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蘇美爾人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發明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爾的書吏學校、三四千年前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2600多年前藏有2.4萬塊泥板書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有前言和後記及282條條文構成的《漢謨拉比法典》、有重達30多噸的人面帶翼神獸守衛的亞述君王宮殿、古巴比倫人關於三角的代數的運算、公元前747年巴比倫人對日食和月蝕的準確預測、用琉璃磚裝飾的新巴比倫城和傳說中的巴別塔和巴比倫空中花園都是兩河文明的代表。 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地處平原,而且周圍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個民族在此經歷了接觸、入侵、融合的過程,蘇美爾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埃蘭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民族先後進入美索不達米亞,他們先經歷了史前的歐貝德、早期的烏魯克、蘇美爾和阿卡德時代,後來又建立起先進的古巴比倫和龐大的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推向鼎盛時期。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美索不達米亞[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 廣義指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區,東抵扎格羅斯山,西到敘利亞沙漠,南迄波斯灣,北及托羅斯山。北部為山地,向南經過於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澤性的兩河三角洲。狹義的僅指兩河之間的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遠古時期居住著許多種族,是個乾旱區域,但下游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路,形成以許多城市為中心的農業社會。北部為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而巴比倫尼亞北部叫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為人類最古老的文化搖籃之一,灌溉農業為其文化發展的主要基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已有較發達文化,曾出現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此後又經過波斯、馬其頓、羅馬與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其主要部分成為獨立的伊拉克。

地理環境

兩河的低地泛濫平原是處於乾燥環境下的水分充足的沖積地。水源主要來自土耳其東部的積雪,泛濫程度、大小決定於積雪融化的快慢,泛濫的時間常在4-6月。從水源頭到三角洲距離很短,泛濫較尼羅河更猛烈。泛濫特點為“不定期,不定量”。這種泛濫特點也對當地居民的內心、文化有所影響,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悲觀主義”。

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的沉積物為淡褐色,來自附近土質差別不大的地區。同時,兩河流經大片的沼澤地時河水大量蒸發,在到達狹窄的入海口前,沉澱了許多鹽分。兩河地區一直有土壤鹽鹼化的問題,灌溉系統一旦中斷,大片平原迅速成為貧瘠的鹽鹼地。在公元1000-1900年間,就有大片古代的耕地被棄置。

幼發拉底河河床中間部分比周圍高,泛濫時河水就會在幾個星期中停留在鄰近的泛濫盆地里。但寬闊而傾斜的河岸沒有因河水的浸泡而靠近河床,盆地里因而沉積了大量的鹽分。居民需要通過修建灌溉網來控制泛濫的河水,以保證土壤的肥力。溝渠渠道取自河堤平原,呈放射狀散開,將河水引向農田。

底格里斯河河床比幼發拉底河低,也較深,所以它的泛濫區較小,也較難開通溝渠。

所以,自古“治水”就是兩河地區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不做根本的調整和細緻的維持,兩河地區的土地很不適於耕種。在歷史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斷有棄耕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斷北移,從蘇美爾到阿卡德再到亞述,很可能和土地棄耕有關。

兩河流域文明

兩河流域 兩河流域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主要包括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西臺等文明。由於美索不達米亞靠近水源,灌溉便利,水運發達。因此糧食增多,且具有生命出現重要元素:水。氣候溫和,適宜生命存在。

早期高度文明

賈莫(Jarmo),Tell Abu Hureyra哈蘇納文化(Hassuna period)

哈拉夫文化(Halaf period)

薩邁拉文化(Samarra period),例如 Choga Mami

歐貝德文化(Ubaid period),例如埃利都(Eridu)

烏魯克文化(Uruk period),根據烏魯克城後命名。

蘇美爾早王朝時期與早亞述時期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早王朝時期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

兩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爾人。到了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建立了眾多城邦。

從考古發現已經得到的史料來看,從公元前2900年開始,蘇美爾城邦進入一個“諸國爭霸”的時代。比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烏魯克、烏爾和尼普爾。這些城市因水權、貿易道路和遊牧民族的進貢等事務進行了幾乎一千年的、為時不斷的互相爭戰。考古已經能大致勾勒出當時的歷史情況,但是由於考古發現的史料有限,今天人們所知道的那段歷史可能仍然是當時實際情況的冰山一角而已。

基什被認為曾經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城邦,因為後來許多蘇美爾君主甚至並沒有實際統治過基什,卻也自稱基什之王。(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這並不足以說明基什曾經稱霸,自稱基什之王可能有其他的比如宗教方面的原因)最早的可以驗證是存在的國王就是基什國王恩美巴拉格西。後來一些比較強大的城邦是烏魯克,烏爾,溫馬,以及拉格什等。

考古學家在拉格什發現了王室的銘文,使得今天的人們得以知道從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50年之間約一百五十年間的完整的拉格什國王列表,以及相關的史事,也使得拉格什成為蘇美爾各城邦中,今天的人們了解的唯一比較完整的城邦。

約公元前2500年左右,拉格什強大起來,烏爾南什王時,拉格什在蘇美爾中稱霸,到了安那葉姆王和恩鐵美那王時,拉格什征服了不少地方,蘇美爾頗有統一的趨勢。後來,國王盧加爾安達因治國不善,引起了暴動,一個名叫烏魯卡基那的人推翻了盧加爾安達的統治,在平民的擁護下,自己登上了王位,並進行了已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政治改革運動,試圖維護平民的利益。正當拉格什內亂之時,蘇美爾各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溫馬王盧加爾扎克西征服拉格什,殺死烏魯卡基那,並血屠全城。烏魯卡基那在位僅六年,他的改革也因此而廢棄。這期間的拉格什稱為拉格什第一王朝。

溫馬的祭司國王盧加爾扎克西(Lugal-Zage-Si,公元前2359~公元前2335年)消滅拉格什的王朝,占領烏魯克,並將它作為他的首都,他自稱他的帝國從波斯灣一直蔓延到地中海。

但是閃族的阿卡德國王薩爾貢打敗了盧加爾扎克西,俘虜了他,而蘇美爾人城邦的歷史也就就此結束了。

美索不達米亞北部:早亞述時期(約前2500年——前1500年)

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亞述形成了以亞述城為中心的國家,開始了早亞述時期(約公元前二十五世紀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葉)。又稱阿淑爾城邦時期。

阿淑爾城邦的居民最初為印歐語系的胡里特人,後來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等進入此地,他們逐漸與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亞述人。其語言為阿卡德語之亞述方言,文字為楔形文字。當阿卡德王國與烏爾第三王朝強盛時,亞述受它統治。公元前2006年獲得獨立。

約公元前17世紀初,沙姆希·阿達德一世占領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廣大區域,自稱“天下之王”。 亞述於沙姆希·阿達德一世在位時最強大,在馬里發掘的文書中記載其曾攻占馬里,其子也擔任了該城的統治者,小亞細亞東部也曾被亞述征服,沙姆希·阿達德一世襲用阿卡德國王的稱號,然沙姆希·阿達德一世死後,亞述衰落,亞述先後淪為古巴比倫王國和米坦尼王國(也稱米底王國)之藩屬。直至公元前15世紀末葉,才又強大起來,進入中亞述時期。

阿卡德時期

阿卡德人屬於閃米特人的一支,並非蘇美爾人。大概於公元前2500前後進入兩河流域。阿卡德人進入兩河流域時,蘇美爾城邦文明已經進入尾聲,各城邦之間鬥爭異常激烈,溫馬王盧加爾扎克西幾乎統一蘇美爾地區。但是阿卡德王薩爾貢打敗了他,真正統一了蘇美爾地區,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權國家,蘇美爾城邦時代宣告結束。蘇美爾-阿卡德(Sumer-Akkad)時代開始。

阿卡德王國(約公元前2371—2191年)的創立者是薩爾貢一世(約公元前2371—公元前2316年)。薩爾貢先後出征34次,擊敗盧伽爾扎吉西。接著薩爾貢揮兵南下,降服烏爾,攻取烏魯克,征伐拉格什,“洗劍于波斯灣”。昔日的蘇美爾城市幾乎盡遭摧毀,蘇美爾舊貴族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在東方,薩爾貢遠征埃蘭,略取蘇撒等城市。在北方,薩爾貢不僅征服了兩河流域北部的蘇巴爾圖,還曾進兵到小亞細亞的陶魯斯山區以及沿黎巴嫩山脈的地中海東岸地帶。薩爾貢自稱“天下四方之王”。薩爾貢雖然征服了廣大地區,但他直接統治的地方大概只限於兩河流域南部。兩河流域北部的蘇巴爾圖,東邊的埃蘭等只是其屬國,仍保持半獨立的狀態。黎巴嫩山脈一帶則僅是征服所及的邊遠地區。

納拉姆·辛(約公元前2291—2255年)統治時期,阿卡德王國的勢力再度擴張。他自稱“四方之王”,“普天下之王”。納拉姆·辛死後,阿卡德王國逐漸衰落。其繼位者沙爾·卡利·沙里(約公元前2254—2230年)死於宮廷政變。約公元前2191年,來自東北面山區遊牧的庫提人入侵南部兩河流域,滅亡了阿卡德王國,建立庫提姆(Gutium)政權。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之蘇美爾-阿卡德時代結束。

蘇美爾復興

阿卡德王國後期,中央集權已經趨於崩潰,而不少蘇美爾城邦就已經開始復興。而阿卡德被蠻族庫提人(Gutium)所消滅,庫提人統治時期,拉格什的地位有些特殊。可能在這時,拉格什又走向一種半獨立狀態,從而開始了拉格什第二王朝。一方面,《蘇美爾王表》又完全沒有提到拉格什,另一方面,從現有的考古學發掘情況來看,當時的拉格什非常強大,似乎大部分蘇美爾地區都承認拉格什的宗主權。

拉格什第二王朝的強大是從烏爾巴巴統治時開始的。到了古地亞(Gudea)為王時,看起來拉格什是繼阿卡德王國後又一個能統治幾乎全部蘇美爾地區的政權。不過古地亞很少對外用兵,記載上唯一的一次是對埃蘭的遠征,而留下記載更多的是古地亞對外積極的貿易。古地亞更是個神權統治者,在蘇美爾各地興建神廟,同時他本人似乎是故意要向後人展示自己的面容,蘇美爾到處都留下了他虔誠的姿勢的雕像。

從留下的記載來看,古地亞統治時期的拉格什城邦本身,包括有17座大城市,8個小城市。而同一時期我們知道的拉格什村落的名稱就不下40個,從這點可以窺見蘇美爾城邦的規模與繁榮。

同時,庫提人似乎仍然是的野蠻的外來統治者,直到烏魯克的烏圖赫加爾打敗並驅逐了庫提人,恢復了蘇美爾人的統治,而後烏爾第三王朝建立,公元前2110年,拉格什的末代國王納馬哈尼被打敗,拉格什成為烏爾第三王朝統治下的一個城市。此後拉格什就不再重要,最終淪為廢墟。

烏爾第三帝國

蠻族庫提人摧毀了阿卡德王國,但庫提人的統治並不穩固,使得各蘇美爾城邦得以短暫復興。烏魯克城邦的國王烏圖赫加爾(Utu-hengal)是趕走庫提人的英雄。烏圖赫加爾的強大,也對拉格什構成威脅。烏圖赫加爾讓烏爾納姆鎮守烏爾城,烏圖赫加爾死因不詳,但是烏爾納姆在烏爾建都,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烏爾納姆開始自稱“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

烏爾第三王朝雖然是蘇美爾人的王朝,但是與以前的蘇美爾城邦不同,她同阿卡德王國或以後的巴比倫王國一樣,是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今天可以見到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法典,就是《烏爾納姆法典》,雖然只保存下來一些片段。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也對烏爾城大興土木,烏爾的神廟遺蹟今天仍可供憑弔。

烏爾第三王朝末期,王權衰落,各地割據,再加之外來的阿摩利人不斷入侵。最後埃蘭人的入侵給烏爾第三王朝以最致命的打擊。國王伊比辛(公元前2026年-公元前2004?年在位)兵敗被俘。烏爾第三王朝滅亡。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歷史上就再也沒有蘇美爾人建立的政權。蘇美爾民族也逐漸從歷史上消失,雖然在以後的巴比倫和亞述時期,蘇美爾語和楔形文字仍然存在,蘇美爾國家的歷史被當成神話般的傳說。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蘇美爾人開創的文明仍然繼續著。但是蘇美爾人卻逐漸被遺忘,古希臘以及猶太人的文獻中從來沒有提到過蘇美爾人。有關蘇美爾人的文明及其歷史完全是近代考古學的成果。

古巴比倫王國與中亞述時期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古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十九世紀中,亞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1792,巴比倫的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bi)(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頒《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古巴比倫王國的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特別是數學和天文學。漢謨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西臺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併。

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中亞述時期

公元前14世紀中葉,亞述王亞述烏巴利特一世(約前1365~前1330)擊敗米坦尼,建立強大的亞述帝國,史稱古亞述帝國。此後亞述統治者採用亞述王的稱號,並繼續向外擴張,擊敗喀西特巴比倫,並將米坦尼的領土降為行省,尼努爾塔一世(約前1294~約前1208)擊敗西臺帝國和巴比倫,占領整個兩河流域,並把首都從阿淑爾遷往圖庫爾蒂-尼努爾塔鎮。此後,亞述還有過幾個首都,但阿淑爾城仍然是帝國宗教中心,在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中亞述時期,政體已過渡向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加強,名年官和長老會議只具形式,專屬於國王的官吏已經產生。國家常備軍已存在,其來源主要是自由民。社會的統治階級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貸者大奴隸主階級。奴隸階級除戰俘和外地買來的奴隸外,還存在債務奴隸。經過短暫的衰敗,至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約公元前1115~約前1077在位) 時亞述國勢復興 。公元前11世紀末,在阿拉米人遷徙浪潮打擊下,再度衰落。

亞述帝國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文物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文物

即新亞述帝國。公元前10世紀,亞述進入鐵器時代。鐵器的使用,生產力的提高,為其長期對外戰爭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給養。征戰初期以掠奪為目的,以極度兇殘為特色。自亞述納西拔二世(前883~前859在位)後,亞述遭到被征服地區人民強烈反抗。與烏拉爾圖王國的戰爭也屢遭失敗,許多被征服地區重獲獨立。自沙爾馬內塞爾三世(前858~前824在位) 以後 ,由於經濟衰落、對外戰爭失敗和統治階級內訌,亞述進入危機時期。公元前746年,軍事將領提格拉-帕拉薩奪得王位,實行一系列改革,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部隊戰鬥力、加強對被征服地區的統治和剝削。改革後重新開始大規模擴張。擊敗烏拉爾圖,占領敘利亞,進入全盛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龐大的官僚制度 。經過薩爾貢二世、辛那赫里布(前704~前681在位)、伊薩爾哈東(前680~前669在位)的征服,亞述已變為地跨亞、非兩洲的奴隸制大帝國。亞述巴尼拔與埃蘭-巴比倫同盟進行了漫長的戰爭。其統治末年,發生內戰,遊牧部落西徐亞人入侵,征服地區紛紛獨立,帝國迅速走向滅亡。在米底和新巴比倫王國打擊下,阿淑爾和尼尼微先後陷落,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滅亡,其地為米底和巴比倫所分。

新巴比倫

新巴比倫王國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亞述帝國征服古巴比倫王國並統治了兩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義反抗亞述的統治。

公元前626年,亞述人派迦勒底人領袖那波帕拉沙爾率軍駐守巴比倫,他到巴比倫後,卻發動反對亞述統治的起義,建立新巴比倫王國,並與伊朗高原的米底(也稱米堤亞)王國聯合,共同對抗亞述。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滅亡,遺產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米底王國瓜分,其中新巴比倫王國分取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即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

公元前六世紀後半期,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時國勢達到鼎峰,國勢強盛。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進行擴張。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後不久,國內階級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劇,最後一個國王那波尼達統治時,國王及馬爾杜克神廟之間的矛盾加劇,並試圖另立新神,那波尼達離開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攝政。公元前539年,興起於亞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崛起,居魯士二世率軍入侵新巴比倫王國時,祭司竟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伯沙撒被殺,那波尼達被俘,新巴比倫王國不戰而亡。

文明成就

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中世紀時整個荒蠻落後的歐洲。

天文曆法

兩河文明的曆法很有特色。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制定了太陰曆,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定每個月29或30天,12個月為1年(6個月為29天,6個月為30天),每年354天,並發明閏月,通過置閏月的辦法調整。開始依靠經驗置閏,後來先後有8年3閏和27年10閏的規定。把一小時分成60分。在亞述時期,確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稱和7天1周的規定。

在天文學方面,已經能夠區別恆星和五大行星,還觀察到黃道。

算術與語言文字

古代巴比倫人是具有高度計算技巧的計算家,其計算程式是藉助乘法表、倒數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數表來實現的。巴比倫人書寫數字的方法,更值得我們注意。他們引入了以60為基底的位值制(60進制),希臘人、歐洲人在16世紀亦將這系統運用於數學計算和天文學計算中,直至60進制仍被套用於角度、時間等記錄上。

蘇美爾人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巴比倫人有豐富的代數知識,許多泥書板中載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問題,他們解二次方程的過程與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們還討論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個未知量的線性方程組問題。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間的一塊泥板上(普林頓322號),記錄了一個數表,經研究發現其中有兩組數分別是邊長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斜邊邊長和一個直角邊邊長,由此推出另一個直角邊邊長,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數解。

巴比倫的幾何學與實際測量是有密切的聯繫。他們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對應邊成比例的知識,會計算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簡單立體體積。我們把圓周分為360等分,也應歸功於古代巴比倫人。巴比倫幾何學的主要特徵更在於它的代數性質。例如,涉及平行於直角三角形一條邊的橫截線問題引出了二次方程;討論棱椎的平頭截體的體積時出現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倫的數學成就在早期文明中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但積累的知識僅僅是觀察和經驗的結果,還缺乏理論上的依據。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蘇美爾語是一種孤立語言,它不與任何其它已知語言相近。將蘇美爾語與其它,尤其是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語言聯到一起的企圖都沒有成功。蘇美爾語是一種黏著語,也就是說,它的詞由粘在一起的詞段組成。蘇美爾人發明了一種象形文字,後來這種文字發展為楔形文字。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類文字之一。今天已經發掘出來的有上十萬蘇美爾文章,大多數刻在粘土板上。其中包括個人和企業信件、匯款、菜譜、百科全書式的列表、法律、讚美歌、祈禱、魔術咒語···包括數學、天文學和醫學內容的科學文章。許多大建築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許多文章的多個版本被保留下來了,因為它們經常被複製(比如作為寫字練習)。抄寫是當時的人唯一的傳播文章的方法。閃族語言的人成為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後,蘇美爾語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語言。

即使專家也很難懂蘇美爾文字。尤其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非常困難,因為它們經常不包含所有的語法結構。

建築和科技

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新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序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後世人稱為“空中花園”。

古巴比倫城垣雄偉,宮殿壯麗,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築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入大模模建設,使巴比倫城成為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蘇美爾的技術有:輪、鋸、皮革、鐲子、錘子、鞍、釘子、大頭針、指環、鏟子、釜、刀、長矛、箭、劍、膠、匕首、袋子、頭盔、船、盔甲、箭桶、劍鞘、靴子、拖鞋、叉和釀酒。

蘇美爾人有三種不同的船:

1.皮船是由蘆葦和動物皮製的

2.帆船使用瀝青來防止水滲入

3.木船有時用人力或畜力拉

醫學與化學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藥劑分為內服酊劑、外敷膏劑、外搽洗劑、混合劑、吸劑、熏蒸消毒劑、泥醃劑、灌腸劑和栓劑。並懂得在藥瓶上貼標籤,寫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和醫囑。蘇美爾人的藥物從二三味到六七味不等,亞述時期上升到十來味。解剖學因宗教禁忌,僅限於獻祭動物的解剖。有文字資料記載前18世紀在馬里,人們已經有預防傳染病的衛生觀念。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在鞣皮製革、蠟的製作使用、洗滌用品的製作尤其是香水調製和玻璃製造方面使用的化學方法。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將皮革原料分為不同種類,經過不同的加工和染色,製成包、囊、衣服、鞋子甚至皮筏等各種產品;在各類鞣劑中,最常見的是明礬和油。美索不達米亞人在醫療、宗教、巫術和化妝中需要大量香水,他們的香水製作過程估計有十幾到二十道工藝,此間熟練運用了紋火和烈焰,並大量使用了蒸餾、萃取、升華和提取技術,而且在化學過程中沒有提到任何形式的神的啟示或勸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用石頭和植物的灰製造玻璃,在燒制過程中根據火焰的顏色判斷溫度,並懂得加入銅的化合物得到藍色玻璃;在前第二千紀中期,他們開始用更先進的玻璃來模仿寶石。明礬、石膏、鹽、蘇打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常用的化工材料。

農業、經濟貿易、軍事與文化宗教等:

農業

蘇美爾人種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麥、鷹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麥、蕪菁、棗椰、洋蔥、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們的牲畜包括牛、綿羊、山羊和豬。家牛是他們主要的負物牲畜,驢是主要的運輸牲畜。蘇美爾人還打魚和獵鳥。蘇美爾農業依靠巨大的灌溉系統。其灌溉系統包括汲水吊桿、運河、水渠、堤壩、堰和水庫。水渠和運河必須常常修補,清除淤泥。政府有專門管理水渠和運河的人,富人則可以使用他們自己的水渠。農民使用運河來淹他們的地,然後將水排掉。然後他們用牛來踐踏農田和殺草。然後他們使用鶴嘴鋤來挖地。地乾後他們鋤地、耙地和用鏟將土壤鬆散開來。蘇美爾人秋季收割,收割是他們組成三人一組的隊。收割後使用碾石分離穀粒和莖,使用打稻棍來分離穀粒及麩皮,最後使用風吹開來分離穀粒和麩皮。

軍事

蘇美爾人使用城牆來保護他們的城市,但是他們的城牆是泥磚做的,因此敵人有充分時間的話可以在圍困的時候挖掘牆來導致城牆的倒塌。蘇美爾的軍隊主要由步兵組成。輕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規步兵還配有銅盔、氈披風和皮革裙。蘇美爾軍隊中還有由野驢拉的車。這些早期的戰車在作戰時不很有用,有人認為它們主要用來作為運輸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戰斧和長矛。蘇美爾戰車有四個輪,上面有兩名士兵,由四頭野驢拉。車身是一個織成的籃子,車輪是實心的。蘇美爾人使用的遠兵器包括投石索和簡單的弓。

文化宗教

蘇美爾人相信人是為了服侍神而降生的,國王是神明在世界上的代理人,人必須服從神,否則必受懲罰,因此建造高聳的塔廟,展現人神之間的關係。

蘇美爾的每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學,而且隨著時間的變遷這些神也發生變化,因此無法說蘇美爾宗教。蘇美爾人的宗教擁有多神,同時擁有一個主神教。蘇美爾人的信仰是最早有記錄的信仰,它是後來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宗教和占星學的源泉。

蘇美爾的主神是天神安努,安努最重要的伴侶是南部的恩基、北部的恩利爾和金星之神伊什塔爾。太陽神叫烏圖,月神叫伊南娜,母親神叫娜姆,此外還有上百小神。每個神與一個城市相連。這些神的重要性也隨著這些城市政治上的興衰而變化。人是神用粘土做的,其目的在於服務神。假如神發怒的話他們就使用地震或風暴來懲罰人。蘇美爾人認為人只有在神的憐憫下才能生存。

蘇美爾人相信地面是一塊平板,天空是一個鋅蓋。他們相信人死後會成為鬼魂不安地永遠在陰間遊蕩。

蘇美爾的神廟由一個中心大廳組成,兩側有通道,通道外側是祭司們住的地方。在大廳的一側有一個高台,台上有一個供奉動物和蔬菜犧牲品的泥磚桌。糧倉和倉庫一般位於神廟附近。後來蘇美爾人開始將神廟建築在四方形的高台上。這些高台不斷提高,形成了塔廟。

蘇美爾傳統中的“冥界”正式名稱為“阿普蘇”(Apzu/Apsu),Ap/Ab在蘇美爾語中是深淵,“阿普蘇”在蘇美爾神話中的意思就是“流著清洌泉水的地下湖”。“淡水深淵之神”阿普蘇原為初六代的蘇美爾神祇之一,與雌龍蒂雅瑪特是一對,卻在滅世戰爭的時候被水神恩基監禁於地下至死,從此化身成了冥界。統治阿普蘇的神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水之神恩基,也有人說是月神伊南娜的情人杜姆茲(全名為杜姆茲‧阿普蘇)或是其姊姊伊瑞綺嘉拉。

恩基的說法可能來自於他在滅世戰時將阿普蘇監禁至死,所以恩基的守護城市埃利都被認為就是阿普蘇的原型。伊瑞綺嘉拉比較特別,不但確實居住在阿普斯蘇的,而且不能夠離開阿普蘇到人間去,其他的神也沒辦法進入阿普斯,因為一旦死亡就不能再回到人間(伊南娜故事中的角色卻例外)。而杜姆茲則是在《伊南娜與杜姆茲》的故事中被抓到阿普斯,每年要和其姐在阿普斯輪流各待六個月。

阿普斯和基督教觀念中的地獄不同,雖然骯髒陰暗又充滿了惡魔鬼怪,但並不是一個專供罪人受罰的洗罪所。無論是神或是人,死了以後都會依據生前的作為,在“阿普蘇”中得到不同的待遇。

學校圖書館

最早的學校

出土的泥板學生作業表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的學校初具雛形,到前第三千紀中期,出土的泥板教科書表明學校開始開始遍及於蘇美爾,大約前第三千紀下半期,蘇美爾的學校制度成熟和繁榮起來。在馬里考古學家發掘出約前2100年的學校,其中包含一條通道和兩間教室,大房間44尺長,25尺寬;小房間面積約為大房間的1/3。房間內有供習作用的石凳、泥板和水槽,附近有泥板書出土。出土的學校的遺址分為三類:分別位於王宮附近、神廟附近和書吏居住區附近。同時亞述書吏自帶學生的現象很普遍。學生自帶午飯,從早到晚在學校學習,放學後回家,學校不留宿。蘇美爾和巴比倫的學校通過教授語言課程、計算測量和各種專業名詞和文學創作課程,為王室和神廟培養書吏或書記員,同時也培養了商業貿易方面的私人書吏。蘇美爾學校的學生基本來自富裕家庭,並且均為男性,女書吏的名字在浩瀚文獻中僅偶有出現。

最早的圖書館

圖書館的產生時間與學校大體相當。考古學家在尼普爾發現了神廟圖書館,時間約前第三千紀初期,在烏爾發現的神廟圖書館大約為前3000年左右,王室圖書館占有重要地位,在漢謨拉比時代國王擁有很多圖書館,分散在幾乎每座重要城市;亞述時期的私人圖書館出土豐富,尤為重要的是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前668年-前627年)圖書館。該圖書館由英國考古學家萊亞德於19世紀中期首次發現,當時在尼尼微王宮中發現了多個房間,其中放有大量刻有王家檔案的泥板書,還有許多巴比倫文學作品的抄本,在這個曾遭遇火災的宮殿中,經清理共發現了約2.4萬塊泥板書,當時這些文獻的出土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學者們破解楔形文字。亞述巴尼拔命人從各地收集有價值在泥板,再由亞述書吏整齊抄錄,書吏還常常在原文毀壞的地方留白,並注釋“我不懂”或“原缺”。該圖書館的藏書包括哲學、數學、語言學、醫學、文學和占星學。而且圖書館有館藏圖書分類和書目,登記了全部圖書目錄供讀者查找。所有圖書都蓋有印章——“天下之王,亞述王亞述巴尼拔宮廷”這些文獻使得後人對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有較連續的了解。

雕刻

滾筒印章 滾筒印章

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也受到原料的限制,但是那裡的陶製品、壁畫、玻璃器具、滾筒印章、象牙雕刻、石雕、鑲嵌畫、青銅器、金銀工藝品和琉璃磚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蘇美爾人的圓雕和浮雕體現出古樸渾厚的美。阿卡德王國的建立帶來了藝術上的飛躍,阿卡德統治者的青銅頭像和納拉姆辛征服者石碑展示了這一成就。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的藝術幾乎完全喪失了阿卡德時期的活力和自由,取而代之的是程式化的風格,當時滾筒印章千篇一律的“參見”內容尤其反映了這一點。古地亞之後的漢謨拉比時代繼承了前者的雕塑風格,從《漢謨拉比法典》的雕像和古地亞雕像的對比可以看出。烏爾王陵出土的眾多藝術品堪稱寶庫,其中的包金牛頭豎琴、灌木叢中的山羊和烏爾的軍旗為其代表作品。1989年在尼姆魯德亞述王室陵墓出土的金冠、金戒指、金耳環、金手鐲多鑲嵌光玉髓、瑪瑙、天青石及綠松石,被英國考古學家喬治娜·赫爾曼評價為“其做工精美絕倫,它的標準在今天都是難以達到的。”

展覽

“探本溯源: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觀眾可藉此探尋這個古文明的秘密。展覽展出了大英博物館170件珍藏文物,探索美索不達米亞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539年期間經歷的各種重要發展,包括在蘇美爾地區首次出現的城市,亞述的強大軍事帝國以及巴比倫時期都會生活的發展等。

神話

古代兩河流域的人民很早就崇拜自然神。早期蘇美爾人信奉多神教,他們因對自然界的許多疑問無法解釋,便把這些疑問托之於天上的神靈。在蘇美爾,人們對天神、地神、水神、植物神等十分崇拜,尤其是這裡曾發生過一次大洪水泛濫,他們害怕洪水淹沒生命和一切生靈,便把水神視為最重要的神祇。他們甚至認為大地上的一切生靈皆由水創造,生命起源於水,所以 水神安啟被稱為創造神。

當兩河流域的人民發明了水力灌溉、控制了大水以後,他們又視水神為教會人類技藝的智慧之神,隨著人們對日月星辰的觀測,他們發現天上的星系對農業生產、人民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對農業的豐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於是他們又造出月神、太陽神的故事。當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相結合,人們給神賦予了更多的傳說。這時,水神、天地神安啟成為了眾神之王,成為一對重要的農神。

在蘇美爾神話中,創世神話是主要內容,這些神話是後人從一些殘存的史詩和亞述泥板中整理出來的,它表明蘇美爾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神話體系,主要神祇都是水天地日月星辰,對它們的崇拜表現了早期人類對宇宙及人類起源的認識,對自然、農業生產、人的生死、萬物枯榮及四季變化的看法。在蘇美爾,許多城市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烏魯克人奉天神安努、埃利都人奉天地神安啟、尼普爾人奉大氣神恩里爾為主要崇拜神。與埃及和希臘神話不同,蘇美爾人對月神的崇拜先於對太陽神的崇拜,他們沒把太陽神看作是最高之神,也不把太陽神視為農業保護神。

此外蘇美爾神多為自然神,並有很強的人性,而少動物性,半人半獸神極其罕見,這表明蘇美爾人已擺脫了圖騰崇拜,而較早過渡到萬物有靈階段。蘇美爾神話中關於印娜娜與都姆茲的愛情故事和事跡傳說尤為生動。印娜娜相傳是月神辛的女兒,太陽神奧吐之妹,她是烏魯克城的保護神,是烏魯克城幸福繁榮的救星,因而她的名字使烏魯克人倍感光榮。在蘇美爾,印娜娜後來成為天上的女王,她是母神、愛神、豐收神、戰神的集中代表。

都姆茲是安啟之子,是著名的豐收之神,他愛上印娜娜,想娶之為妻,但一開始印娜娜愛的是恩啟姆都(一位早期的農神),在安啟調解之下(另說太陽神說的媒),印娜娜終於同意與都姆茲結婚,他們的結合使兩河流域有了一對重要農業神祇。有關印娜娜及都姆茲還有一段重要的故事即:印娜娜的地獄之行。這段神話敘事詩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破譯整理出來的,1940年,它一經發表,便引起世人的重視,它不僅使後世巴比倫文學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而且使人們對兩河流域文化的成果有了新的認識。

印娜娜到達地下世界,即與冥府的眾神發生衝突,地下女王命令為其設定七道重門,印娜娜每經一道門,便被剝去身上的重要飾物,走完七道門時,她已是全身赤裸,很快她就被地獄法官判為死刑。幾天之後,印娜娜的報喜官預感主人的不幸,馬上通告了主神恩里爾、安啟等,於是她被救出地獄回到人間。印娜娜的這段故事後經巴比倫人改編,創作出動人的神話故事:《伊什塔爾(即印娜娜)降入地下世界》。除了神的故事,蘇美爾人還留下了關於吉爾伽美什的英雄傳說。相傳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第一王朝的第五位國王,有可能是真正的歷史人物,兩河流域留傳的這些與他有關的神話故事,正與他非凡的業績有關,據說他出身貧窮,雖身材魁梧,英勇頑強,但他做國王后兇狠殘暴,為所欲為,違逆民意,亂施淫威——據史詩記載:他從不給父親們保留兒子,也不給母親們保留閨女,日日夜夜他的殘暴從不斂息。

(引自史詩《詠吉爾伽美什》後來他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嫉惡如仇,為民除害,成為兩河流域為人稱道的國王,也許是他自封為神,也許是百姓奉他為神,在蘇美爾流傳著許多關於他與神的故事,還說他與女神阿魯魯的勇士恩奇都結為兄弟,蘇美爾神話中還留下一首關於洪水傳說的故事,原詩記載在一塊破損的泥板上,這段殘詩可能是反映兩河流域大洪水傳說的最早記載。故事說天神安努、恩里爾、安啟、娜赫爾薩克創造了人類、動物、植物,並規定了人的壽命,建造了五個大城市。後來不知為什麼,人類觸犯了眾神,眾神決定要降災於人,滅絕人類。但天神安啟同情人類,他認為天神們造物艱難,於是去向敬奉天神的舒路帕克城的統治者吉尤蘇得拉作了通報,並教他修造了方舟,躲避災難。當洪水降臨之時,淹沒城市,吞沒眾生靈,唯有吉尤蘇得拉和他的船隻倖存。洪水整整停留了七天七夜。當洪水過去後,吉尤蘇得拉打開船艙的窗戶,看見外面風調雨順,太陽四射,他走出方舟,放出動物,避免了生靈的滅絕,他也成了不朽之人。

美索不達米亞人還有伽伐尼神的傳說,之後流傳至非洲國家,在尼亞幾多那,弗拉坦吉羅等地仍能看到伽伐尼神的雕像和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殘留。

日常生活

飲食

距今4000-6000年前,蘇美爾人大量製作和消費麵包,考古學家在烏爾大量發現前1800年的磚砌爐灶和多眼烹飪灶。蘇美爾人將大麥磨成粉,發酵後加入蜂蜜、椰棗汁等甜味劑,再進行烘培,製成最早的麵包。6000年前,蘇美爾人已經熟練掌握釀酒技術,據當時的楔形文字記載,他們使用複式發酵法,把大麥、小麥、黑麥製成飲料。大約40%的農業收成被製成啤酒,供蘇美爾人飲用。美索不達米亞古人的肉類以羊為主,輔以牛、馬、駱駝、驢還有騾子肉,蔬菜最常見的是洋蔥,還有小扁豆、蠶豆、豌豆,通常放湯里,另外還有黃瓜、各種葫蘆科蔬菜、捲心菜、萵苣等;調料主要是鹽和芥末,其他輔助調料包括肉桂、八角茴香、香菜、馬郁蘭、鬱金香粉、生薑、大蒜、甘松香、百里香、茴香、枯茗等。

服飾

蘇美爾男式服裝常見的是有腰布形式的服裝,用三角形織物繞身包纏,在腰間紮緊,在身體上形成參差不齊、錯落相見的層次。裡面穿直筒緊身長衫,有時是對襟式樣,敞開,不系扣。女裝與男裝大體相同,只是略寬鬆些。面料為亞麻和羊毛,從蘇薩出土的前4000年的亞麻碎布分析,當時的紡織水平甚至超過了現代技術。服裝顏色主要有紅、綠、藍、和紫,其中繡金邊的紫色外衣為國王專用。

活動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喜歡聚會和盛宴,他們有嬉戲、音樂、舞蹈和體育活動,也有妓院和賭場。古美索不達米亞的家庭成員早晨見面時,有以接吻表示問候的習俗。古巴比倫王宮和富人家裡有自己的浴室,百姓則在運河或院中的水池中沐浴。從雕像中看,美索不達米亞人的髮型濃密;蘇美爾人刮乾淨鬍子,而巴比倫人則留有鬍子。前19世紀後期,出現祭神競技,包括賽跑、抱腰式摔跤、戰車賽、擊球、拳擊、擊劍、戰鬥演習等體育活動。亞述國王將獅子等野生動物放在獵苑中屠殺,根據當時一份文獻記錄,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一世曾殺死不少於920頭獅子,800頭在戰車上殺死,120頭是站在地面上殺死的,另外還有10頭大象和6頭野牛。

美索不達米亞人會玩的棋類,有古西亞連棋、烏爾王族局戲。

婚禮與家庭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相信家庭對社會穩定是非常重要的。《漢謨拉比法典》中282條法令中有1/4是家庭法。在蘇美爾語中,“愛”這個詞是一個合成動詞,其文字意義是“去丈量土地”,即“標識土地”,對於蘇美爾人來說,愛的概念是與所有權和財產的概念密切相連的。婚姻來自於家庭代表的商議,可以是準新郎和準岳父之間,也可以是準新郎的父親和準新娘的父親之間。古美索不達米亞的婚姻開始於一份法律契約,新郎向新娘的父親下聘禮而“買下”妻子,而這位父親會讓女兒擁有一份遠超過聘禮的嫁妝而富有,書吏則用楔形文字記錄下婚姻條款,經過雙方家庭用滾筒印章簽字後,由雙方妥善保管。只有有契約的婚姻雙方和他們的後代才受國家的法律保護。婚前的債務由雙方各自承擔,婚後產生的債務則共同承擔。當時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當妻子無法生育時,會例外允許丈夫娶第二任妻子,或用一名女奴來達到生育繼承人的目的,但丈夫應在家庭中尊重和供養他的結髮妻子。不過在亞述爾出土的文獻清楚地表述:一位丈夫只要在官方證人的面前,剪掉他妻子衣服的一條邊就可以離開她。在亞述,妻子不具有與丈夫同等的權力,這與巴比倫的習俗相反。

喪葬

烏爾王陵 灌木叢中的山羊

在美索不達米亞,最常見的喪葬方式是土葬,但在烏爾、巴比倫、亞述等地也發現了火化的骨骸,不過有學者認為這些是外來移民的火葬形式。在巴比倫、烏爾、尼普爾等地發現城市中較大的墓區,不過也有人們預先在城外選擇墓地。蘇美爾人有把死者埋在自家房下的習慣,亞述也同樣的習俗。1989年,伊拉克考古學家在尼姆魯德發現了兩處亞述時期王室的墓穴,墓葬主人為王后,有大量精美工藝品陪葬,在一處發現80件黃金飾品,總重約14千克,另一處可能是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王后的墓穴,其中有440件黃金工藝品,總重約23公斤,精巧優美的飾品讓現代學者看到亞述君主的另一面,他們不僅是殘忍而成功的鬥士和帝國主義者,而且具有無窮的財富和高超的藝術鑑賞力。烏爾王陵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一處重要墓葬區,其年代為前第三千紀晚期,僅英國的伍萊爵士在此就發現1850處墓穴,其中王室墓穴16座,而其他被盜和被毀的可能約兩倍於此。其不同尋常之處不僅在於多達2萬多件文物的出土,而且發現用人陪葬。為烏爾國王和王后陪葬的人從4人到74人不等。陪葬的人主要為女性,衣著盛裝,戴黃金和寶石鑲嵌的頭飾、項鍊、指環,身份分別為樂師、侍女或女僕;陪葬的男性則為衛兵和馭手,按發現人伍萊的說法現場沒有暴力的痕跡,陪葬人應該是心甘情願赴死。

年代表

年代南方中部北方
史前時期或“早期文字”時期
前6500年-前4400年 歐貝德 哈蘇納早期和中期
0
1 薩邁拉
2 哈拉夫
3 歐貝德北部早期
4 歐貝德北部晚期
早文字時期
前4000年-前3100年 烏魯克 金石並用時代
早期
中期
晚期
前2900年-前2350年 早王朝
早王朝一期
早王朝二期
早王朝三期
歷史或“文字”時期
前2334年-前2154年 阿卡德王朝
前2112年-前2004年 烏爾第三王朝
古亞述時期
前2017年-前1595年 伊辛-拉爾薩時期/古巴比倫王朝
前1530年-前1155年 喀西特王朝 米坦尼王國
中亞述時期
前1157年-前626年 後喀西特王朝時期
新亞述時期
前625年-前539年 新巴比倫王朝
前538年-前331年 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