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廷俊

戴廷俊

戴廷俊,先後在靈山學校、省立第四中學(今寧波中學)、四明高級中學、復旦大學法學院就學。在復旦大學期間,結識了許多中外學者和專家,也閱讀了不少中外名著;同時,開始學習德、俄、日語,並試譯各國名著。幾年以後,已是一名能翻譯四國語言的學者。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戴廷俊

大碶新路村人。四五歲時已能識漢字幾百,背唐詩宋詞幾十首,背英語單詞幾十。學寫“顏柳書體”及“趙孟頫小楷”,五歲時,在賓客前即興賦《勸酒詩》,鄉人引為美談。12歲時,在義父60大壽那天,他用米醋磨墨,即興揮毫,在已裱成的16幅立軸上懸手書寫大楷千餘字,合成一套“壽屏”,令在場賓客驚嘆不止,時寧波著名學者李琯卿先生當眾稱譽他為“靈岩才子”。

主要經歷

戴廷俊的青少年時期,是我國社會新舊思想交替變革的年代,也是政治上各派力量鬥爭較量最激烈的時代,他猶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苦苦掙扎,追求光明,頑強拼搏。“五卅慘案”發生後,他與進步學生一起示威遊行、罷課;“九?一八”事變後,他同上海幾所大學的同學一起,乘火車去南京國民政府請願;抗戰時期,他組織校內外熱血青年,編劇本、排節目,以文藝演出方式宣傳抗日。

抗戰勝利後,在鎮海縣教育科任職,後在上海唐拾義藥廠專事翻譯工作。1956年藥廠公私合營後搬遷到桂林,改名為“桂林製藥廠”。這個廠規模較大,生產的多是西藥產品,從國外設法覓到的各國藥典、新藥研製信息、有關新的醫藥化學論著等大量書文,需要迅速翻譯,因此他的工作相當繁重,但他非常愉快,積極工作。文革期間,遭“抄家”,歷年著作、譯書、手稿、筆記、信札,全被付之一炬,並以不實之詞定罪,關進牛棚。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突患腦溢血,致使半身癱瘓。臥床期間,頑強地練習左手寫字,閱讀中外書籍,還編著了一冊《日本人姓氏起源及其構成》。1978年,經桂林市委組織部複查,桂林製藥廠對他的所謂“歷史問題”予以公開平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