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
比賽者需把一根木條橫放在凹槽上面舉起手中木棍。用力向凹槽上的木條一打,發出“嘎”聲。木條朝橫線飛去,如果木條越過橫線則勝,如果越不過則輸,要單腳跳步拾回重新比賽。
北方也有這種遊戲。尋一兩指粗左右木棍,取十到十五公分,兩頭削尖,置於地面,謂之為嘎兒。用一根順手木棍敲一尖頭,嘎兒跳起,用木棍將處於空中的嘎兒擊飛。以擊得遠或者擊得準為勝!
此遊戲北方平原多見,來源於上古堯帝時期的“擊壤”遊戲。
文學記錄
《順天府志》記載:“小兒以木二寸,制如棗核,置地棒之。一擊令起,隨一擊令遠,以近為負,曰打板。古稱所稱擊壤者也。”
不同地區叫法
東北、山東、河北、陝西、新疆、甘肅等地叫打尜(音ga,嘎),河南叫打蘇,寧夏叫打梭或打蘇。規則各地不同,有比遠的;有的分兩隊,畫一個方格,叫“國”,一隊從國,每人一次打,另一隊往回扔,扔進國,兩隊交換。
這個遊戲印度、巴基斯坦也很流行一般叫Gilli-danda,高棉、義大利、西班牙、英國也有這個遊戲。名字各不相同,英國叫Tipcat ,尼泊爾叫 Dandi-Biyo (डण्डी बियो) , 波斯語叫alak-doulak (الک دولک), 孟加拉、阿薩姆叫dānggűli, 埃納德語叫 chinni-dandu,馬拉雅拉姆語叫 kuttiyum kolum, 馬拉地語叫viti-dandu विट्टी दांडू, 泰米爾語叫kitti-pul (கிட்டி-புல்), 泰盧固語叫Gooti-Billa 或 Karra-Billa 或 Billam-Godu, 旁遮普語叫Gulli-Danda, Saraiki語Geeti Danna (گیٹی ڈنا), 信德語叫Iti-Dakar (اٽي ڏڪر),普什圖語叫Lappa-Duggi (لپا ڈگی ),高棉高棉語叫Kon ko,高麗叫자치기,菲律賓叫 syatong,義大利叫Lippa,各地方言叫法也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