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八叉

手八叉,詞語典故。兩手相拱為叉。唐溫庭筠才思敏捷,每入試,叉手構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後因以形容文思敏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語 :手八叉
拼音: shǒu bā chā
注音:ㄕㄡˇ ㄅㄚ ㄔㄚ

基本解釋

【手八叉】唐 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入試,叉手構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雙手指頭張開,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後因以“手八叉”形容文思敏捷。 清 趙翼 《集益齋即事戲呈休寧座主》詩:“公於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
八叉 :兩手相拱為叉。唐溫庭筠才思敏捷,每入試,叉手構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溫庭筠﹞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後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手: 手 shǒu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著(zhuo?)手,開始做。

典源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溫庭筠“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兩手相拱)而八韻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