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骨者

拾骨者

Queen Rhyme:Do Amelia:I

拾骨者

影片名: 拾骨者 Bone Collector, The

又 名: 神秘拼圖 / 人骨拼圖 / 骨中罪 / 集骨者/拾骨者
類 型: 偵破 / 劇情
國 家: 美國
首 映: 1999-08-29
導 演: 菲利浦·諾伊斯(Phillip Noyce)

拾骨者拾骨者
主 演: 丹澤爾·華盛頓
安吉莉娜·茱莉
QueenLatifah
MichaelRooker
MikeMcGlone
LuisGuzmán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片 長: 118分鐘
發 行: 環球Universal Pictures [us]
劇情簡介
林肯萊梅(丹澤爾·華盛頓)是一個擅長辯術的紐約偵探,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犯罪心理學者。林肯萊梅銳利的眼神和靈敏的嗅覺,以及關於他執法經歷中的傳奇故事,在許多作家的暢銷書里成為素材。但在最近一次執行任務時,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必須臥床靜養,他的胳膊和腿失去了知覺,只有一小部分還能動。
活潑聰明的女巡警艾米麗婭·多拉格(安吉莉娜·茱莉)在從小就少年老成,她給人感覺成熟的程度要遠遠大於她的實際年齡。在她就要轉為文職工作前的最後一次巡邏時,她被呼叫到一個犯罪現場,在那裡發現了一具被分割的殘缺不全的屍體。她立刻作出了快速的推測和大膽的構想,但卻沒人理睬她的意見。
萊梅的同事試圖邀請他解決這起可怕的案件,但他卻寄回郵件,宣稱這種小案件不值得他浪費時間。然而,當他仔細研究過那些關於碎屍的檔案和照片後,卻對這件案子有了興趣。從犯罪現場的這些照片上來看,這件案子不是表面那么簡單,裡面隱藏著複雜的情況和微妙的情節……兇手像萊梅一樣也說著辯論學的語言,那是一個和他志趣相投的人。
在他展開新工作的第一天,萊梅和艾米麗婭聯合起來了,萊梅幫艾米麗婭驗證她的推理,而艾米麗婭協助萊梅破這起案子。他們開始了解到這次謀殺不是一件偶然發生的行為,而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殺手蓄謀已久的計畫,而且他還是一個連環殺手,會繼續展開行動,這次的案件只是剛剛開始而已。這對拍檔開始行動了,由於萊梅必須臥床休息,多拉格必須成為萊梅的眼睛、耳朵和腿,他倆在恐怖的犯罪現場仔細尋找證據,要趕在殘忍的兇手下一次的行動之前把他抓獲。兇手離開時留下了一些嘲笑他們的神秘線索,多拉格把它們發掘出來,並由萊梅進行分析和闡述,要儘可能充足的時間來拯救那些即將受害的生命。這場鬥智鬥勇的戰鬥究竟誰勝誰負?躺在病床上的丹澤爾·華盛頓能抓獲殺人狂魔嗎?
幕後製作:
本片改編自Jeffrey Deaver的同名犯罪小說,由Denzel Washington與Angelina Jolie擔綱主演。輿論常以本片與《七宗罪》相提並論,相對於後者的深邃主題,本片構思稍嫌簡單,但兩位主角的精彩演出仍然保證了本片的上佳水準,片中以紐約地下蒸汽殺人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澳洲名導】
大個頭菲利浦·諾伊斯於1950年出生在澳洲的新南威爾斯,12歲時隨同全家搬到悉尼。少年時期的諾伊斯就投身地下電影,18歲時拍攝了自己的短片處女作《Better to Reign in Hell》,他將角色賣給朋友,以此籌措拍攝經費。
1973年,他進入澳洲國立電影學校,1974年,他以一部50分鐘的紀錄片《Castor and Pollux》獲得了最佳澳洲短片獎。1978年,由他自編自導的長片《新聞頭版》成為澳洲電影市場的重磅炸彈,並獲澳洲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等8個獎項,而且除了作為倫敦電影節的開幕式影片之外,還尊為第一部參加紐約電影節的澳洲電影。
1982年,他的新作《熱浪》(Heatwave)在坎城電影節展映。很快,諾伊斯開始到美國尋求發展,並拍攝了多部膾炙人口的商業佳片,其中包括妮可·基德曼的《怒海驚情》、哈里森·福特的《愛國者遊戲》和《燃眉追擊》、莎朗·斯通的《偷窺》等。
在好萊塢工作了12年後,諾伊斯回到了澳洲。2002年,他執導了《沉靜的美國人》,該片不僅讓麥可·凱恩獲奧斯卡提名,而且成為當年的必屬佳片。同年,關於土著女孩的影片《末路小狂花》又贏得澳洲電影協會的最佳影片獎。
【挑戰演技】
作為片中最亮眼的兩位明星,丹澤爾·華盛頓和安吉麗娜·朱莉要面臨不小的挑戰。華盛頓所扮演的角色頸部以下全身癱瘓,而一個演員的93%的表演要依賴於肢體動作,對於塑造過大量五花八門人物的華盛頓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嘗試,眼神、表情和發自內心的感受變得異常重要。演對手戲的朱莉也要相應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體現出對全身癱瘓病人的關注和情感交流。
為塑造出以假亂真的重症癱瘓病人,華盛頓和導演一起走訪了紐約和洛杉磯多所醫院的專家及病人,其中還包括當時由於騎馬而全身癱瘓的克里斯多福·里夫。扮演護士的奎恩·拉提法還請教了多位護士及護工,以了解如何照料看護病人的起居。劇組特意聘請了一位資深護理專家,對華盛頓和拉提法的細節作出指導。
花絮:
·影片的外景在紐約拍攝,室內戲則在蒙特婁拍攝。
·為保證影片案件符合犯罪邏輯,劇組聘請了在紐約警局工作了17年的哈爾作顧問,他在鑑定部門工作,曾調查過1900起案件,其中1400起是謀殺案,在此之前,他曾在《贖金風暴》和《懸疑犯》中擔任顧問。
·導演曾出現在影片的畫面中,扮演了一位在書店中翻書的男人。
·在原著中,照顧林肯的是一位名叫湯姆的男護士。
·在朱莉跳進河中去營救老人及其孫女的一段中,拍攝的池水經過加熱。
·艾米麗亞從水中上岸之後前往捷運站,竟然渾身乾爽。
·根據影片提示,殺手的眼睛為藍色,而當真相大白時,殺手的眼睛卻為棕色。
·在影片開頭,艾倫等計程車時拿著公文包,隨後的鏡頭中公文包卻不翼而飛。
·最後一幕中,萊姆的右手上打著石膏,而實際上被兇手弄斷的是左手食指。
精彩對白:
Rhyme:Do you know who I am?
萊姆:你知道我是誰?
Amelia:I read your manual at the academy.
艾米麗亞:我在學校讀過你的書。
Rhyme:Yeah? What did you think of it?
萊姆:是嗎?你有什麼看法?
Amelia:I'm not a book critic, sir.
艾米麗亞:先生,我不是書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