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人數千年的“衣食住行”之夢,無非是衣食無憂、居有定所。許多人都想提高生活質量擁有自己的住房,但掂量著口袋裡的錢,只能選擇用貸款的方式購買。從此這些人的經濟就被要償還貸款指揮著,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房奴”、“負翁”。
如今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6人用多年的積蓄共同出資在城市裡買一套房。
就像忙於還貸的吳鑫生活得就非常清苦。她最擔心家裡發生意外狀況,比如有人生病、失業等。在國有企業工作的她說,最害怕自己會下崗,在單位是心驚膽戰。現在常常失眠,患上了神經衰弱症。
當然,一些人認為“生活水平下降是暫時的,擁有一套理想的房子卻是長久的,而且房子還會不斷升值”,這幾乎成了這些“負翁”貸款買房的共同心態。而更多的人在抱怨房價上漲過快,使他們不得不向銀行借貸“巨款”。
實例
外企職員王飛
王飛是瀋陽一家外企的職員,2006年買了一套總價54萬元的住房,首付24萬元,月供2300元。 “每天一睜眼就覺得自己像楊白勞似的,欠了人家一屁股債。”30歲的王飛春節前剛剛還了2月份的房貸月供。他說,現在我最大的心事是月供。買房前,已經工作7年的他“居無定所”,搬過幾次家,但考慮要和女友結婚必須有房子,就“全家舉債”買了一套房,就此也把他一家“套”在了房子中。“這是買房後的第一個春節,過年本想給自己父母和未來岳父岳母買點可心的年貨,一想起每月要拿出這么多錢還貸款,手裡沒什麼多餘的錢,就買了一般的年貨,心裡挺不好受的。”王飛說。王飛是眾數貸款購房者中的一員。和王飛一樣,不僅在平時,即使是合家歡樂的春節,巨額的購房貸款也給他們心中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月入八千元的王麗夫妻
已經工作5年的王麗最近剛買了住房。王麗夫妻收入加起來每月有七八千元,需要負擔的費用為房子月供3000元、吃飯1500元、交通費1000多元,再加上通訊費以及其他生活開銷1000多元。“我和老公基本上都是‘月光族’。”王麗苦笑著說,“沒辦法,誰讓咱還得供房呢,這個春節買東西只好從牙縫裡省了。” 從牙縫裡省錢買房未免太誇張,但因買房負擔過重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從事軟體開發的董良,在大連購買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等著他的是銀行的40萬元貸款,每月還款接近4000元。他說,扣除了銀行月供,還有汽車的開銷,我的錢就只夠吃速食麵了。“感覺自己把未來幾十年的時間、智力、勞動全部抵押給了銀行。” 王麗說:“母親總是念叨早點抱外孫子。可是我們不敢生啊。房子還壓在身上呢,再生個孩子,就別過日子了。”
銷售經理張義
張義於2000年從東北財經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連一家公司任銷售人員。經過4年多的摸爬滾打,2004年被升至區域銷售經理,月工資也由過去的不到2000元漲到5000多元。但他說:“工資在漲,物價也在漲,房價更在漲。” “我從2003年開始看房,當時好的房子不過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但那個時候積蓄少,所以只有觀望。這一觀望,就觀望了3年,房價也漲到4000多元。”最後,他還是向銀行和朋友借錢買了92平方米的房子。“算一算,自己這幾年攢的錢還趕不上房價漲的錢呢!”張義說。
公務員吳成儀
“為了買房,不得不欠了一屁股債。”32歲的吳成儀春節前剛剛買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總價100多萬元,現在每個月大約要支付6000多元的房貸按揭,巨額的購房貸款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你以為我想買那么大的房子啊,這是沒辦法啊!”做了兩年公務員就下海的吳成儀,一聊起房子就大吐苦水。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原來都不住在杭州。為了照顧四位老人,他們不得不多買兩個房間。“再加上我女兒的話,我應該買四居室才夠用。但是,三居室是我的極限了,面積再大一些我就真的承受不了。”不久前,吳成儀的女兒也出生了,他認為本來應該為女兒也添置一個房間。
許多“70後”都和吳成儀一樣,為了挑起家庭的重擔不得不去努力擁有自己的住房,但掂量著口袋裡的錢,只能選擇用貸款的方式購買。
“現在我和我的那些同學聚在一起,聊的話題肯定離開不開房子。買房、供房,已經成了我們這代人的一塊心病。我們有個同學,7年前就向女朋友許諾要買一套房子結婚,但眼看著房價越升越高,他還是沒出手。7年前他還勉強買得起房子,而現在買他真的是承受不起了。最近聽說他女朋友最終還是等不了跑掉了。” “要是早一年參加工作,興許我能趕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車。”吳成儀感慨地說道。1998年後,福利分房政策被取消,此後踏上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與分房“絕緣”。杭州持續旺盛的樓市火爆期由此起步,房價每年上揚,眼明手快又有些家底的匆匆買了房,更多的觀望者只好年復一年眼睜睜讓四位數的房價扶搖直上。
部門主管俞曉峰
俞曉峰1999年從浙江工業大學畢業後,目前已經被升至部門主管,月工資也由過去的不到2000元漲到5000多元,但他說:“這幾年工資是漲了,但終究賽不過房價啊!”
易感人群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各種文明享受的同時,把我們對物質追求的預期不斷調高,而我身邊年輕人、80後等淪為各種物質追求的‘奴隸’也成為普遍現象,尤其是年輕一族,月月消費超支的卡奴‘月光族’、貸款買車或者買車後借錢維持用車一族、還有每月將收入大部分放進銀行按揭帳戶的房奴。
“生於70年代,我們不得不成為‘房奴’。”一位名為“70年代下的蛋”的網友,在杭州某知名網路論壇上隨意發了一個帖子,引來應者如潮。截止昨天晚上8點30分,已經有40788位網友瀏覽此帖,610位網友回帖,他們不約而同地在述說同一個話題:“70後”已經成為按揭病的易感人群。
危害
房貸壓力使得“按揭病”的出現,許多房貸者日思夜想如何快速擺脫貸款問題,致使他們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不僅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也影響到健康。
除了房貸壓力外,他們還面臨醫療、子女教育費用和父母養老費等多種壓力。因此買房也導致了越來越多沒有小孩的丁克家庭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