王漁洋修禊紅橋,紹歐陽公平山高會,一時傳誦;盧雅雨行觴曲水,效孔東塘秘園雅聚⑤,千首賡和。書院山長,皆鴻博之儒;庠舍諸生,多俊彥之士。學派畫派,謹嚴共疏放齊輝,各標一幟;花部雅部,清新與典麗並美,異曲同工⑥。一路樓台,兩堤花柳,園亭美奐甲天下;剔透玲瓏,精雕細琢,工藝精湛動宮廷。食在揚州,淮揚菜留香口舌;游乎邗地,保障湖牽繞夢魂。誠詩家所吟“竹西佳處”、“淮左名都”者矣。
近代以還,風雲激盪。反帝制英雄喋血;抗外侮烈士獻身。?園《圖志》,念弱貧放眼世界;庭階《背影》,慨艱辛渴望未來⑦。尤足榮者,晨讀北門,高揚少年意氣;放歌梅嶺,盡展壯志風華⑧。
承前有創造,繼往以開來,此乃今之揚州所以勝於昔者也。
承前者:老城為文脈所系,務使原貌依然。護其貌美其顏,盎然古意;揚其韻鑄其魂,充沛內涵。老宅清幽,猶現前賢遺澤;高門華敞,略覘鹺賈財雄。個園疊石,興四季之聯想;何園復道,引九曲之遐思。花光蓋地;碧影遮天。瓊花綻冰雪之容,芍藥伸妖嬈之態。運河泛舟,今古風光來眼底;柳堤漫步,淺深綠意上眉尖。瘦西湖畫卷長舒,目不暇接;萬花園錦茵廣被,心曠神怡。
開來也:打造“雙東”,顯歷史遺存之精粹;比肩“雙博”,集揚州物華之大成⑨。新區乃發展所寄,行之如覽宏圖。看大橋橫空、高速成網、長軌延綿、港口喧騰;喜跨越長江、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廣廈連雲,多少英才奮發;新居櫛比,萬千寒士歡顏。開發沿江,建設園區,發展布局更優;招引資本,集聚產業,綜合實力愈強。內秀外美,步移景換,國人紛至,外客頻來。有雲:居於此者愛之深,游於此者念之殷,未至此者思之切。能不意酣而情暢耶!
本固枝榮,葉茂花繁。存故求新,保護與利用並舉;守成有變,改造與復興同行。構造大景觀,推進現代城市旅遊;創建博覽城,進軍世界文化都市。聯合國頒宜居之獎,共和國授園林之城,豈偶然哉!或問何能而臻此?曰:興改革之風、乘開放之潮;舉三個代表之旗,走科學發展之路。先後有序,張弛得宜,上下同心,左右合力,古城於是興焉。
噫吁兮,順應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發展民主。富裕、文明、秀美,銳意進取;和諧、法治、宜居,更上層樓。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之名城,望之匪遙,指日可待也!
文章注釋
①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隋煬帝楊廣《泛龍舟》詩句。
②《文選李善注》、《春江花月夜》:《文選》的最初作注者李善及《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均為唐代揚州人。聞一多譽《春江花月夜》為“詩中之詩,頂
峰上的頂峰”。
③孤雲:唐代新羅人崔致遠,號孤雲。晚唐時曾在揚州淮南節度使高駢幕中供職三年,所著《桂苑筆耕集》作於揚州。
④天寧:康熙四十四年(1705),曹寅在揚州天寧寺設局,纂刻《全唐詩》。文匯:乾隆四十九年(1784),頒揚州《四庫全書》一部,貯存於天寧寺西園之文匯閣。
⑤盧雅雨:即盧見曾。孔東塘:即孔尚任。二人在揚州均有影響較大的詩酒活動。
⑥學派:指乾嘉時期以王念孫、阮元為代表的清代揚州學派。畫派:指以金農、鄭板橋等“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清代揚州畫派。花部:指地方戲曲。雅部:指崑腔等。
⑦《圖志》:指魏源的《海國圖志》,完成於揚州?園。《背影》:指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朱自清故居在揚州安樂巷。
⑧梅嶺:江澤民同志少時,常於清晨到揚州北郊梅嶺一帶讀書。
⑨雙東:指揚州東圈門、東關街歷史文化街區。雙博:指揚州博物館和中國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
作者簡介
朱福?,1937年出生,現為揚州學派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曹永森,1953年出生,現為揚州市文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