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會

打花會

打花會又叫花會、常家賭等,參與者男女老少皆有,以婦女為多,是一種極具迷信色彩的傳統博戲。打花會以古人像下配以牌九牌的挖花圖案而得名,發明於何時何地,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在清道光年間在浙江黃岩流行,後傳至廣東、福建,再返流於浙江、上海、江蘇,到民國時東北也十分流行。

具體內容

打花會各地方法基本相同,公布36個古人名(歷史上並無其人,皆為杜撰),有代表著皇帝、宰相、將軍、狀元、公主、乞丐、和尚、道士、尼姑、童子、樵夫、儒生等人的名字,如有利、井利、志高、三槐、吉品、元吉、坤山、日山、萬金、占魁、火官、九官、正順、必得、只得、明珠、銀玉、茂林、天良、安士、扳桂、伏雙、江祠、月寶、契約、太平、元貴、合海、青元、青雲、漢雲、光明、天申、榮生、逢春、上招等,而且與馬、蝶、龍、魚等動物一一對應,共為36簽,總名“花會”。參賭人任意選其中一個人名投買,如果押中,可獲賭注30倍的彩金;如未押中,賭注全歸賭頭(莊家)統吃。參賭人也可同時投買二人、三人,若投買二人中了其中一人,可獲15倍彩金,依此類推。

玩法

開筒的具體方式是:花廠內設有“號筒”一個,號筒即是一個大活人,背向人群,充當上次開筒的古人,號筒無實際意義。設有“彩筒”一個,彩筒藏有紙筒一個,上面繪有古人畫像,但沒有展開,外表也無任何記號,彩筒用布簾嚴密裹扎,有的地方還用銅鎖鎖住,以顯不曾泄秘。每天開筒兩次,分日筒、夜筒,彩筒是當賭客的面密封的,理論上莊家也不知。賭客當場投買,並附註金,投買須寫兩紙,寫明古人名,一紙連同注金密封后交花廠放入密封櫃,一紙自存。開筒時燃放爆竹,花廠之人當眾打開密封的彩筒,現出古人名,參賭人對彩領彩。花會表面公正,卻易作弊,花廠實際知道密封在彩筒中的紙筒中的古人,若有數人投買(花廠暗派人混在賭客中觀察),莊家必輸,莊家可暗設機關,在彩筒里調換紙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