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獵反應

打獵反應是1930年Thomas Lewis提出的一種綜合徵,系冷引起的不多見的皮膚血管擴張反應。本病因暴露於冷空氣中引起,偶爾局部受壓可加重。本病發生在冬季,足趾部皮膚有紅斑、腫脹,以趾末端部明顯,但此前無蒼白或隨後紫紺的表現。症狀在午後和傍晚發展至高峰。伴發症狀有局部燒灼、刺痛或疼痛感。損害常兩側同時發生,或初發於第一足趾,可迅速累及全部足趾。當在春季和夏季氣候溫暖、穿著寬鬆的鞋子時,症狀可明顯減退或完全消失。

疾病概述
打獵反應是1930年Thomas Lewis提出的一種綜合徵,系冷引起的不多見的皮膚血管擴張反應。本病因暴露於冷空氣中引起,偶爾局部受壓可加重。本病發生在冬季,足趾部皮膚有紅斑、腫脹,以趾末端部明顯,但此前無蒼白或隨後紫紺的表現。症狀在午後和傍晚發展至高峰。伴發症狀有局部燒灼、刺痛或疼痛感。損害常兩側同時發生,或初發於第一足趾,可迅速累及全部足趾。當在春季和夏季氣候溫暖、穿著寬鬆的鞋子時,症狀可明顯減退或完全消失。
病理生理
Grant和Lewis等多數學者均主張打獵反應是通過動靜脈吻合引起的,最明顯的打獵反應見於動靜脈吻合數量最豐富的肢端部位。指(趾)浸於冰水中,最初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如受冷時間明顯延長,則有下列因素可引起血管擴張:
①來自分布很多弱的疼痛纖維所發生的軸索反射;
②冷明顯抑制了血管平滑肌對所釋放的腎上腺素能的敏感性,從而減弱了它們對血管的影響;
③受冷至10℃以下,引起抵抗血管的肌原活動性進行性受抑制,從而導致被動的血管松弛和擴張;
④早期組織損傷所造成的血管擴張化合物被釋出。Dana等(1969)認為打獵反應是一種正常的保護性生理機制。若對寒冷的這種保護性反應過度加劇時,便出現了肢端不適和皮膚顏色的變化。對於適應冷環境者,雖有明顯的打獵反應,但受冷肢端很快變得溫暖,並在繼續受冷的狀況下維持在較暖的溫度,故很少出現臨床症狀和不適。
診斷檢查
應與Raynaud病、Raynaud現象、異常蛋白血症、凍瘡、肢端紫紺症相鑑別。
實驗室檢查
血冷凝集素和冷球蛋白均陰性。
治療方案
冬季時手足應保暖,鞋子不應過緊。加強鍛鍊,適應冷環境。抬高患肢可明顯減輕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