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寄遠

元代喬吉創作的一首散曲小令,宮調為雙調,折桂令曲調。此曲題目一作“春怨”、一作“相思”乃極寫相思之苦。通過少婦之口,用白描和誇張的手法,用生動通俗的語言傾吐心聲,如泣如訴。主人公食不下咽、睡不安寢,直熬得“氣若遊絲”;想起曾經的誓言,只要能生活在一起,萬死也不辭,只可惜了現在良人遠在天邊,徒增思念。

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折桂令·寄遠
年代:元代
作者:喬吉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折桂令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
寄遠
怎生來寬掩了裙兒⑴?為玉削肌膚⑵,香褪腰肢⑶。飯不沾匙,昨如翻餅,氣若遊絲⑷。得受用遮莫害死⑸,果誠實有甚推辭?乾鬧了多時,本是結髮的歡娛,倒做了徹骨兒相思。
寄遠
雲雨期一枕南柯(6),破鏡分釵(7),對酒當歌。想驛路風煙,馬頭風月,雁底關河。往日個殷勤訪我,近新來憔悴因他。淡卻雙蛾(8),哭損秋波(9)。台候如何(10),忘了人呵。注釋譯文
[注釋]
⑴怎生:為什麼。
⑵為玉削肌膚:因為玉體減少了肌膚,即人消瘦了。
⑶香褪腰肢:腰肢瘦了。
⑷遊絲:空中飄飛的細珠絲,比喻氣息微弱。
⑸遮莫:即使。
(6)雲雨期:喻男女歡會之期。南柯:喻虛幻夢境。
(7)破鏡分釵:喻夫妻分離。分釵,言唐明皇與楊妃的愛情悲劇。白居易《長恨歌》:“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壁擘黃金合分鈿。” 
(8)雙蛾:兩條蛾眉。
(9)秋波:喻美女的眼睛,言其象秋水一樣的明亮澄澈。
(10)台候:猶言貴體。台,舊時書信,常用來對人的尊稱。如台甫、台端之類。
[譯文]
為什麼寬掩了綢裙?是因為肌膚損削,玉腰消瘦。吃飯不願沾匙,睡覺像翻餅一般折騰,呼氣細微像遊絲。但只要能生活在一起不害怕性命,果然是真心誠意,萬死也不推辭。可惜白白地鬧騰這么久,本來是結髮夫妻的歡樂生活,到頭來卻成了徹骨的相思。

作品鑑賞

起首一問,實是自怨自艾,卻引起了讀者的注意。裙兒寬掩,自然是因為身體減瘦的緣故,以下接出“玉削肌膚,香褪腰肢”的答案,自在意料之中。但我們並不覺得累贅,這是因為它強調了女主角的消瘦憔悴,且從“玉”、“香”的字樣中,暗示了她在此前的年輕美麗。“自從別後減容光”,古代年輕女子玉削香褪,誰都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本曲所寫女主角相思斷腸的表現卻不同尋常,細膩如繪而又令人觸目驚心。“飯不沾匙,睡如翻餅,氣若遊絲”,活畫出一位吃不香、睡不著、病懨懨的多情女子的形象。這三句同往後徐再思《蟾宮曲·春情》的“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都是曲中善於言情的名句。女子忍受著相思的折磨,而作者則進一步揭示出她一往情深、至死不悔的內心世界。“得受用”的兩句對仗,純用方言口語,內容十分感人。支持著女子的信念,僅是“受用”與“實誠”,但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兩點也已深得愛情真諦的精粹。末尾的三句,顯示了事與願違的結局;語中雖含怨意,卻仍表現出她不甘現狀,願為爭取美滿理想的實現而繼續作出犧牲的心志。既有纏綿悱惻的外部表現,又有堅貞不渝的內心獨白,這就使讀者不能不為女主角生髮出深切的同情。
值得注意的是,本曲題作《寄遠》,也就是說女子的自白全都是對遠方丈夫的傾訴。這樣一來,女子的怨艾、訴苦、申盟、述感,都更增添了生活的真實性與個性化的色彩。“乾鬧了多時”,“本是結髮的歡娛,倒做了徹骨兒相思”,於本身的含義外,還帶上了某種似嗔似嬌的情味。詩人能將閨中思婦的心理,語言表現得如此深切,是令人為之擊節嘆賞的。

作者簡介

喬吉
(1280—1345)元曲作家。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病卒於家。著雜劇十一種,現存《揚州夢》、《兩世姻緣》、《金錢記》三種。散曲有《夢符小令》一卷。其雜劇、散曲在元曲作家中皆居前列。其散曲作品數量之多僅次於張可久,多嘯傲山水,風格清麗,樸質通俗,兼有典雅,與張可久齊名。李開先說他的散曲“種種出奇而不失之怪”,並說“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給予極高評價。今存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數十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