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概況
在如東縣城掘港鎮開發區的東南部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那就是如東佛教首剎——國清寺。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如東的佛教源於東漢。掘港國清寺與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屬於天台宗。浙江的國清寺為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由佛教天台宗開山祖師智yi(亦名智者)所建,智yi法系的第十祖、天台山修禪寺座主行滿大師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來到如東歷時十四年按照天台山國清寺的建築風格創建了掘港國清寺。
唐開成三年(公元838年)七月,日本天台宗高僧圓仁大師(註:日本最澄法師弟子,最澄法師曾入唐師從行滿大師,後回國創建日本天台宗)隨日本第十三次遣唐使藤原常嗣來到中國,求法巡禮,途經掘港,拜謁國清寺,瞻禮道場,參拜祖師,在寺中住歇半月有餘。回國後,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書中多處提及掘港國清寺,由此可見其與日本天台宗的交往源遠流長。
掘港國清寺在五代、宋、元年間,屢遭兵燹之損,直至明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僧紹yin、可良募化重建,並立碑為記。後經清、民國兩代多次重修增建,古寺已具規模,莊嚴雄偉,結構精緻,別具一格。1960年7月,掘港國清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好景不長,1968年底,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拆除(註:藏經樓已在解放戰爭中被拆除),就這樣,千年古剎蕩然無存。
九十年代初,適逢盛世,掘港國清寺異地重建,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題寺名。經過十餘載辛勤耕耘,如今的國清寺再現昔日光輝。
建築構造
從面向223省道的牌坊進去北轉就看到迎面一座照壁,上書“南無觀世音菩薩”。從邊門進去後就是天王殿,一尊大肚彌勒佛迎面而坐,笑迎天下賓客。彌勒佛背面向北而立的是韋馱菩薩,揚眉執杵,氣勢逼人。大殿兩側是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
出了天王殿後門,大雄寶殿便映入眼帘,這是一座單層重檐歇山建築,頂蓋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裝飾典雅。登上9級台階,進入殿內,中央有三尊大佛,莊嚴慈祥,眉如新月,正中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西邊是西天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佛教所說的“三方佛”。兩側沿牆分列十八羅漢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東邊過道里,還站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濟公活佛,傳說濟公本是羅漢轉世,因為去羅漢堂報到晚了,輩分不高,只好站在過道里。大殿背後是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雕塑像,整座塑像以童子拜觀音為主體,講的是善財童子在修成正果過程中參拜53位名師的故事。
大雄寶殿的北面是藏經樓,為二層歇山建築,底層大殿供奉的是一尊由緬甸國觀音寺贈送給掘港國清寺的千手觀音玉佛,佛像高3.8米,近4噸重,系整體漢白玉雕塑而成,這種造型的觀音法像在我國各大寺院中均為罕見。樓上藏有日籍華人楊鴻飛教授贈送的《大藏經》等。
掘港國清寺除了三進主殿外,還有釋迦殿、四大名山殿、千佛殿、準提殿、大聖殿、東嶽殿、龍王殿諸配殿以及鐘鼓樓、碑亭、天香爐等建築,整座廟宇布局嚴謹,宏制巧構。
地方人文
現在每逢觀音三大香會期(即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寺中信眾雲集,香火隆盛,熱鬧非凡,俗稱“觀音會”。
掘港國清寺歷經千年風雨,幾經興衰,如今國運昌盛,古寺重光,香火日益旺盛,亦不僅作為三寶弟子活動之場所,也為如東又添一新興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