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振倫

戴振倫

戴振倫 1935年12月生,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人,中專文化.中共黨員.湖北省保康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個人辭條入選《中華名人大典》、《中華勞模大典》、《湖北科技精英》等辭書,並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範”。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他1955年畢業於林業部黃岡林校造林專業後,被分配至保康從事林業工作至今。43年來.他多次踏遍保康的山山水水,為保康的林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確定保康森林資源過程中,發現古老子道樹種20多種.並在保康首次發現全國境內大片的野生蠟海、牡丹及省內首次發現當今世界唯一具有活性抗癌樹種紅豆杉及南方紅豆杉。他和有關領導同志指導造林成功20萬畝,育苗8142畝,引種199個,培育鄉土樹種53個.為保康的經濟創收兩三千萬元。先後獲得縣、省、國內各種獎達四五十個。1994年獲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獎、林業部種質資源調查二等獎.

林業專家戴振倫和他的驚世“三大發現”

蠟梅“戶口”從美國移到中國

在保康縣,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他的名字。70歲的戴振倫,“退而不休”,除了繼續“百日紅”紫薇的研究外,還經常被發展種植業的農民請去“看病”。“是個高級工程師,還是縣裡唯一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的專家,他的3個發明讓全世界都震動了……”保康縣的一名“的哥”向記者談起他時神采飛揚,“誰能不知道他呢?”畢業到了保康後,戴振倫一頭扎進了溝壑縱橫的山嶺中。到1967年,他採集的植物標本已達1000多種。這些基礎工作研究,為他獲得專業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石。1964年冬天,戴踏著沒膝的積雪,從馬良鎮步行到馬橋鎮,途遇一種凌雪開放的花。這種花氣質高雅,而且發出陣陣馨香。戴振倫大喜,結果意外跌倒在水溝中,全身濕透。戴振倫隨後就地安營紮寨,餓了摘野果充飢,渴了喝山泉,在雪地里滾爬了14天,為這種花製作了100多份標本。但由於歷史的原因,研究被擱置。1984年,他再次來到了這裡,同來的還有華中師範大學生物系陳德懋教授。1個多月後,陳德懋教授確定1964年冬戴振倫發現的這種傲霜鬥雪的花是野生蠟梅。保康縣生長著6萬畝約100萬株的野生蠟梅群。戴振倫的發現,一舉打破中外專家一致公認蠟梅是灌木的定論,同時證實蠟梅的原產地不在美國,而在中國。當地也因此被劃為全國第一個蠟梅保護區。

“土專家”再次驚動世界 牡丹並非洛陽“專利”

1993年,戴振倫在保康縣後坪等13個鄉鎮和橫衝藥材場等58處發現了牡丹,面積大約有150公頃約10萬株。後經專家證實,這種牡丹叫野生牡丹。這次發現,又一次驚動世界。1994年4月26日至28日,國際樹木協會副主席、牡丹專家奧斯蒂博士,中國林科院洪濤教授等一行專程來到保康,在經過多點現場考察後一致認為,這一發現推翻了世界上野生牡丹只產於中國西北部山野的定論。這時,對這些珍貴的原生牡丹“愛不釋手”的奧斯蒂博士搞了個“小動作”:悄悄將幾粒野生牡丹種子裝進了自己的衣袋。這個細節並沒有逃過戴的眼睛,戴委婉地說:“奧斯蒂先生,這些野生牡丹的種子未經批准是不能帶出境外的。”奧斯蒂博士 只好把裝進衣袋的種子拿了出來。考察結束時,奧斯蒂博士對戴振倫說:他願意付3萬美金並請他到義大利、德國進行一次考察和旅遊來換取一套野生牡丹的標本。當時戴工和老伴的月工資加起來不到800元,但他斷然拒絕了對方的要求。1997年,戴振倫和中國林科院洪濤教授又一次對保康野生牡丹做了深入調查研究,在論文中,兩人闡述了保康是世界牡丹的發源地,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震動。“梅開三度”。

大山里覓得珍貴紅豆杉

“在林業局工作,清靜,人際關係簡單,沒有太多應酬,確實是個搞學問的好地方。”戴振倫不無感慨地說。在發現牡丹兩年後的5月,戴振倫又在保康縣馬良鎮等地發現兩個品種2萬至3萬畝、約50萬株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中科院的資料表明,當時全球僅存8種紅豆杉,我國只有4種。保康這次同時發現了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兩個新品種,兩者均可提煉出一種新型高效抗癌活性物質———紫杉醇,它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防治癌症藥物之一,按市場價,紫杉醇每公斤為100萬美元,是黃金價值的87倍。為使紅豆杉真正成為保康人發家致富的新興產業,1998年,也就是戴振倫退休的這一年,他紮根龍坪、大水,扦插繁育紅豆杉10萬株,由於他採取了多項扦插繁育新技術,使成活率達到50%-70%,最高達90%以上,達到了全國扦插紅豆杉成活率先進水平。

退而不休將種子捆在身上做實驗

1998年,戴振倫以“湖北省科技精英”的身份退休了。4年後,戴身體出現了變化:大便帶血,吃不下飯。拖了半年,戴被家人“架”著到醫院做了檢查,被確診為胃癌。2002年9月5日,戴振倫在武漢同濟醫院接受手術,獲得成功。雖然取得了成功,但畢竟切除了1/3的胃,更何況還要進行後期化療。“沒有人不佩服他的頑強與鬥志,下手術台沒幾天,中科院就邀請他於次年1月到雲南開年會。”林業局吳金橋科長說。戴振倫交流的內容是:保康蠟梅種子的發芽率。這可怎么辦?天氣漸冷,種子的發芽實驗在20℃至25℃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又沒有現代化的種子發芽設備……戴振倫作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在自己的身體上做保康蠟梅種子實驗:將蠟梅種子浸泡3天3夜,撈起來用塑膠包紮好,然後用繩子綁到身體上。足足1公斤重的種子!戴振倫背負在身,每天必須對種子進行一次清洗和消毒,對發芽情況進行一次記錄。就這樣,在戴振倫的身體上,一共做了4次蠟梅種子的發芽實驗,共108天。對他在會議上的論文《保康蠟梅種子出芽率初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陳俊愉教授如此評價:“他是全國縣一級林業工作者中對林業科學研究貢獻最突出的。”採訪結束,他執意把記者送到公車站,一路上興致勃勃地談起了自己的孫子。講述自己的孫子時,他的表情不再是一個事事講究嚴謹的專家,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慈祥老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