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蔣有緒先生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網路科學諮詢委員,長白山開放試驗站和植物數量生態學開放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林業科學》副主編,《林業科學研究》、《植物生態學報》、《自然資源學報》、《自然資源科學》以及國際《病蟲害管理和野生動物雜誌》等刊物編委,國家氣候委員會委員,IGBP中國委員會委員,SCOPE中國委員會委員。個人經歷
![蔣有緒](/img/a/ee1/nBnauM3X2IjM5UTN2cTO5g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3k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54年北京大學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士畢業。
1957-1959年在前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進修。
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術地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研究及其網路化、規範化的奠基人。
2008年1月起被聘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現為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竹藤網路中心兼職博士生導師。
學術研究
![蔣有緒 院士](/img/2/829/nBnauM3X2AjN4UDN5cTO5g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3k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加深認識亞高山森林功能的基礎上提出川西高山森林經營應以水源涵養作為主要方向,他的成果成為中國建設長江中上游水源涵養林體系工程項目的理論依據。八十年代,他又建立了江西大崗山杉木、毛竹林生態定位站,促進了林業系統其它生態定位站的建設和發展,國家林業局已建立了13個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推動了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發展。
與“生態稅
呼籲開徵“生態稅
![蔣有緒](/img/4/cda/nBnauM3X4EDMzEDN0gTO5g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4k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該論壇上,華南植物園副主任周國逸也表示,生態稅不得不征而且很迫切,在企業升級改造過程中,它是一種推力。周國逸說,全球變暖已成為事實,僅通過使用新能源和簡單減少工業排放等方式來保護環境的力度明顯不夠,而且在短時間內執行也不現實,但節能減排已非常迫切,目唯一能夠立即見效的辦法就是儘快開徵生態稅。
“生態稅既能促使企業主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能產生動力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在現在全國產業升級改造中,它還能加快企業的產業升級。而得到的稅收又可以用來反哺生態,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同時,周國逸還承認,“徵收生態稅實體經濟有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技術落後、節能減排效能較差的企業淘汰掉,而企業的倒閉也將使經濟成長放慢,失業增加。因此政府推行時一定要小心翼翼。”
網友反對
![蔣有緒 院士](/img/a/26e/nBnauM3XxMzN0IDN3gTO5g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4k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此外,蔣有緒也迅速成為網路熱門名詞。在百度貼吧上,網友也分別建立“蔣有緒吧”和“呼吸稅吧”。討論內容也是關於“蔣有緒建議開徵呼吸稅”的。而在百度百科裡面,也建立了“蔣有緒詞條”。詞條里詳細介紹了蔣有緒的個人情況,包括出生地、學歷和曾獲獎項等建議,都一一列明。而最讓人驚嘆的是,詞條裡面居然註明了“在2008年11月18日舉行的中國森林城市論壇上,呼籲政府可以考慮對企業甚至排放二氧化碳的市民徵收生態稅”,並稱他為中國提議“呼吸稅”的第一人。此外,在維客(wiki)和一把刀人工搜尋網中也馬上出現了“蔣有緒”這一關鍵字,除了對蔣有緒的學歷和學術研究進行簡略介紹外,介紹內容均以其提出“呼吸稅”一事為主。
技術成就
![蔣有緒](/img/c/096/nBnauM3X4MzNycDMwEDMwk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xA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他自60-80年代發表了一系列森林群落學研究的論文,內容側重於川西亞高山針葉林和海南島熱帶林方面,如1963年的《川西亞高山暗針葉林的群落特點及其分類原則》和《川西米亞羅、馬爾康高山林區生境類型的初步研究》等。他在亞高山森林群落分類上,重視林下亞建群層對生境指示意義。亞建群層還通過對林下凋落物層組織結構,而影響著群落的更新演替方向,這個作為群落分類的補充概念“環”的套用,在他後來的全國森林群落分類上得到了發展。他承擔“七五”國家攻關項目“我國用材林基地分類、評價及適地適樹研究”中,分工“立地分類研究”,由他執筆提出的中國第一個森林立地分類系統,共3個立地區域、17個立地帶、55個立地和163個立地亞區。1960年中國植物學會三十周年大會上,他作為青年科學家報告了“論森林自然分類理論發展的概況”,並論述了各主要學派的發展,由於各學派都注意把群落及其生境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系統來看待,在今後的研究方法上,將以3個特徵為標誌:綜合性定位研究;實驗性研究和高度的數理統計。它將促進各主要學派的趨近和融合,近半個世紀的發展證實了他的預見。
蔣有緒從蘇聯學習歸來後,即於1960年與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合作在川西米亞羅建立了中國屬於最早的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對亞高山針葉林開展了綜合性的多學科的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包括森林組成、結構、生物生產力、更新演替、水分、養分循環、能量利用以及物種相互關係等內容。1985年起被國際林聯亞高山生態組選任為副主席和主席,先後工作達8年之久。他深刻地分析了中國亞高山針葉林與寒溫帶針葉林在發生上的歷史聯繫和相對獨立性,提出中國西南亞高山森林的發生在生態學上受外區成分水平幅湊、垂直分異和區域內部差異的生態隔離三過程所影響的學術假說。他在加深認識亞高山森林功能的基礎上,提出川西高山森林經營應以水源涵養作為主要方向,這項成果成為中國建設長江中上游水源涵養林體系工程項目的理論依據。
1980年他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一起恢復他們在文化大革命前已開始的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定位觀測研究,重建定位站,開展了熱帶群落特徵、採伐更新演替、生態系統功能、刀耕火種後果和經營管理等多學科研究,出版了專著,這是中國第一本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專著。成果被評為1988年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這項成果有關建議,已為海南省林業、農業、環保等有關部門所套用。
科研成果
![蔣有緒](/img/4/6c1/nBnauM3XygDN4cTO2IDMwk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yA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蔣有緒](/img/e/58e/nBnauM3XxYDN4UTO4IDMwkTN0UTM5gzN4YzM0QTNwAzMxAzLyA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 1990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山地森林” 1991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自然保護綱要” 1991年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我國用材林基地立地分類、評價及適地適樹研究” 1992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東北天然林區立體林業經營研究” 1997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 1999年獲國家環境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