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網漁業技術

拖網漁業技術,底層魚資源研究,1957年,我國與蘇聯合作,對黃、東海漁業資源進行調查。1958~1959年開展了全國性海洋普查和魚類試捕調查。

拖網漁業技術

(一)底層魚資源研究

1957年,我國與蘇聯合作,對黃、東海漁業資源進行調查。1958~1959年開展了全國性海洋普查和魚類試捕調查。
195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市水產所)對黃海南部、東海北部漁場進行拖網試捕調查。1960年,市水產所、東海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東海所)先後對帶魚、小黃魚和大黃魚等越冬產卵場進行調查和開展了漁情預報研究,並在東海北部進行了多航次帶魚產卵場拖網試捕調查。
1973~1976年,市海漁公司、市水產所調查東海外海底魚資源,開發了馬面魨新漁場。1979年起,東海所等在東海中、南部進行多航次的綠鰭馬面魨產卵場拖網試捕調查,基本掌握了主要產卵場的海域範圍、產卵時間以及產卵習性與環境條件的關係。市海漁公司施文謨等進行了五島、對馬漁場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
1980年7月,在上海組成了“東海區大陸架漁業自然資源調查和區劃”領導小組和科技協作組。1981年,東海所黃錫昌、郭南麟等進行了東海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深海漁場綜合調查,填補了我國深海漁業資源調查和深水拖網捕撈技術的空白。東海所王明彥等進行了東、黃海拖網囊網最小網目的研究,提出以帶魚為主要捕撈對象的囊網網目尺寸的適宜範圍,是保護資源的重要科研成果。
1981~1985年,東海所趙傳姻等對東海區大陸架海域進行全面的綜合調查。1985年撰寫了《東海區大陸架漁業環境調查報告》、《東海區大陸架漁業自然資源調查報告》和《東海區漁業區劃報告》,以及25種主要經濟漁業種類專題報告。1986年出版了《東海區漁業資源調查和區劃》報告。
1986年,東海所符錫金等完成了漁撈生產輔助指揮系統研究,能迅速、準確地提供海上各捕撈生產漁船船位動態、網次產量、魚種,並進行歷史生產情況的查詢和分海區品種的漁撈生產統計等。
1987年初,東海所、市水產所和市海漁公司分別組成了東海區漁業資源動態監測網海區站和上海站,對近海主要經濟魚類動態開展了季節性監測調查,發布調查情況和主要經濟漁業資源變動趨勢。東海所、市海漁公司對濟州島至見島海區進行以馬面魨為主的底層魚類資源調查,以及對對馬漁場及日本海西南部海區進行調查探捕,使對馬漁場馬面魨生產延伸至日本海西南部海區。

(二)拖網捕撈技術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本市引進一艘德國舷拖機動漁船。民國10年(1921年),從日本引進兩艘內燃機雙拖漁船。此後,舷拖和雙拖漁船有所發展。
1955年起,上海水產公司(以下簡稱水產公司)對四片式的手操網進行調整,使國產250馬力混合式雙拖漁船投入生產。1957年,水產公司研究開發成功輕網快拖,1962年獲國家科委頒發的“輕網快拖創造發明鑑定書”。1958年,水產所進行單船變水層拖網研究,研製成柵型網板。
1966~1976年,本市機輪拖網漁業處於停滯狀態,郊縣海洋漁業逐步淘汰了原來的木帆漁船,基本上實現了機帆漁船化,採用輕拖網進行作業。
1977年,市水產所等成功地進行網具系列模型試驗,撰寫了《機輪拖網模型水池試驗報告》和《機輪對拖網模型系列水池試驗報告》。1977~1979年,市海漁公司張鶴林等進行雙船底拖疏目大網的試驗研究。1979~1981年,市海漁公司進行雙船變水層拖網研究。
1984年,市郊漁業指揮部等研究設計了一種蝦蟹兼捕、一網兩獲的蝦蟹拖網。上海市水產局(以下簡稱市水產局)區劃辦等完成了上海市海洋漁具調查和區劃。這是建國以來上海市第一次對集體漁業的海洋漁具調查。1987年,上海市郊區漁業指揮部在市郊機帆漁船上試驗變位底拖網,東海所伍貽惠、樂偉章等研製成國內唯一的具有先進設備的漁具模型試驗水池,並投入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