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羅生門

扶老羅生門

扶老羅生門,是指多年來經常發生的扶了老太被訛事件,在這些事件中,當事雙方各執一詞,分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證明或編織謊言,最終使得事實真相撲朔迷離,難以水落石出,成為現實版羅生門。“老人變壞了”、“壞人變老了”,某種程度上,正在成為社會上,至少是“網路社會”上的“共識”。由於網路傳播的特點,加上老人對網路的不熟悉,網民不辨是非,便輿論一邊倒指責老人,容易造成事實上的不公。

事件

扶老羅生門安徽扶老羅生門現場視頻
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壽蘭在公車站摔倒,彭宇自稱上前攙扶、聯繫其家人並送其至醫院診治,屬見義勇為,並非肇事者。隨後,老太太咬定彭宇將其撞倒並向其索賠。雙方對簿公堂。南京鼓樓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彭宇給付老太太損失的40%,二審和解結案。此案在社會中引起強烈反響,此後類似彭宇案的各種版本在各地出現,引起民眾對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攙扶的激烈討論。2012年初,此案案情又驚天逆轉,南京官方披露,彭宇當時確實撞了徐壽蘭老人。

2013年,北京發生過一起外國小伙撞大媽事件,很多網友認為是外國人遭到了中國大媽的訛詐,但事後卻又證明,外國小伙的確撞倒了大媽,大媽平白受了委屈。

2014年9月22日上午10點,巴中麻柳灣大橋江南橋頭桔園路附近發生一起巴中版的“扶老人”羅生門事件,兩男子攙扶一摔倒的七十多歲老奶奶,老奶奶認為攙扶她的四十多歲的王先生撞到了她,要求其賠償,王先生則認為老奶奶訛人,兩方僵持不下,隨後東城派出所民警介入調查。

2015年9月,安徽淮南師範學院一大學女生扶老太一事,再次點燃輿論。先是淮南師範學院官微@淮南師範學院教務處發布公告稱,學校領導、學校有關部門和公安局高度重視;後是主流媒體爭相報導,至於社交網路,更是炸開了鍋。如同當年輿論絕大多數都站在彭宇一邊,這次,輿論又選擇了女大學生。就此次事件,一邊說被撞,一邊說被訛,且都有證人(女大學生方有網友@任梵僮,老人方有至少三位附近村民);當地公安局稱已經有初步調查結果,真相將浮出水面。但就是這樣一個只需稍等真相就會出來的狀態,一些人還在按捺不住地鞭撻老太太及其家人。

新聞反轉

扶老羅生門扶老羅生門
無論是安徽扶老羅生門、彭宇案還是淮南師範學院案,最終都存在一定的輿論反轉。這已經證明,我們對老人訛詐的判斷存在誤差。事實不清不可怕,調查也需要時間,但可怕的是,一切還未水落石出,我們已經做出了自以為是的審判,就算官方最後的調查結果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相比現實生活,網路里的老年人更像是弱勢群體。網際網路是社會情緒的放大鏡,它可以把一次意外事件,借社會情緒無限放大。“壞人變老了”的指責,正是利用了網際網路文化的反權威特質。這也許是一場不公平的輿論鬥爭:老年人無法在網際網路上辯解和反擊,甚至無從知道網路輿論中的污名化。

若老人深諳網路傳播規律,寫一個更苦情的申訴帖,很難說輿論會不會就此反轉。因此,面對類似糾紛,面對網路的集體狂歡需要慎重,一次公開的玩笑,可能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因此,“摔倒的老人還要不要扶”是個偽話題,與其說老人們摔倒在現實中,倒不如說,他們是摔倒在了網路上。

新聞傳播具有議題設定功能,如果傳播者所設定的議題與公眾議題相符,則傳播效果較好,議題就會引起輿論共振。但有時,傳播者的議題設定可能出現偏差,它源自事實報導的片面——當公眾剛開始接受一種說法,輿論剛開始成形時,人們忽然發現,之前所傳播的信息不實或有待確認,這種轉變讓公眾措手不及,也容易表錯情、會錯意。這種現象導致了輿論的反覆,也加劇了公眾焦慮

輿論建議

不管事實如何,新聞反轉造成的負面影響已存在,即便真相得到了釐清,信任卻已經缺失,焦慮也必然加重。所以,在等待真相的過程中,必須追問:“為何會出現新聞反轉,它造成的危害是什麼?”新聞反轉頻頻,媒體公信力將受到影響,人們的判斷也無所適從;更嚴重的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也將變得模糊和搖擺,很難再去相信別人,信任的只有自己。就像人們剛剛譴責完誣陷人的老太,卻忽然發現自己可能被忽悠了,成了別人藉機表達的工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