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赤辭

拓跋赤辭(生卒年月不詳),男,唐朝党項羌拓跋部首領。

拓跋赤辭
拓跋赤辭(生卒年月不詳),唐朝党項羌拓跋部首領。党項羌是古羌族人的後裔,大約在公元6世紀晚期、北朝末年嶄露頭角。他們原來遊牧於四川、甘肅、青海和藏東交界地區。當時羌族人的經濟社會生活,還處於奴隸制和遊牧經濟的階級。“每姓別為部落”,小姓擁有部眾1000騎左右,大姓部眾在5000騎左右,互不統屬,各行其是。“織氂牛尾及羖羊歷 毛以為屋。服裘褐,披氈以為上飾。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氂牛、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穡”。後來,內部逐漸形成為八大姓氏部落,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大。隋唐時期,党項各部開始大批歸附,唐廷在河曲地區特別設立16個州對他們進行安置,陸續歸附的人口達30多萬。但是,當時拓跋部大首領拓跋赤辭仍然堅持臣屬於吐谷渾,並與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結為姻親。貞觀八年(634年),唐朝大將李靖攻討吐谷渾,赤辭仍然出兵幫助伏允抗唐,戰敗後才不得不歸附於唐朝。朝廷在其地分置懿、嵯、麟、可等32個羈縻州,以拓跋赤辭任西戎州都督,賜姓李,令他接受松州(今四川松潘)都督府節制。
龍朔間,拓跋部因為忍受不了吐蕃部的殘酷統治,紛紛內遷。開始時被安置在慶州(今甘肅慶陽)等地,曾任命大首領拓跋守寂(有人認為他是拓跋赤辭的孫子)為右監門都督,封西平公,負責管理部落諸姓。“安史之亂”爆發之際,党項參加平叛有功,守寂被賞加容州(今廣西北流)刺史、領天柱軍(今貴州天柱)使。寶應二年(763年),在僕固懷恩反唐時,曾勾連吐蕃、回紇、吐谷渾和党項等部內犯,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向朝廷建議,將党項部遷往銀州(今陝北米脂一帶)以北、夏州以東重新安置;同時將吐谷渾遷往夏州以西,目的在於阻斷他們與吐蕃的聯繫,用以削弱西北強敵吐蕃的勢力。以後留居在慶州的党項餘部稱為東山部、或西路党項;遷居銀夏新區的党項主體稱平夏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