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日舞

拜日舞

拜日舞是十八世紀印第安人拜祭大神與野牛時所跳的舞蹈,其發明者為部落首領。

拜日舞的起源

拜日舞是十八世紀印第安人拜祭大神與野牛時所跳的舞蹈,其發明者為部落首領。古印第安人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裡選出部落舞者,從第一天的清晨開始一直連續不斷地跳上整整八天,目的是向守護大神表示感激與忠誠。在這八天的時間裡,跳舞者會被不斷更換,為的是保持舞蹈的連續。古印第安人認為,只有持續不斷地跳舞才能獲得大神的庇護,一旦舞蹈中止會引來大神的憤怒與災難。

拜日舞在印第安人中的影響

當十七世紀白人來到了北美平原之後,印第安人面臨的不僅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野牛的滅絕,還有文化、宗教傳統的破壞。很多風俗習慣宗教儀式都被法律禁止,因為白人認為這些是同化印第安人,也就是把印第安人“美國化”的障礙。最著名的就是連續跳8天的拜日舞,是印第安人拜祭大神和野牛時跳的舞。這種舞蹈於1884年被禁止,印第安人事務局還禁止使用印第安部落語言,1887年美國國會通過道威斯法案,把印第安人的土地劃分為方圓160英畝的歐式宅地。政府還建立學校,向印第安人灌輸基督教的價值觀,其中主要的一條就是“熱愛私人財產”,鬼魂舞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發展起來的,是印第安人維護他們行將滅絕的文化所做的最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