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提出
英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在1959年提出了一個關於外星高級文明可能隱藏在其建造的軌道能量體之中的可能性猜想,這就是被稱為“戴森球”的奇異外星軌道建築。通過構建一個環形世界將類似太陽的恆星包圍,可提供超過地球表面積近六億倍的生存空間,將太陽能量幾乎全部吸收利用,科學家根據計算發現由此可獲得4乘以10的26次方的能量。
弗里曼·戴森提出的智慧文明收集能量的環形世界受到了1937年奧拉夫·斯特普爾頓的科幻小說《恆星製造者》的影響以及1927年約翰·德斯蒙德·伯納爾著作的啟發,此後這樣的能量環形結構也被稱為伯納爾空間棲息地。
特點
戴森球的外殼僅為幾英寸厚,依靠特殊強度的材料製造,球體本身被設計成可自行鏇轉的模式以獲得人造重力場,球體半徑為恆星至周圍可居住帶的位置,這樣可保持宜居的溫度環境。
製造
科學家認為可以分階段建造簡化版的戴森球,通過階段性的建設邊收集能量邊拆卸水星。打造如此龐大的空間工程必須由大量的機器人軍團執行,外星智慧文明將需要一些資源來建造更多的機器人以完成戴森球能量體的建造,龐大的軌道工程建設周期將花費數個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收集到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