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課

4、創新性:探究課創設由學生“構建而非複製”的活動情境,儘量安排一些學生能夠自由參與探究和創新活動的空間與內容,賦予學生創新的責任,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 6、綜合性:探究課是要打破學科界限,借鑑不同學科的教學成果,因此它具有明顯的綜合性。 4、科學性原則:在開展活動課時,既要做到開放、創新,也要適應國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

探究”這個詞來自國外,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畫,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並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

探究課定義

所謂探究課就是以探究為主要內容的方法為學生講授科學文化知識。
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套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定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
特點:
1、 實踐性:探究學習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拓展或深化學習的過程,相對於簡單的課堂知識的學習,它更強調學習過程中的深刻的、充實的、探究的經歷的體驗,體驗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探究學習無疑是增強體驗的一種途徑,學生在做一做、考察、收集資料、辯論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了發現知識的過程,發展了實踐能力。
2、專題性:就某種現象或某個小領域進行探討,給學生以發覺知識的過程。
3、 互動性:新課標下的探究課堂,老師除了完成知識的傳授外,還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在互動中實現。而這種互動既可以是師生的互動,也可以是生生互動、學生與家長的互動。
4、創新性:探究課創設由學生“構建而非複製”的活動情境,儘量安排一些學生能夠自由參與探究和創新活動的空間與內容,賦予學生創新的責任,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
5 、開放性:對活動課探究的結果允許答案開放、允許有多種解釋出現,即只要言之有理有據就可以。
6、綜合性:探究課是要打破學科界限,借鑑不同學科的教學成果,因此它具有明顯的綜合性。

實施探究課的基本原則:

1、 主體性原則: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而探究課躬行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參與度才是探究課目標是否達成的關鍵。因此老師要儘量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活動計畫和方法,自主地開展活動,自主地發表觀點,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
2、 民主平等原則:探究就是探討研究,是學生髮自內心的一種心理需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出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而達到這個目標,老師就要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的需要和興趣,培養良好的創造動機,因此,老師就必須以民主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學生的探究中,摒棄自己是權威的想法,做一個學生探究道路上的顧問。
3、 興趣性原則:開設探究課的目的也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探究活動課能否達成活動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在開展探究活動課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貼近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
4、科學性原則:在開展活動課時,既要做到開放、創新,也要適應國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在活動課內容的選擇、活動目標的確定方面,要力求具體化、形象化,避免理論性太強,過於抽象和專業化,以免學生望而生畏、無所適從。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力求內容情節的生動、活潑,能夠引發多數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維持學生長時間的有意注意。
5、開放性原則:活動課的內容和場所應當是開放的,活動的具體內容不應局限於教材,可以拓寬和深化,儘量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餘地,只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且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就應該採用。活動的場所不應該局限於課堂,學生可以走出狹隘的學校空間,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活動的時間也可以適當的向課外延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