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旱渴症

投資旱渴症

投資旱渴症,是指台灣內部資金外逃,外資企業廠商卻步不來的現象,由此造成台灣經濟放緩,對外競爭力衰退。2015年台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表現,在全球211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倒數第五。

現象

成長中或繁榮中的經濟發展區,外資直接投資(FDI)存量占GDP比率的平均值是33.6%,台灣只有13%。20多年前的台灣曾出現過“外資爭相投入熱”,現在卻成為“投資旱渴症”地區。2015年台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表現,在全球211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倒數第五。

國際社會認為台灣對外資不友善。台北市日本工商會在2015年11月發表的“白皮書”中指出,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對外人外資“高度不友善”。

原因

第一,台灣被認為沒有願景與方向。台灣的經濟政策,完全讓人無法看到未來願景,嚴重欠缺整體性的大策略、大方向,政策只顧到眼前。

第二,台灣被認為沒有政策承諾能力。“政策不連續性”、“政策承諾的翻臉如翻書”、“締訂契約完全悖逆國際商業契約基本理則”,只要遇政權更迭、首長交替,動輒就會爆發政策大扭轉的戲碼。桃園航空城計畫,有不少歐美日外商都擬議了參與投資的規劃,一旦主辦城市首長換了民進黨,整個航空城停擺。核四商轉已經遭到“封存”,倘若蔡英文果真掌政,核四必遭“禁止”,而核一、核二又必將陸續除役,台灣到底要不要用電?

第三,地方政府與上級對抗,政令不行。台電公司重新檢討“購售電契約”並進行協商的同時,“立法院”已單方面徹底修訂改變了“電業法”相關條款。全體外商普遍感到莫大困擾與挫折。

第四,台灣已被認為是個欺善怕惡、理盲濫情、屈服於民粹,不考慮競爭力的社會。勞工保護主義在台灣的氣勢漸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