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牆,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城牆於1950年代拆除,現僅存遺址。1996年11月,揚州城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揚州築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前486年吳王夫差修築邗城。漢代,建廣陵城,位置基本不變。隋代,以漢廣陵城基礎修築城池,隋代城牆由隋江都宮城、東城組成;江都宮城平面近方形,周長5.1公里,面積約1.8平方公里,東城周長約4公里,面積約1平方公里。唐初,揚州城稱為子城,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783年,淮南節度使陳少游建羅城,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1公里,城牆厚約9米,這是此後揚州城的基礎。北宋時,在五代後周“周小城”的基礎擴建城牆,被稱為“宋大城”。知州郭棣利用唐子城舊址築城,稱“堡寨城”(南宋寶佑年間重修後稱“寶佑城”),與宋大城南北相對,相隔二里;另外,在堡寨城與宋大城之間又築“夾城”以通來往。這三城總稱“宋三城”。[1]
1950年代,拆除小東門;1951年,蘇北行署決定拆城築路,城牆南段現為南通路,東段為泰州路,北段為鹽阜路,西段為石塔橋南北一線。2006年,建東門遺址公園,復建了東門及一段城牆。在荷花池路與南通西路交叉口東南建有南門遺址保護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