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指出家者持缽巡訪各城市、村落等處,領受施捨之食。又稱乞食、行乞、分衛、團墮(團飯墮於缽中之意)、持缽、捧缽、添缽。
在印度,原始佛教以前的婆羅門教及其他教團已有此行儀,而佛教沿襲當時風俗,亦以托缽方式取得食物。
托缽意義
1.佛陀貴為王子,出家修道解脫,用托缽乞食得到食物等生命的必需品。這是世人值得景仰,出家人必須學習實踐的。
2.佛陀教導佛弟子修習正命,用正當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出家人的方法就是托缽行乞。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光明地接受信眾布施,清淨安心。不可以裝神弄鬼、符咒妖術等邪命方法騙取信眾布施,也不可以從事生產或買賣事業來賺取物品。
3.佛陀教導出家人托缽行乞,少欲知足專心修行。出家舍離世俗的家業、生產事業,經濟的販賣貿易,少事少煩擾,安心修行。透過最簡單的托缽行乞獲得食物和衣服、住所、藥品等生活必需品,這是佛陀教導出家人修習少欲知足的最基礎方法。
4.托缽是出家人每天應做的事,於四種資具的供養,懂得適量,不積蓄物品。避免為了積蓄所起的貪心,去除因為財產物品的積蓄所產生的驕慢。出家人也可以隨緣接受人們送至寺院供養的物品,或接受信眾邀請到家裡接受供養,但這些都是一餐之量,知量知足。
5.托缽乞食去除驕慢。剃頭出家,破身好相,捨棄一切裝飾品,穿著袈裟,背著缽,天天托缽,以行乞養活自己。天天這樣子審思觀照自己,還會增長憍慢嗎!佛陀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弘法,很自然地托缽行乞,但他的父王反而覺得很丟臉,可見世俗人去除憍慢有多難!為了解脫煩惱,自降身份來行乞,這是佛陀智慧的教導。
6.托缽可去除自己的貪心。托缽是次第乞食,平等接受布施。不為了食物而攀緣施主,不為了美好的食物而結好貴人。培養平等心,去除貪心。
7.托缽去除瞋心培養慈心。托缽見到施主歡喜布施的善業,出家人隨喜他的善,心存感激,對他修習慈心,祝福施主安樂、沒有痛苦,成就一切善。
8.托缽讓施主有機會修習善業。修習不雜染的善業要有好的因緣,供養如法修行的出家人,這是修習清淨善業的難得因緣。出家人托缽讓信眾為自己的生命種福田,自己的生命培養資糧,得到美好的果報。
9.托缽讓在家人有機會接近三寶,進一步學習佛陀純正的妙法。在家人透過布施的善業與三寶結緣,或則親眼目睹三寶住世而有緣學習佛法。如法托缽的清淨善業是三寶住世的表顯,對世間是一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