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傳染物

接觸傳染物

接觸傳播,指病原體通過媒介物直接或間接接觸,直接接觸傳播指病原體從傳染源直接傳播至易感者合適的侵入門戶,間接接觸傳播指間接接觸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傳播。

接觸傳染物

相關信息

疾病一直是人類的敵人,尤其以傳染病為甚。中世紀,天花、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給歐洲乃至全球造成了巨大災難。在這些傳染病中,細菌與病毒是致病元兇。20世紀各種抗生素的發現使細菌性感染有了剋星,但病毒性傳染,如愛滋病以及目前肆虐很多國家的非典病毒仍然困擾著人類。為了配合當前這場抗擊非典的鬥爭,我們約請專家撰寫一組文章,介紹人類是如何同疾病、特別是傳染病做鬥爭的。人類對疾病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新的治療手段和技術也在不斷湧現,各種疾病包括非典最終一定會被戰勝。

傳染病的病原是人類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當傳染病發生時,人們最困惑和恐懼的是:是什麼東西導致了疾病?只看見周圍的人們一個個病倒,甚至死亡,卻看不到傷害同胞的“敵人”。看不見“敵人”,就不知道“敵人”從哪裡進攻,也就很難防範。

傳染病的發生由來已久,人們一開始就努力探索其原因。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人們通常只能憑直觀去推測傳染病的病原。當傳染病流行時,醫家無法發現病原,只能注意到一些特殊的現象,如間歇熱似乎多在夏季發生,瘧疾似乎總在多水的池沼地區發生,嚴重腸疾多發地區的人似乎愛喝涼水。他們進一步觀察,試圖尋找其中的邏輯聯繫。例如,無論什麼人進入池沼地區,都容易患瘧疾。於是,人們猜測瘧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濕熱之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瘴氣”。不僅如此,由於許多傳染病的發生地大都環境污濁,氣味難聞,人們認為其病因是污濁之氣,也稱“瘴氣”。所以,無論東方西方,古代醫學家最初都認為傳染病是由“瘴氣”所致。古羅馬著名的醫生蓋倫、中世紀義大利醫生夫拉卡斯楚和十九世紀德國醫生海勒等在論述傳染病時,都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瘴氣”所致。中國古代醫生也認為“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諸病源候論》),“南方嵐濕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瘧”(《景岳全書》)。但是,無論“瘴氣”、“異氣”還是“戾氣”,都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只能間接說明它們的存在。對於古代醫學家而言,他們擺脫了各病因說法,實為很大進步。但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進步,因為這些所謂的“氣”沒有能直接被科學家目證,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見真正的致病物,也就無法對其進行完全控制和預防,以及發現針對性的治療藥物。

到19世紀40年代,研究傳染病的英國醫生巴德對“瘴氣致病說”表示懷疑。他詳細觀察了發病地區的環境,認為傷寒病不是“瘴氣”引起。1839年7月至11月,他觀察到英國某村莊同一家庭內連續出現了3—4例傷寒病人,因而推論傷寒是由傳染物引起,而不是“瘴氣”感染,同時,他觀察到傷寒流行期間有人離開本村到其他村莊,把傷寒傳到許多村莊。巴德觀察到了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傳染的例證,從而認為傷寒是一種接觸傳染病。後來,19世紀80年代,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和德國科學家科赫等人先後在有病的生物體內發現了大批微生物,並證實它們是傳染病的病因,如家禽霍亂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麻風桿菌、傷寒桿菌、肺炎桿菌、破傷風桿菌等。通過顯微鏡直接看見了這些病菌,並依靠嚴格的實驗證明它們與相關傳染病的因果關係。看不見的“瘴氣”從此從傳染病學中消失,代之的是能被科學家目證的病原微生物,現代意義上的傳染病由此成為獨立發展的科學。

相關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677507.html?si=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