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荒

最近房荒一詞頻現,流行背後開發商藉機保房價,所謂房荒,實質是多數房企主觀或客觀的停工緩建進行過冬,隨著市場存量的進一步消化,長期停工緩建帶來的供應斷層“危機”。

概念

所謂房荒,實質是多數房企主觀或客觀的停工緩建進行過冬,隨著市場存量的進一步消化,長期停工緩建帶來的供應斷層“危機”。

現象

最近房荒一詞頻現,10月底,有媒體報導稱,“北京樓市現樓荒,新房庫存不足10萬套,僅夠5個月銷量”。 一時間,排隊搶號、開盤售罄的訊息不絕於耳。“房荒”似乎已然來臨。那么,這一描述北京樓市“供求關係緊張”的辭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情況?
有業內人士就表示,以單純的數據作為“供需關係緊張”的依據,過於籠統。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秦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供給和需求是個動態概念,很難拿一個時間點的可售房源去衡量樓市當前的狀況,城市房屋庫存量沒有所謂的警報線。而中國指數研究院提供給本報記者的歷史數據也證明,所謂“10萬預警線”並不存在。早在2008年的前三個月,北京房屋庫存均低於10萬套,2008年1月1日當日,可售的存量住宅僅有9.2萬套。“低於10萬”在當時也沒有引發“房荒”一說。
不過,儘管“房荒”並不可靠,但是它的出現依然值得關注。記者發現,在樓市波動期,“房荒”無論在北京,還是其他一線城市,都曾多次出現。但凡市場上供需雙方的博弈發生變化時,“房荒”一詞往往不脛而走。
因此,在“房荒論”流行的背後,不難看出,近期開發商博弈力量正在走強,他們希望藉助這一論調,以支撐房價在短時間內保持高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