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800年10月25日出生於勒塞斯特郡蘇格蘭貴族之家,其父是反奴隸制健將,也是福音派輝格黨托利黨人。他家教雖嚴、卻在閱讀中獲得樂趣,自幼博聞強記。青年時參加輝格黨。
1822年曾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習法律。曾獲韻文和散文獎,並活躍於辯論社,在激進的政治理念和邊沁主義洗禮下,揚棄其父的保守主義作風,建立起保守而實用的保守主義風格。
1825年在《愛丁堡評論》發表《論彌爾頓》一文,一舉成名。從此經常為刊物撰稿。
1830年被選為議會議員,積極投身爭取第1次議會改革法的活動。在其父生意不安定時期,為了賺錢,1834-1838年赴印度,任英國東印度公司官員最高理事會高級官員。在印期間,主持制訂印度刑法典和教育改革,規定以英語作為印度教育的唯一官方語言,排斥當地民族語言。
1839-1841年回國為議員,在梅爾本子爵內閣中任陸軍大臣。第一次鴉片戰爭前竟誣中國首開釁端,力主侵華。
1842年反對憲章運動提出的人民普選權要求。
1842年出版《古羅馬之歌》,次年出版《批評和歷史文集》,其政論影響了一代人。1847 年在愛丁堡競選失敗退出政界。此後,開始撰寫《自詹姆斯二世和威廉三世即位以來的英國史》(即《英國史》)。1849年出版第1、2 卷。1852年拒絕入閣,但重入議會。1855 年出版該書第3、4卷。麥考萊從輝格黨的立場出發研究歷史,用歷史來論證自己的政治主張;強調歷史著作必須首先能吸引讀者,為了收到藝術效果,可以犧牲歷史的真實性。
1857年受封男爵,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因文學而獲此殊榮者。
1859年在倫敦去世,《英國史》第五、第六卷在他死後才出版。
著作
《英國史》著重記述自1685年詹姆斯二世即位至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17年間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以“光榮革命”為中心、關於這一事件過程及其前因後果的詳細記錄。他在第三章敘述1685年的英國狀況,重視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這在英國史學史上開創了先例。麥考萊認為英國歷史是沿著合法的、尊重歷史傳統的和平道路前進的,矛盾往往通過改良和妥協而得到解決,適當的讓步是“可以糾正一切,調解一切和保持一切的”。“光榮革命”就是最成功的妥協,是一次“幸福革命”,而且是“最後一次革命”。他呼籲英國人民滿足於現狀,維護現存制度。他還研究英國向印度擴張的歷史。1857年受封為羅思利男爵。1859年12月28日逝世。麥考萊的歷史著作帶有鮮明的政黨偏見和個人成見。在史料和史實上都有不少錯誤,但他的文學造詣甚深,文筆明快流暢,邏輯嚴謹。他的歷史觀對以後輝格派史學產生一定的影響。《英國史》被譯成德、俄、法等10餘種文字。另還寫有《古羅馬敘事詩》和散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