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乳房

拯救乳房

《拯救乳房》是國內第一本有關心理小組治療的文學作品。走進乳癌患者小組,你可以看到心靈深處生與死的掙扎、愛與恨的衝突、真與假的交織、喪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團體的力量、助人的快樂以及成長的喜悅。這就是小組治療的魅力。熱愛心理學的人,不妨讀讀這本書。 女性的乳房和生命、美麗聯繫在一起。乳房代表著不同的現實,文學、繪畫、攝影、影視,塑造了理想的乳房。而日益猖獗的乳癌卻在無情地催殘著無數現代女性的身體和心靈。失去乳房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 心理學博士程遠青刊出廣告,面向社會招募乳腺癌病人,組成心理治療小組。公務員、老幹部、碩士生、下崗女工、白領麗人、妓女……各色人等匯聚一堂,攜帶著複雜經歷和對死亡的恐懼與抗爭,在小組內碰撞成長。 程遠青無法克制好奇,違背紀律,將組員情形向外泄漏。許多隱藏的秘密及隱私一一暴露……小組治療工作節外生枝、懸念迭出……小組被迫參加電視節目,炒作新藥,卻陷入困境。小組成員面對死亡,也面對生命的超越。 全文飽含人文關懷精神,不懈地探討癌症病人的精神尊嚴、人性完美等終極話題,深入描寫了癌症病人獨特的心理路程,是國內第一部以心理治療為內容的長篇小說。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拯救乳房拯救乳房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頁碼:337 頁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229007492

·裝幀:精裝

·開本:16

·定價:32.00

拯救乳房拯救乳房

作者: 畢淑敏 著

出 版 社: 灕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5-1

字數: 320000

頁數: 341

開本: 16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0739133

包裝: 平裝 所

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情感 >> 女性

定價:32.00

編輯推薦

《拯救乳房》是內地第一本有關心理小組治療的文學作品。走進乳癌患者小組,你可以看到心靈深處生與死的掙扎、愛與恨的衝突、真與假的交織、喪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團體的力量、助人的快樂以及成長的喜悅。這就是小組治療的魅力。

——清華大學教授樊富珉

這是一部扣人心弦、深入靈魂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嶄新思路、探索心理治療奧秘的著作;更是關注人性的吶喊,它定能引起讀者的矚目與思索。

——北京大學教授胡佩誠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必經發展階段;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生是大同小異的,而死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禮讚“生”而迴避“死”。事實上,只有深刻地認識“死”和坦然地面對“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價值,活出“生”的意義。對生命和死亡有所珍惜和懼怕的人,抽空翻翻此書,或有裨益。

——北師大教授伍新春

內容簡介

成慕海:“千萬別說出那個病的名稱!……那病是睡著的魔鬼,大聲叫醒,它就暴跳如雷。”安疆聽到醫生說她乳房上的包塊很可能是惡性時,由衷地微笑。醫生使勁揉眼皮,掉了好幾根睫毛。花嵐在丈夫裴華山的西褲口袋裡,發現一個電話號碼,墨綠色羊羔皮紙,女人筆跡……

海外歸來的心理學博士程遠青刊出廣告,面向社會招募乳腺癌病人,組成心理治療小組。德高望重的老幹部、清秀嫵媚的碩士生、現實而又無奈的下崗女工、光鮮照人的白領麗人、行蹤詭秘的妓女、性別不明的神秘來客,一個個不相干的生命聯成一個緊密的團體,攜帶著複雜經歷,心靈深處生與死的掙扎,愛與恨的衝突,在小組內碰撞成長。

這是我國第一部心理學家撰寫的心理治療小說,飽含人文關懷精神,不懈地探討癌症病人的精神尊嚴、人性完美等終極話題,深入描寫了病人獨特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心理諮詢師,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

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從事醫學工作20餘年,拯救過很多垂危的生命,幫助無數來訪者走出生命低谷,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畢淑敏是我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共發表作品400餘萬字。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崑崙殤》、《預約死亡》,散文集《婚姻鞋》、 《素麵朝天》、《保持驚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楊木鼻子》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七、十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十六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三十餘次。

本書是國內首部出自心理學家的心理治療小說。

圖書目錄

與狗有關的自殺

叫醒魔鬼

永遠過不去的事

一道老虎菜

綠色的羊羔皮紙

這個小組姓癌

按下你的指紋

夜半鈴聲

墓地遊戲

天堂里的政委

苦澀的青蘋果

乳房哭泣

白雲之舞

我得了乳腺癌

心中蟒蛇

種子蟄伏

台階向上

熟悉的陌生人

向北再向西

婚禮,還是軍禮

誰設下的陷阱愛

也需要證明

從黑夜到黎明

想像死亡

子非魚

淚灑春草

記憶之門

愛情如雪花

裸體秀

水晶廳的表決

花紋下面是金屬

死亡盛典

書摘

與狗有關的自殺 :

他越來越喜歡“自殺”這兩個字了。

它們端莊寧靜,充滿魅力。無聲鏇轉著的猩紅引力,猶如巨大的橡皮,會把他所面臨的匪夷所思的困境,塗抹乾淨。當他想到自己死後人們對死因的種種揣測時,冷峻的嘴角浮出了微笑。

沒有人會猜出他的真實死因。他事業有成,歷史清白,英俊有為,為人謙和,家有豪宅,出入汽車。也許惟一的缺憾是他還沒有成家,壯年男子的這種狀況,很容易讓人和暖昧的習慣相連。但他在私生活方面無可挑剔,沒有情人,也不是同性戀。他規規矩矩地談過戀愛,性格不合而分手,所以至今單身。

一如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對自殺也做了周密的研究。他在網上查了有關自殺的資料,據說女性多用服毒,男性多采自縊。這兩種死法他都覺得有缺陷,關鍵是留下了全屍。

關於自殺的時間,香港一位碩士的論文以此為題,探討在星期幾自殺的人最多。他興趣盎然地看下去,決定把終結自我的時刻,選在碩士認為最少發生自殺的日子。不料看完全文,才知道沒法以自己的死和碩士開個小小玩笑了。資料表明,女性在周末自殺的人最多,但男性無此規律,分布平均。

他決定採取自爆的形式,地點選在一家狗肉館。他喜歡狗,原本預計將來退休後,養一大群藏獒和一隻京巴,不想來不及了。沒有親自養過狗,喜愛就更一往情深。他決定用自己的生命,為狗們做一件事情。讓這家狗肉館,因為有人曾在這裡成功自殺,生意一蹶不振。

當他把一切計畫妥貼以後,心情就穩定下來。經過狗肉館的時候,他不由自主地對懸掛著的狗肉們說,別急,我就要來解放你們了。我的秘密也隨之煙消雲散。

叫醒魔鬼

某日,京城某報在最不顯眼的版面上登出廣告:

“我知道你得了乳腺癌,我知道你手術後很孤獨。我想把得了這種病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個心理小組,結伴前行。如果你想參加,請撥打程遠青博士電話:××××××××詢問詳情。”

程遠青在自己家裡,像在機場的候機樓里走來走去,路過穿衣鏡的時候,對著裡面那個面容清秀但不修邊幅的形體,莞爾一笑。她本是穿著考究重視儀表的女人,知道提臀收腹,把一副略顯衰敗的中年婦女骨架,打造得挺拔緊湊。知道用極細顆粒的粉底,把面部填抹得依舊霜白。為了和病入膏肓的組員們打成一片,她毀掉精緻,趨向樸素簡約。

雋永生物公司資助小組,把職員褚強配給程遠青當助手,可惜沒有辦公室和專人值班。面向社會招募癌症組員,一應雜事必得程遠青親辦,廣告刊出的是程遠青家中的電話號碼。

陪著先生到國外讀書,程遠青含辛茹苦,放棄專業,撫育幼女,打工助學。丈夫埋頭讀書之後,回家能吃到真正的手擀麵和茴香餡的餃子。丈夫戴上博士帽的那天,正式宣布和她分居。程遠青呆若木雞,記得當時正在廚房裡倒番茄醬,好像並沒有聽到玻璃瓶子落地的聲響,遍地已是猩紅泥濘。

“為什麼?”她失聲道。

“以前,電腦顯像管是球面的,後來是柱面的,又發展到了平面……”丈夫回答。程遠

青茫然,想不出這兩者的關聯。“請你通俗點,別用專業術語。”程遠青打斷他的話,在失魂落魄中竭力保持著最後的尊嚴。

“我本不想說,但你一定要我說,就不要嫌我刻薄。你記憶體太小,硬體太差,CPU太慢。簡言之,是個過時的球面管,而新的液晶顯示屏更大更清晰也更賞心悅目。”丈夫說。

這一次,程遠青還是不很明白,但她確知事情已無可挽回。

西諺有話——一個丈夫消失的缺口,10個朋友才能填起。程遠青此時悲哀地發現,這些年來,自己不但荒疏了學業,而且冷落了朋友。那缺口就孤零零地呲牙咧嘴,日夜颼颼冒出冷光。

她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不需要解釋,也沒有哀求。乾脆一步到位,和丈夫平和地離婚了。旁人以為是沉著,其實不過是絕望。丈夫要到矽谷任職,說把女兒帶上,以後讓孩子有一個好前程。程遠青淡然說,你把女兒留下,這樣容易和新人相處。丈夫先前一直繃出的強硬突然柔和了,說,給我個補償的機會。程遠青說,那你掏一份讀博士的學費吧。先生說,這你放心。為了女兒,我會這樣做的。程遠青說,不是女兒的學費,是我的學費。我年紀大了,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恐怕拿不下來。

丈夫有些意外,但還是很快回答,行。不過要分期付款。

程遠青選擇了心理學,這門年輕而深奧的學問如同碘酒,消毒了她的傷口,讓她沒有因此壞疽而崩潰。一個柔弱的東方女子,要在西方國度里鑽研心理學,其中的艱辛,常人難以想像。程遠青堅持下來,披荊斬棘,導師和同學們都稱讚她有毅力,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是為了探究自己命運的悲劇和洞察他人思維的軌跡。

學問真是個好東西,心理學深入到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在那裡摧枯拉朽點石成金。它使程遠青痛苦中脫胎換骨,鍛造一新。羞辱被寬容平復,仇恨被歲月漂白。她學會了覺察自己內在的漣漪,以博愛和晴朗的心,觀察世界穿透風雲。孩子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志向和圈子,程遠青決定回國。她雖然已成為獨當一面的臨床心理學家,但面對異國人催眠後的喃喃低語,總有隔著冰櫃保鮮紙的疏離。你可以看清肌肉的紋理,甚至可以觸摸到起伏的骨碴,但它們以一種冰冷的滑膩,拒絕和你的指紋絲絲入扣。那是另類文化浸泡出的橄欖,其中五味,無論她怎樣體察,都略遜一籌。她決定回國,把自己辛辛苦苦學來的知識,報效生養她的地方。這不但是一種地域的忠誠,更是文化基因的指令。

回國後,暫住在父母遺下的一小套單元房裡。何去何從,看看再說。研究所邀她任職,大學請她擔綱教授……她謝絕了那些聲名顯赫的單位,很想做一樁開創性的事情。

思忖之中,母校校慶。校園被懷舊的故人塞滿每一個角落,連大操場邊上舊廁所的一堆廢磚,都不斷有人憑弔。一般中學的校慶會像貧農,母校不然,是個富農,不單茶點豐富,中午還有一頓價格不菲的自助餐。從

星級飯店請來的廚師把餐檯布置在籃球場上,高高的白帽幾乎觸到籃板。冷拼熱炒,裊裊香氣把籃筐的破線頭吹得像章魚觸鬚,四下飄揚。來者無論老少,吃得雙唇油亮,面紅如蟹。

敘舊再久,必有一散。程遠青因被幾位老同學纏住,請她為各自的感情和子女問題支招,待走出校門,已是暮色四合。分手之後,程遠青正待打車回家,一輛黑色賓士無聲地停在了她的身旁。電動玻璃窗搖下,一個很明亮的男聲說:“請問,是程遠青博士嗎?”

程遠青下意識地回答:“我是。”答完之後,又有些後悔。回國不久,幾乎不認識什麼人。眼下場面,有點像國外的驚險片,認定了是你,便有一番打鬥。

那人把車子停穩,走出來,面帶微笑。他身材高大,挺拔瘦削,西服筆挺,臉部輪廓像非洲人三斧劈出的木雕,不精緻,但有一種獨特的精氣神。“程博士,別那么緊張。我叫呂克閘。算起來,不好意思,還是您的

學長。”

程遠青笑了。一些傑出校友的名字和頭銜,今天在會場上被大喇叭屢屢提及,程遠青也忝列其中。呂克閘這個名字,出現頻率最高,據說校慶所有開銷都由他支付。其實他當年轉學過來,唯讀了一個學期,成績還差。如今是雋永生物公司總裁,身價不菲。

程遠青說:“那要謝謝你。”

呂克閘說:“謝什麼?”

程遠青說:“謝你的飯啊。”

呂克閘露出烤過瓷的白牙說:“要謝這個,應該是校長,不該是您。如果您要謝我,就要再給我一個機會。我能請你坐一坐嗎?”

程遠青去國時日已久,對國內人事心態,樂得能有第一手了解,就說:“好啊。到哪裡?”

呂克閘說:“離這裡不遠,有一間酒吧。請上車吧。”

酒吧以航海為主題,假裝無意地隨處擺放著纜繩和舵盤一類的裝飾品,連掛衣帽的鉤子,都用抹了特質膠的水手結替代,空氣中瀰漫著海風的鹹腥冷峻,想來也是特選了海洋氣息的空氣清新劑。呂克閘熟門熟路,落座於一架羅盤鐘下的獨木舟旁。舟長丈余,雖是現代能工巧匠的複製品,一眼看去還是古拙蒼涼。舟板的木紋斷裂處布滿蛀孔,舟幫之上,略加打磨,鋪著一塊厚厚的玻璃磚,透過晶瑩的玻璃,可以看到舟底森然的疙瘩紋如老邁之眼。

程遠青為自己點了水,純淨冷冽的水。呂克閘點了烈酒。呂克閘說:“程博士,在酒吧里點水,是對這裡的不敬了。”

程遠青說:“所有的酒都是水變成的。”

呂克閘說:“就像我們不管現在是什麼人,以前都是天真無邪的中學生。”

程遠青轉了話題:“呂總裁常來這裡嗎?”

烈酒入口,呂克閘說:“我喜歡酒吧。尤其喜歡一個人呆在酒吧里。在這裡沒人認識我。沒人不停地對我說酒是個壞東西。”

程遠青扣住:“看來經常有人對你說酒的壞話。”

呂克閘說:“是啊。我老婆。我父親是得肝癌去世的,他是一個老酒

鬼。燒他的時候,整個火葬場都聞到了酒味。程博士,罷罷,初次見面,不說這種傷感的話了。知道你在國外讀了心理學,很想和你合作。”

程遠青說:“你是個企業家,我們怎么能合作呢?心理學某些分支和企業管理有關,可惜我不曾專修這些科目。”

呂克閘說:“我是研究生物化學的,在我眼裡,人既是細胞的堆積,支離破碎的,又是完整的大一統。程博士從國外回來,一定想乾成一番事業。我願意無償資助你,事你挑,錢我出。只有一個條件,要和癌症有關。我母親也是被癌症帶走的。想孝敬他們的時候,我沒有錢。有了錢的時候,他們已經不需要了。可天下還有無數的癌症,需人救洽。”

程遠青說:“所以你要報效社會,滿足自己的心愿。”

呂克閘說:“拔那么高,我擔待不起。我是商人,在商言商。比如操辦今天的校慶,很多人以為是個義舉,其實不過是為了多認識朋友。沒有聚會,我就無緣和您再見面。當年,您比我低兩級,成績特優,全校矚目,我哪能請您小坐。我很早就喜歡心理學。”

程遠青說:“國外很多企業家都有自己的心理醫生。'’此話一出,略覺不妥,好像在推銷自己。

幸好呂克閘說:“我可不敢請教心理醫生。商人,連胃都填滿了秘密,更不用說心。程博士,我倒要考考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個酒吧?”

程遠青如實答道:“不知道。心理學家沒那么神。”

呂克閘是屬於那種越喝臉色越慘白的人,伸出白蠟一般的手指說:“我喜歡海。你看那個調酒師在乾什麼?”

迷濛的燈光下,調酒師站在船長操作室模樣的吧檯後面,雙手將碧藍的基酒和一些輔料倒進調酒壺,加進銳利的冰塊……酒壺高揚翻飛搖晃,冰與凍的破碎之聲在酒吧浮動。搖勻了的酒濾出,再用一片檸檬掛杯。那

杯酒就像一尾活潑的鮪魚,蹦到了程遠青面前。

呂克閘說:“這種酒的名字叫——風暴,我為您點的。杯中風暴,兒戲而已。癌症是真正的海,人類至今頂禮膜拜的海。”

程遠青用“風暴”和呂克閘碰了杯,在這一瞬決定和呂克閘合作。程遠青決定成立乳腺癌康復期病人的心理小組。

乳腺癌是女性殺手,並對第二性徵構成毀滅性的破壞。除死亡威脅以外,病人尚面臨一系列複雜的心理困境,尤需救助。

“面向社會招募,是不是有風險?你知道會來什麼樣的人?”呂克閘得知程遠青的計畫後,不放心。

“不知道會來什麼樣的人,就更富有挑戰性。”程遠青答。

“造藥是我長項,組織小組你是內行。提個建議,登大廣告,先聲奪人。”呂克閘說。

“只需一個小小的廣告。”程遠青微笑著,用小指一划,如同在空中繪了一片透明柳葉。

“給我省錢,是不是?程博士,你也太瞧不起人了。我可以把整張版面買下來送給你。”呂克閘喜歡程遠青劃小指的這個動作,覺得屬於知識化的風情萬種。

“你以為癌症小組是什麼?CDMA手機?減肥藥?我就是要在報紙最不起眼的地方登一條眉毛寬的訊息,只有那些最孤獨最寂寞的人才能看到它。”程遠青說。

“先要搞清這是什麼人的眉毛?長壽眉還是蛾眉?寬度可有天壤之別啊。”呂克閘回應玩笑。

程遠青渾然不覺道:“準確地說,就是一乘四厘米的面積……”

“有什麼事需要幫助就找我,這個手機號碼,日夜都開著。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

可惜馬上要進行談判,呂克閘只得結束對話。他喜歡和這位留過洋的女博士聊天,有類乎薄荷般提神醒腦的效能。

電話響了。程遠青一把接起來,半天沒有人聲,只是窸窸窣窣揉紙的動靜。

“你哭了?”程遠青親切地詢問。

對方的哽咽得到了稍許控制,稀疏了一些,回答:“我想報名。”

“歡迎你。你叫什麼名字?”程遠青知道這是一位認真的報名者。

“我叫什麼名字,這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了乳腺癌,做了手術,在家養病。我害怕極了,孤獨極了……這樣沒日沒夜地熬下去,人會瘋……”

程遠青說:“感謝你信任我。但能否成為正式組員,要經過甄選。”

那一端驚訝迷惑地說:“甄……甄……什麼選?”

程遠青解釋道:“甄別的甄,選擇的選。不是所有報名的人,都能成為組員。在這之前,要面談一次。”

“病得快死了,哪來這么多條條框框啊?”

程遠青說:“這是對大家負責任。”

對方不相信地重複著:“誰對誰負責任啊?本來得病就夠煩的了,這不是讓人更撓心嗎!求您了,幹嗎為難一個都摸著閻王爺涼鼻尖的人啊?”

程遠青不為所動,說:“正因為這團體特殊,才格外慎重。”

那女人焦躁起來,說:“誰稀罕你的小組!你開不了張就得關門!”兀自把聽筒砸下。此刻的暴怒和剛才的懦弱,恰成鮮明對照。

程遠青看著電話機,緩緩放下。她不想把小組辦成街頭的秧歌隊,原則一定要堅持。

深夜,電話痙攣似的響起,床頭閃爍的電子鐘,用毫不留情的血紅色,向驚醒的程遠青報告夜已多么深沉。

是一個男人,音色優雅沉穩,有一種青檀的味道。仿佛是從一架優良的儀器發出來,清晰而寬厚,帶有稍縱即逝的魔力。

“程博士您好,很抱歉半夜三更打擾。”那人彬彬有禮。

“沒關係。”程遠青拚命睜大眼睛,以儘快進入工作狀態,力求口齒清晰地回答。

“看到您登出的尋人啟事,現在還可以報名嗎?”

“您是……”

“喔,我猜您一定很奇怪,一個男人怎么會關心女人們的小團體。我叫成慕海,我有一個孿生的妹妹,叫成慕梅。很不幸……”他沉吟了一下,好像在選擇下面的話怎樣說。

……

媒體推薦

傷痛的精神範本

腳 印

去年五月,有機會和畢淑敏談起她新寫的東西,她說叫《癌症小組》,她說這個名字感覺上也不太合適,因為主要寫乳腺癌,乳腺得了癌,切除乳房是必然。乳房作為女性的特徵之一,自然有更多的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乳腺癌給患者帶來的精神壓力遠遠重於其他癌症患者。女性的乳房和生命、美聯繫在一起,文學、繪畫、攝影、影視不斷塑造著完美的乳房。而日益猖獗的乳癌(在已開發國家、其發病率是百分之十)卻在無情地摧殘著無數現代女性的身體和心靈。她談到她看到一幅廣告、一個女人只剩一隻乳房、而另一隻被切除乳房原位刺著美麗的花紋時的震憾……

那天談得很抽象,但我感覺她在這部作品中浸淫已久,具體的人物、情節就不那么重要了。直到看見書稿,一氣讀完,仿佛又回到青城山下那個挑燈夜談的場景。及至今天的sars肆虐,恐懼瀰漫,愈發感覺到抒寫傷痛的意義。

sars東侵以來,我們聽到很多"不要恐懼,要有信心"的忠告,世界著名病毒學家還在央視上說如今全球感染sars的總數大約5000人,而每一天感染上愛滋病的人是一萬五千人,而愛滋病襲擊人類已經二十年了,死的人也有二百五十萬了。這位專家語調緩慢地說,"對sars用不著恐懼。"

可是這恐懼已經圍困我們很長時間。"sars"是什麼呢?除了我們知道的咳嗽、高燒、氣喘這些症狀,降臨我們自身更確切的是苦悶、焦慮、煩惱、緊張、壓抑、幻滅感。愛滋和車禍給我們帶過這些嗎?

Sars襲擊了強壯的身體,同時也襲擊了脆弱的心理。按榮格的話說"物理事件與心理事件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同等對立關係。" sars病毒的傳染力所構成的社會心理反應,其傳染力遠大於病毒的傳染力。

在社會處於方向不明的恐慌中,我們現在尤其需要關於人心靈的知識,要排除人們內心中的恐懼、苦悶、焦慮,醫藥、手術、律令對如此宏大的公眾沒有任何用處。我們需要像畢淑敏這樣有責任感的心理學家、作家,為非常時期的大眾走出心理困境開出"心理處方"。

許多年前文壇掀起過"新體驗小說"的熱潮,在讀過的作品中的印象里,畢淑敏是"新體驗"的實踐者,或者說評論家弄了個"新體驗"的概念,把畢淑敏的作品裝了進去。"新體驗"表面看是作者對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情要親歷親為,關注體驗過程,是對作家對疾病災難的人性體驗。實際上"新體驗"更接近自然主義,它對生老病死逼真地描寫,細緻入微地感受,更多地開闢了小說新的寫法。只有畢淑敏真正地不把"新體驗"作文體玩耍,而執著地探求疾病對人生價值的磨礪。畢淑敏作為從醫二十年的大夫,作為堅持抒寫人性的作家,疾病和精神當然是開掘不完的寫作資源。她寫過《生生不息》、《紅處方》、《血玲瓏》……她會講一個很好的醫學方面的故事,並把疾病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傷痛渲染得淋漓盡致。故事講完了,傷痛的余煙久久繚繞。畢淑敏首先是一個臨床醫生,了解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但她又是一個實際從事精神治療的心理大夫,她除去寫小說外,大量時間花在心理治療這項艱苦的職業活動中。疾病是她對人的觀察點和出發點。

《拯救乳房》把乳癌病人的心路歷程作為小說反映,其實有些冒險:美被病魔踐踏,生命尊嚴遭肥摧殘,悲慘的結局是不言而喻的。而畢淑敏堅持要在書中"面對最悲慘的結局,勇敢抒發內心的恐懼與失落"。她用心理小組的形式,讓病人說出現實(身體和精神的現實)說出真實(儘管有時非常殘忍)。每個人的心理現狀都有一個形成過程,乳癌患者有什麼特殊"形式"呢?作品並不局限於"知道自己患乳癌"的那一瞬間,而需要救助的心靈卻從這裡渴求。其實疾病、死亡、恐懼,從未曾離開過人類,只是這些問題總是分散地困擾著具體的個人。《拯救乳房》鼓勵人們自己承擔起對自己的分析責任,在身體和心理困境中深入到人性深處,發掘出人性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人產生信心和力量。小說在傷痛的敘述中充滿了關於人性的豐富知識,展示心理的形成機制,以及走出心理困境的路子。人在脆弱的時候需要言說,也需要傾聽。所以這是一部心理交流的書。

《拯救乳房》用"心理小組"的形式讓身體和心理同樣脆弱的病人在一起尋求精神安慰和精神強大,這對於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擺脫精神困境的人們也許是條可行的路子,但這並不是這本書的全部價值。書中不懈地探討癌症病人的生命尊嚴、人性完美問題,飽含人文關懷精神,表現出癌症患者這個群體為尊嚴而生的價值觀,也深入探討恐懼、死亡等現代話題。在人們面對災難、飽受精神重創的時期,這本書可作為這一時期的精神範本。

畢淑敏 答記者問

死亡是成長的最後階段。

凡是必然的東西都不應引起恐慌。

我為什麼想到"拯救乳房"?

我很希望能主持一個真正的癌症小組。

這個小說很好看。

問:聽說你的新作即將問世,讀者期待已久.他們想知道你的新作寫的是什麼?

答:如果要為這部小說找幾個高頻詞的話,我以為可以入選的有:"心理學、癌症、命運、死亡和愛"。你試著把這幾個詞串起來,基本的框架就有了。我惟一想補充的是,這部小說還是很好看的。

問:許多讀者讀過你的〈紅處方〉、〈血玲瓏〉,而這部新作又是關注醫學或疾病(包括心理疾病)問題的小說,你為什麼對這類題材感興趣?

答:我16歲時離開北京到西藏阿里當兵,酷寒、缺氧和邊防軍的艱苦,可真把我給嚇壞了。覺得人的生命太脆弱了,時時都會死亡,17歲的我像70歲的人一樣心境蒼涼。在半年和山下不通任何音訊的日子裡,我嚼著乾枯的脫水菜呆呆地看著萬古不化的寒冰出神,有時竟不知自己是一個人還是岡底斯山的一塊石頭。夜晚眺望星空,我知道自己必有一天會死亡,化作煙塵。於是我決心自己的一生要過得有趣有意義,還要與他人有益。我要把自己在高原11年所體驗到的生命的寶貴,傳達給他人。這就是在我的長篇小說里一以貫之的主題--愛惜生命。

問:為什麼偏要拿乳腺癌說事?

答:乳腺癌在全球統計已位居女性癌症的首位,作為女性,我非常關注這一點。小說本來就是找個由頭來說事的工作,我選擇了癌症小組這個素材,用什麼癌症呢?用肝癌肺癌?用鼻咽癌還是胰腺癌?如果惡性程度太高的話,很多組員恐怕難以堅持小組的長期活動。再說我希望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是女性。幾個條件組合在一處,乳腺癌就成了首選。

問:疾病向來與人的精神狀態相連,而你的新作致力於探討絕症病人心理歷程,你認為它的意義何在?有什麼風險嗎?

答:以癌症病人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喜歡看。我覺得癌症在人生這張卷子上,是一道占分最多的不可迴避的大問答題。看看我們四周吧,幾乎每一家人,都和癌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談到癌症的時候,那種普遍的恐懼哀傷和避之惟恐不遠,就是明證。我們這個民族不喜歡談論死亡,誰要是得了癌症,就像是被送上了死亡傳送帶,被快速輸入了無底黑洞。這個心理陷落比身體上的衰弱更要迅捷和可怕。作為家屬,也不知如何面對罹患惡疾的親人,普遍生活在欺瞞和偽裝之中。當死亡不能避免的時候,我們總還可以有相濡以沫的真情,這是人生的大悲苦。否則,我們就真真被厄運擊倒了。我特別想傳播"死亡是成長的最後階段"這樣一個積極的心理學觀點。我希望這本書所描寫的內容不要嚇退了那些膽小的鴕鳥埋頭的朋友。

問:你說過要"面對最悲慘的結局,勇敢抒發內心的恐懼與失落"、請問你在寫作過程中的感受如何?又是如何面對殘忍的真實?

答:由於這個題材的沉重性,我特別要求自己在描寫的過程中,不慌張,不恐怖,不血腥,不煽情。我希望自己筆下所傳達出的情感是鎮定的,寧靜的,還有潔淨和光明。當然,還要儘可能地幽默。具體做得如何不得而知,只能說盡力而為了。我還在裡面布置了一些懸念,既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要,也是我想給哀傷的氣氛做個調劑。自以為得計,至於效果如何,我願意接受讀者的檢驗。

問:作品中經常提到"精神救援,精神治療",你認為絕症病人或他們的家屬讀這部作品會有幫助嗎?癌症小組這種形式在中國是否真的存在?

答:我不敢奢望一本書能有多少救援的價值在內,而只是想傳達一種精神的握手。當你以為你所遭遇的困境絕無僅有,當你以為無比孤獨的時候,也許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哀傷和痛苦與你同在,也還有很多堅守和勝利伴你左右。癌症小組這種形式,在世界上的已開發國家,已經相當的普及。在我國,也有了嘗試。

問:作品主要涉及癌症病人的精神尊嚴、人性完美,如何對待恐懼、死亡等現代話題,你以前的作品也有所涉及,比如<預約死亡>,這部作品中又有了許多新的思考,能談談嗎?

答:關於死亡,我以為這是人生的一道大題。以前這好像屬於老年人思考的範疇,但一個"非典",把它年輕化了。死亡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如影形隨,它不可怕,但需要認真對待。死亡是必然的,凡是必然東西都不應引起恐懼。生命是一個面向死亡的存在,由於在隧道遠方矗立著鐵閘一般的死亡,我們的日子因此變得美麗而緊迫。

問:作品真實紀錄了公務員、老幹部、下崗女工、妓女各色人等的慘痛經歷,他們有原形嗎?

答:癌症小組是一個完全虛構的群體。四年心理學的學習,對我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有了很大的幫助。比如以前寫妓女,我就很沒把握,非得採訪若干個妓女才敢下筆。但現在我對人物內心軌道運行的痕跡,已經較有信心。

問:聽說你開了家心理諮詢門診,這部作品與你的門診有什麼關係?比如作品中某些人物會是你的病人嗎?

答:我的確開有一家心理診所,但我在那裡的身份是心理醫生,我要遵守嚴格的行業規則和法律的界定,決不允許把任何來訪者的資料直接變成小說的素材。整個癌症小組的故事,在我開辦診所之前就已編織完成,和來到我的診所諮詢的人員沒有絲毫關係。

問:作品寫了一個癌症小組的成長過程,我們注意到小說中心人物是一位心理學博士,而你也是一位心理學博士,請問你會不會也去組織一個癌症小組?

答:我做心理醫生要在約定時間出診,做作家要用大量的時間走路讀書。還要照顧老人會晤朋友,洗衣做飯到自由市場採買……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我很希望能主持一個真正的癌症小組,但具體落實下來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時間太緊張了。 預約死亡

文摘

與狗有關的自殺:

他越來越喜歡“自殺”這兩個字了。

它們端莊寧靜,充滿魅力。無聲鏇轉著的猩紅引力,猶如巨大的橡皮,會把他所面臨的匪夷所思的困境,塗抹乾淨。當他想到自己死後人們對死因的種種揣測時,冷峻的嘴角浮出了微笑。

沒有人會猜出他的真實死因。他事業有成,歷史清白,英俊有為,為人謙和,家有豪宅,出入汽車。也許惟一的缺憾是他還沒有成家,壯年男子的這種狀況,很容易讓人和暖昧的習慣相連。但他在私生活方面無可挑剔,沒有情人,也不是同性戀。他規規矩矩地談過戀愛,性格不合而分手,所以至今單身。

一如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對自殺也做了周密的研究。他在網上查了有關自殺的資料,據說女性多用服毒,男性多采自縊。這兩種死法他都覺得有缺陷,關鍵是留下了全屍。

關於自殺的時間,香港一位碩士的論文以此為題,探討在星期幾自殺的人最多。他興趣盎然地看下去,決定把終結自我的時刻,選在碩士認為最少發生自殺的日子。不料看完全文,才知道沒法以自己的死和碩士開個小小玩笑了。資料表明,女性在周末自殺的人最多,但男性無此規律,分布平均。

他決定採取自爆的形式,地點選在一家狗肉館。他喜歡狗,原本預計將來退休後,養一大群藏獒和一隻京巴,不想來不及了。沒有親自養過狗,喜愛就更一往情深。他決定用自己的生命,為狗們做一件事情。讓這家狗肉館,因為有人曾在這裡成功自殺,生意一蹶不振。

當他把一切計畫妥貼以後,心情就穩定下來。經過狗肉館的時候,他不由自主地對懸掛著的狗肉們說,別急,我就要來解放你們了。我的秘密也隨之煙消雲散。

叫醒魔鬼

某日,京城某報在最不顯眼的版面上登出廣告:

“我知道你得了乳腺癌,我知道你手術後很孤獨。我想把得了這種病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個心理小組,結伴前行。如果你想參加,請撥打程遠青博士電話:××××××××詢問詳情。”

程遠青在自己家裡,像在機場的侯機樓里走來走去,路過穿衣鏡的時候,對著裡面那個面容清秀但不修邊幅的形體,莞爾一笑。她本是穿著考究重視儀表的女人,知道提臀收腹,把一副略顯衰敗的中年婦女骨架,打造得挺拔緊湊。知道用極細顆粒的粉底,把面部填抹得依舊霜白。為了和病入膏肓的組員們打成一片,她毀掉精緻,趨向樸素簡約。

雋永生物公司資助小組,把職員褚強配給程遠青當助手,可惜沒有辦公室和專人值班。面向社會招募癌症組員,一應雜事必得程遠青親辦,廣告刊出的是程遠青家中的電話號碼。

陪著先生到國外讀書,程遠青含辛茹苦,放棄專業,撫育幼女,打工助學。丈夫埋頭讀書之後,回家能吃到真正的手擀麵和茴香餡的餃子。丈夫戴上博士帽的那天,正式宣布和她分居。程遠青呆若木雞,記得當時正在廚房裡倒番茄醬,好像並沒有聽到玻璃瓶子落地的聲響,遍地已是猩紅泥濘。

“為什麼?”她失聲道。

“以前,電腦顯像管是球面的,後來是柱面的,又發展到了平面……”丈夫回答。程遠

青茫然,想不出這兩者的關聯。“請你通俗點,別用專業術語。”程遠青打斷他的話,在失魂落魄中竭力保持著最後的尊嚴。

“我本不想說,但你一定要我說,就不要嫌我刻薄。你記憶體太小,硬體太差,CPU太慢。簡言之,是個過時的球面管,而新的液晶顯示屏更大更清晰也更賞心悅目。”丈夫說。

這一次,程遠青還是不很明白,但她確知事情已無可挽回。

西諺有話——一個丈夫消失的缺口,10個朋友才能填起。程遠青此時悲哀地發現,這些年來,自己不但荒疏了學業,而且冷落了朋友。那缺口就孤零零地呲牙咧嘴,日夜颼颼冒出冷光。

她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不需要解釋,也沒有哀求。乾脆一步到位,和丈夫平和地離婚了。旁人以為是沉著,其實不過是絕望。丈夫要到矽谷任職,說把女兒帶上,以後讓孩子有一個好前程。程遠青淡然說,你把女兒留下,這樣容易和新人相處。丈夫先前一直繃出的強硬突然柔和了,說,給我個補償的機會。程遠青說,那你掏一份讀博士的學費吧。先生說,這你放心。為了女兒,我會這樣做的。程遠青說,不是女兒的學費,是我的學費。我年紀大了,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恐怕拿不下來。

丈夫有些意外,但還是很快回答,行。不過要分期付款。

程遠青選擇了心理學,這門年輕而深奧的學問如同碘酒,消毒了她的傷口,讓她沒有因此壞疽而崩潰。一個柔弱的東方女子,要在西方國度里鑽研心理學,其中的艱辛,常人難以想像。程遠青堅持下來,披荊斬棘,導師和同學們都稱讚她有毅力,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是為了探究自己命運的悲劇和洞察他人思維的軌跡。

學問真是個好東西,心理學深入到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在那裡摧枯拉朽點石成金。它使程遠青痛苦中脫胎換骨,鍛造一新。羞辱被寬容平復,仇恨被歲月漂白。她學會了覺察自己內在的漣漪,以博愛和晴朗的心,觀察世界穿透風雲。孩子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志向和圈子,程遠青決定回國。她雖然已成為獨當一面的臨床心理學家,但面對異國人催眠後的喃喃低語,總有隔著冰櫃保鮮紙的疏離。你可以看清肌肉的紋理,甚至可以觸摸到起伏的骨碴,但它們以一種冰冷的滑膩,拒絕和你的指紋絲絲入扣。那是另類文化浸泡出的橄欖,其中五味,無論她怎樣體察,都略遜一籌。她決定回國,把自己辛辛苦苦學來的知識,報效生養她的地方。這不但是一種地域的忠誠,更是文化基因的指令。

回國後,暫住在父母遺下的一小套單元房裡。何去何從,看看再說。研究所邀她任職,大學請她擔綱教授……她謝絕了那些聲名顯赫的單位,很想做一樁開創性的事情。

思忖之中,母校校慶。校園被懷舊的故人塞滿每一個角落,連大操場邊上舊廁所的一堆廢磚,都不斷有人憑弔。一般中學的校慶會像貧農,母校不然,是個富農,不單茶點豐富,中午還有一頓價格不菲的自助餐。從

星級飯店請來的廚師把餐檯布置在籃球場上,高高的白帽幾乎觸到籃板。冷拼熱炒,裊裊香氣把籃筐的破線頭吹得像章魚觸鬚,四下飄揚。來者無論老少,吃得雙唇油亮,面紅如蟹。

敘舊再久,必有一散。程遠青因被幾位老同學纏住,請她為各自的感情和子女問題支招,待走出校門,已是暮色四合。分手之後,程遠青正待打車回家,一輛黑色賓士無聲地停在了她的身旁。電動玻璃窗搖下,一個很明亮的男聲說:“請問,是程遠青博士嗎?”

程遠青下意識地回答:“我是。”答完之後,又有些後悔。回國不久,幾乎不認識什麼人。眼下場面,有點像國外的驚險片,認定了是你,便有一番打鬥。

那人把車子停穩,走出來,面帶微笑。他身材高大,挺拔瘦削,西服筆挺,臉部輪廓像非洲人三斧劈出的木雕,不精緻,但有一種獨特的精氣神。“程博士,別那么緊張。我叫呂克閘。算起來,不好意思,還是您的

學長。”

程遠青笑了。一些傑出校友的名字和頭銜,今天在會場上被大喇叭屢屢提及,程遠青也忝列其中。呂克閘這個名字,出現頻率最高,據說校慶所有開銷都由他支付。其實他當年轉學過來,唯讀了一個學期,成績還差。如今是雋永生物公司總裁,身價不菲。

程遠青說:“那要謝謝你。”

呂克閘說:“謝什麼?”

程遠青說:“謝你的飯啊。”

呂克閘露出烤過瓷的白牙說:“要謝這個,應該是校長,不該是您。如果您要謝我,就要再給我一個機會。我能請你坐一坐嗎?”

程遠青去國時日已久,對國內人事心態,樂得能有第一手了解,就說:“好啊。到哪裡?”

呂克閘說:“離這裡不遠,有一間酒吧。請上車吧。”

酒吧以航海為主題,假裝無意地隨處擺放著纜繩和舵盤一類的裝飾品,連掛衣帽的鉤子,都用抹了特質膠的水手結替代,空氣中瀰漫著海風的鹹腥冷峻,想來也是特選了海洋氣息的空氣清新劑。呂克閘熟門熟路,落座於一架羅盤鐘下的獨木舟旁。舟長丈余,雖是現代能工巧匠的複製品,一眼看去還是古拙蒼涼。舟板的木紋斷裂處布滿蛀孔,舟幫之上,略加打磨,鋪著一塊厚厚的玻璃磚,透過晶瑩的玻璃,可以看到舟底森然的疙瘩紋如老邁之眼。

程遠青為自己點了水,純淨冷冽的水。呂克閘點了烈酒。呂克閘說:“程博士,在酒吧里點水,是對這裡的不敬了。”

程遠青說:“所有的酒都是水變成的。”

呂克閘說:“就像我們不管現在是什麼人,以前都是天真無邪的中學生。”

程遠青轉了話題:“呂總裁常來這裡嗎?”

烈酒入口,呂克閘說:“我喜歡酒吧。尤其喜歡一個人呆在酒吧里。在這裡沒人認識我。沒人不停地對我說酒是個壞東西。”

程遠青扣住:“看來經常有人對你說酒的壞話。”

呂克閘說:“是啊。我老婆。我父親是得肝癌去世的,他是一個老酒

鬼。燒他的時候,整個火葬場都聞到了酒味。程博士,罷罷,初次見面,不說這種傷感的話了。知道你在國外讀了心理學,很想和你合作。”

程遠青說:“你是個企業家,我們怎么能合作呢?心理學某些分支和企業管理有關,可惜我不曾專修這些科目。”

呂克閘說:“我是研究生物化學的,在我眼裡,人既是細胞的堆積,支離破碎的,又是完整的大一統。程博士從國外回來,一定想乾成一番事業。我願意無償資助你,事你挑,錢我出。只有一個條件,要和癌症有關。我母親也是被癌症帶走的。想孝敬他們的時候,我沒有錢。有了錢的時候,他們已經不需要了。可天下還有無數的癌症,需人救洽。”

程遠青說:“所以你要報效社會,滿足自己的心愿。”

呂克閘說:“拔那么高,我擔待不起。我是商人,在商言商。比如操辦今天的校慶,很多人以為是個義舉,其實不過是為了多認識朋友。沒有聚會,我就無緣和您再見面。當年,您比我低兩級,成績特優,全校矚目,我哪能請您小坐。我很早就喜歡心理學。”

程遠青說:“國外很多企業家都有自己的心理醫生。''此話一出,略覺不妥,好像在推銷自己。

幸好呂克閘說:“我可不敢請教心理醫生。商人,連胃都填滿了秘密,更不用說心。程博士,我倒要考考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個酒吧?”

程遠青如實答道:“不知道。心理學家沒那么神。”

呂克閘是屬於那種越喝臉色越慘白的人,伸出白蠟一般的手指說:“我喜歡海。你看那個調酒師在乾什麼?”

迷濛的燈光下,調酒師站在船長操作室模樣的吧檯後面,雙手將碧藍的基酒和一些輔料倒進調酒壺,加進銳利的冰塊……酒壺高揚翻飛搖晃,冰與凍的破碎之聲在酒吧浮動。搖勻了的酒濾出,再用一片檸檬掛杯。那

杯酒就像一尾活潑的鮪魚,蹦到了程遠青面前。

呂克閘說:“這種酒的名字叫——風暴,我為您點的。杯中風暴,兒戲而已。癌症是真正的海,人類至今頂禮膜拜的海。”

程遠青用“風暴”和呂克閘碰了杯,在這一瞬決定和呂克閘合作。程遠青決定成立乳腺癌康復期病人的心理小組。

乳腺癌是女性殺手,並對第二性徵構成毀滅性的破壞。除死亡威脅以外,病人尚面臨一系列複雜的心理困境,尤需救助。

“面向社會招募,是不是有風險?你知道會來什麼樣的人?”呂克閘得知程遠青的計畫後,不放心。

“不知道會來什麼樣的人,就更富有挑戰性。”程遠青答。

“造藥是我長項,組織小組你是內行。提個建議,登大廣告,先聲奪人。”呂克閘說。

“只需一個小小的廣告。”程遠青微笑著,用小指一划,如同在空中繪了一片透明柳葉。

“給我省錢,是不是?程博士,你也太瞧不起人了。我可以把整張版面買下來送給你。”呂克閘喜歡程遠青劃小指的這個動作,覺得屬於知識化的風情萬種。

“你以為癌症小組是什麼?CDMA手機?減肥藥?我就是要在報紙最不起眼的地方登一條眉毛寬的訊息,只有那些最孤獨最寂寞的人才能看到它。”程遠青說。

“先要搞清這是什麼人的眉毛?長壽眉還是蛾眉?寬度可有天壤之別啊。”呂克閘回應玩笑。

程遠青渾然不覺道:“準確地說,就是一乘四厘米的面積……”

“有什麼事需要幫助就找我,這個手機號碼,日夜都開著。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

可惜馬上要進行談判,呂克閘只得結束對話。他喜歡和這位留過洋的女博士聊天,有類乎薄荷般提神醒腦的效能。

電話響了。程遠青一把接起來,半天沒有人聲,只是窸窸窣窣揉紙的動靜。

“你哭了?”程遠青親切地詢問。

對方的哽咽得到了稍許控制,稀疏了一些,回答:“我想報名。”

“歡迎你。你叫什麼名字?”程遠青知道這是一位認真的報名者。

“我叫什麼名字,這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了乳腺癌,做了手術,在家養病。我害怕極了,孤獨極了……這樣沒日沒夜地熬下去,人會瘋……”

程遠青說:“感謝你信任我。但能否成為正式組員,要經過甄選。”

那一端驚訝迷惑地說:“甄……甄……什麼選?”

程遠青解釋道:“甄別的甄,選擇的選。不是所有報名的人,都能成為組員。在這之前,要面談一次。”

“病得快死了,哪來這么多條條框框啊?”

程遠青說:“這是對大家負責任。”

對方不相信地重複著:“誰對誰負責任啊?本來得病就夠煩的了,這不是讓人更撓心嗎!求您了,幹嗎為難一個都摸著閻王爺涼鼻尖的人啊?”

程遠青不為所動,說:“正因為這團體特殊,才格外慎重。”

那女人焦躁起來,說:“誰稀罕你的小組!你開不了張就得關門!”兀自把聽筒砸下。此刻的暴怒和剛才的懦弱,恰成鮮明對照。

程遠青看著電話機,緩緩放下。她不想把小組辦成街頭的秧歌隊,原則一定要堅持。

深夜,電話痙攣似的響起,床頭閃爍的電子鐘,用毫不留情的血紅色,向驚醒的程遠青報告夜已多么深沉。

是一個男人,音色優雅沉穩,有一種青檀的味道。仿佛是從一架優良的儀器發出來,清晰而寬厚,帶有稍縱即逝的魔力。

“程博士您好,很抱歉半夜三更打擾。”那人彬彬有禮。

“沒關係。”程遠青拚命睜大眼睛,以儘快進入工作狀態,力求口齒清晰地回答。

“看到您登出的尋人啟事,現在還可以報名嗎?”

“您是……”

“喔,我猜您一定很奇怪,一個男人怎么會關心女人們的小團體。我叫成慕海,我有一個孿生的妹妹,叫成慕梅。很不幸……”他沉吟了一下,好像在選擇下面的話怎樣說。

序言

親愛的讀者:

您好!

我們通過文字相識,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也許永遠不會相見,卻通過冷冰凍的文字,像河之間的青石小橋,安靜地連線。

文字是我的另一朵生命。我自知生理生命是有限定的,明白文字也有它的壽數。多年前,當它們從我的手指脫出後,我以為它們很快就會壽終正寢,一如朝生夕死的蜉蝣。現在,它們又有了出版的機會,在這個世界上存活的時間,遠比我所預計的要長久,心中充滿了感動。

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但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理想的死亡方式,是悄無聲息地辭世。死前的那一天,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悠然度過。比如晚飯時顫顫巍巍地挾一筷子碧綠的小菜,比如慢慢地挪到窗前看月亮的圓缺……然後在午夜的某一個瞬間,安詳地沉睡不再醒來。

希望我的文字也有這樣的善終。比如我曾經熱血沸騰描繪的故事,已經遙不可及,無人傾聽。比如我曾經一往情深的摯感,已經不可理喻,令人昏昏欲睡。比如馱載我理想的文字,願景實現或是被證明只是自作多情……凡此種種,都是我的文字永遠安歇的指標。願它們無聲無息地隱沒,就像從未降臨。

多么想變成一本書,就像您此刻手中翻到的這一本。呆呆地站在書架上,等待著有一天被人在茶餘飯後打開。多年前注含在書頁中的深情緩緩釋放出來,一如一塊從白堊紀埋藏至今的煤,開始燃燒。

也許我變成的書,其命運是永遠鉗閉著雙臂僵直佇立,直站得遍體黃萎骨骸鬆散飄零在地。那也無妨啊,就像有些人一廂情願的愛情,只是等待,地老天荒。

也許這本書的某一句話,會在某一個瞬間像柳絮一樣飄落在你心房,那樣微小,那樣輕渺。但它其中包裹的小小種粒,在相宜的條件下,也會發芽。那時候,本書會在暗夜中微笑。

深深祝福您!

畢淑敏 敬上

2012年6月3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