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莖黃芪

扁莖黃芪,又名蔓黃芪,屬豆科黃芪屬,是生長在華北一帶的多年生草本。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扁莖黃又名:背扁黃芪 蔓黃芪 蔓黃耆 背扁黃耆。為豆科黃耆屬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達1米以上,全體被短硬毛。主根粗長,莖略扁,偃臥。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具短柄;托葉小,披針形;葉柄短,葉片橢圓形,長6~14毫米,寬3~7毫米,先端鈍或微缺,有細尖,基部鈍形至鈍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細長;小花3~9朵,小花梗基部有1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花萼鐘形,綠色,先端5裂,外側被黑色短硬毛,萼筒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外側密被短硬毛;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翼瓣稍短,龍骨瓣與旗瓣等長;雄蕊10,9枚合生,1枚分離;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密被白色柔毛,有子房柄,花柱無毛,柱頭有畫筆狀白色髯毛。莢果紡錘形,長3~4厘米,先端有較長的尖喙,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內含種子20~30粒。種子圓腎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野。分布遼寧、吉林、河北、陝西、甘肅、山西、內蒙古等地。
多年生草本。根系發達,主根粗大。莖匍匐,長可達lm以上,常由基部分枝。單數羽狀複葉,具小葉9—21;托葉小,狹披針形,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5mm,寬3—7mm,先端鈍或微缺,基部鈍圓,全緣,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短毛。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細長,具花3—9朵,花萼鐘形,被黑色和白色短硬毛;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近圓形,翼瓣稍短,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雄蕊10,二倍體,子房密被白色柔毛,柱頭有簇毛。莢果紡錘形,長25—35mm,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內含種子30粒,捆腎形,長約2mm,寬約1.5mm,灰棕色或深棕色(圖46)。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北,華北、黃土高原地區。

生長習性

扁莖黃芪生長發育快,播種當年即可收穫種子。在陝西4月初至4月底播種,種子在10℃左右萌動,6天至15天出土,出土後10天長出第一片真葉,根長12cm左右。在生出4—5片真葉以前,生長比較緩慢,以後逐漸加快,分枝可達10個左右,常匍匐地面而向四周伸展,分枝上又可長出許多側枝,多枝交叉,呈半匍匐狀。與此同時根部迅速生長,到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開始現蕾時,根系深達1.5m以上。開花期較長。一般在10月下旬多數種子成熟,可割取地上部分收打種子。種子千粒重2.1g左右。第二年春天,根頸上又生出新的枝葉。第一年春季播種,到秋季收穫種子,生育期約需210天。播種期要求不嚴,根據陝西試驗,一年四季均可播種。冬季可採用寄籽的方法播種。根系發達,開花結實後期,根系長達1.5m以上,側根縱橫,根瘤很多,呈珊瑚狀。耐寒性很強,甚至在寒冷的黑龍江也有野生分布,但適宜在涼爽的北方種植。耐旱力強,潮濕多雨對其生長結實不利,忌積水,喜通風透光,宜栽種於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除低濕地、強酸鹼地外,從粗沙到輕粘壤土皆能生長,但以砂質壤土為最好。

飼用價值

扁莖黃芪質地柔軟,稍有氣味,隨著生長期的增長,莖的比例逐漸增大,分枝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至結莢期,其莖葉比值分別為0.98、1.09、1.20、1.40。扁莖黃芪雖有氣味,但豬、雞、兔喜食,牛、羊樂食,尤其喜食嫩綠的枝葉,無論青飼或是調製成青乾草粉搭配飼餵均可。扁莖黃芪的粗蛋白質及能值含量較高,而粗纖維較苜蓿低(表46—1),按飼料分類,在分枝期的乾草粉屬蛋白質類飼料,蕾期接近蛋白質類飼料水平。據測定現蕾期的扁莖黃芪比同期的紫花苜蓿粗蛋白質含量高1.78%;,粗脂肪高0.44%。扁莖黃芪含有豐富的動物所需要的必需胺基酸,其含量高於苜蓿(表46—2)。扁莖黃芪含有畜禽生長發育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其分析結果與苜蓿對比見表46—3。扁莖黃芪產量高,每年可刈割3次。
由於它根系發達,根瘤很多,種植後能給土壤中留下大量有機物質和氮素,所以它是各種禾穀類作物的良好前作。綜上所述,扁莖黃芪營養豐富,適口性優良,抗逆性強,產草量高,畝產鮮草可達5000kg以上,故可評為優質豆科牧草。扁莖黃芪的成熟種子又可入藥,中藥名“沙苑子”,能補肝腎,固精、明目。扁莖黃芪是很好的護坡植物。由於根系發達,盤根錯結形成密網,地上部分枝葉繁茂,莖蔓交織,呈半匍匐狀覆蓋地面,可形成較厚的草層,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作用。扁莖黃芪枝葉繁茂,花朵芬芳,花期長,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花粉源植物。

栽培要點

喜通風透光、耐寒、耐旱,宜栽種於北方排水良好的山坡地,無論在田埂、地頭、草叢或大田,均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質壤土、壤土、粘壤土等均可適應。扁莖黃芪種子堅硬,耐貯藏,生命力強,播前對種子可不進行處理,適當增加播種量。播期要求也不嚴格,無論是春季或是秋季,都能進行播種。一般春季(4月)或秋季(8月)用撒播、條播或穴播,因種子小,不宜過深。條播行距30cm,開淺溝,將種子播於溝中,覆土3—6mm,每畝播種量1—1.5kg,稍鎮壓後澆水,約10—15天出苗。出苗後間苗1—2次,然後按株距10—12cm定苗。田間管理,應及時除草、鬆土。每年春天解凍前,植株還未返青時,施廄肥1次,在剛解凍時,用四齒耙劃地使糞和土混合。入冬結凍前,為使植株很好越冬,應澆水1次。苗期生長緩慢,要注意中耕除草,如遇雨天土壤板結,更要及時耙松,以免發生缺苗。扁莖黃芪作為飼草用時,每年可刈割3次,最適刈割期應是現
蕾期至初花期,苗茬4—5cm左右,也可根據飼草的要求,分行收割,收種子後的秸稈仍是好飼料。於秋末冬初,種子絕大部分成熟而果尚未開裂時連莖割下,堆放3天左右,曬乾後脫粒,去淨雜質,晾乾後入庫貯存。補於畝產75—175kg左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