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拉不底地區,隸屬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達巴鄉,位於札達縣達巴鄉境東南方向喜馬拉雅山北麓峽谷中。西北與東徑拉山口、烏熱地區為鄰,北與久德霍迪、巴查杜拉山相連,東與查爾果(主峰海拔5804米)接壤,南與印度以喜馬拉雅山山脈雪峰線為界,兩國有姑馬拉、拉薩爾、烏扎拉等山口相通, 面積約523平方公里。
拉不底(Lapthal )西北距香扎(Sangcha Malla)9.6公里;香扎西距烏熱(Wuje)28.2公里;烏熱西距然沖(Silakang)12.2公里。拉不底南距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馬拉里(Malari)38.5km公里,西北距鄉政府(達巴鄉)駐地達巴村69.5公里。
境內地名
達巴鄉拉不底地區主要由香扎、朱畢鍾、拉不底等3地構成,境內還有巴馬特(Barmatia)、下欽拉、烏扎拉渠(Unta Dhura)、昆里賓里、烏扎拉(Unta Dhura Pass)、托皮丹格、永、蘇姆那(Sumna)、覺朗木、夏沃 等自然村組。
歷史沿革
拉不底地區歷史上屬中國西藏地方達巴宗(該宗現已撤歸扎達縣)管轄, 現屬札達縣達巴鄉轄自然村。
1729年,頗羅柰頒發的封地文書明載覺朗木及以北的香扎、拉不底地區屬達巴宗地界以內。[3]
1866年6月26日,印度上校布里萊頓(Brereton)和測量局職員南-辛格(Nain Singh)在拉不底地區測繪時受到西藏守邊士兵的盤問和阻止。
民國初,英國派往中國西藏地方邊境從事勘測活動的斯特拉徹中尉,在其所撰一文中承認香扎、拉不底地區屬西藏,但他製圖時卻故意篡改傳統習慣邊界線,把邊界推到拉不底以北的分水嶺上。文中說:“在這部分將會看到,我使英國的疆界把以往測量者所沒有勘探過或忽略了的許多地方包括了進去:拉不底谷地對阿里方面來說,要比對爪爾或帕因康達開闊和容易進入得多,這樣,說它不屬於拉薩似乎是值得懷疑的。但我卻抓住它的水流入帕因康達這點來確定它在邊界地圖上的位置,以便英國的邊界推進到波爾奇山山脊和通往沙爾沙爾的低的山口。”這段記載毫不掩飾地說明了英國的官員和“探險家”如何任意篡改中印傳統習慣邊界線,把中國的領土劃入印度。
1941年,達巴宗東波區居民將香扎、拉不底地區的牧場租與附近的穹隆地區居民並年收租金,並派人到拉不底南面的覺朗木等地設點檢查入境人畜。
1955年,印軍向北越過喜馬拉雅山山脈雪峰線,侵入西藏地方達巴宗境內香扎、拉不底等地區測繪。
1956年7月,印軍侵入香扎、拉不底,以後逐漸侵占了整個拉不底地區。
管控現狀
拉不底地區現被印度侵占並實控,劃歸北阿坎德邦比托拉格爾縣管轄。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築有蘇姆那公路(sumna road)越過中印邊界線,通往北面札達縣達巴鄉的烏熱地區及拉布底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