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萼毛建草

截萼毛建草

多年生。根莖匍匐,頂上具短的單頭,莖頸被殘葉,生出無花的葉叢及具花的莖。莖高達30厘米,不分枝,鈍四棱形,被倒向而捲曲的細疏柔毛,具2—4節。基出葉多數,輪廓三角狀心形,長2—5厘米,寬1.5—4.5厘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根莖匍匐,頂上具短的單頭,莖頸被殘葉,生出無花的葉叢及具花的莖。莖高達30厘米,不分枝,鈍四棱形,被倒向而捲曲的細疏柔毛,具2—4節。基出葉多數,輪廓三角狀心形,長2—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近圓形,邊緣具圓齒,被細睫毛,上面疏生長柔毛及極細乳突,下面較淡而多少帶紫色,在脈上被平展而稀疏的長柔毛,脈凸起,脈網顯著,葉柄細,較葉片長3—4倍;下部及中部莖生葉較基出葉小,具短柄,上部者幾無柄,逐漸成苞片狀。花序密,頭狀;苞片卵圓狀披針形至近圓形,長達1厘米,無柄,先端短刺狀漸尖,邊緣深尖裂,被睫毛。花萼鍾狀管形,微外彎,長1.2—1.5厘米,寬4毫米,外面被極疏長柔毛及細睫毛,內面無毛,5裂達1/3處,近二唇形,齒近等長,上唇中齒較側齒寬約4倍,倒梯形,先端多少平截,具多至9個或以上的尖銳的細犬齒,齒具短刺,側齒長三角形,下唇2齒披針形。花冠長2.5厘米,外面全部被蜷曲的白色長柔毛,內面被小毛,冠檐二唇形,上唇較下唇短,2裂,下唇長達1厘米,3裂,中裂片較側裂片寬2倍。雄蕊較花冠稍短,花絲扁平,被長柔毛。花期7月。

截萼毛建草截萼毛建草

產地分布

甘肅南部(臨洮、夏河蓮花山),生於海拔約2700米山地溪邊石塊中。模式標本采自甘肅夏河蓮花山。

本系概述

莖生葉2—3對,具圓齒。萼上唇之齒不相等,中齒較側齒寬2倍以上或極寬而具齒。

本組概述

莖近直立或漸升,自基部分枝,具少數節;基出葉通常多數,具長柄,基部常為心形,邊緣具淺圓齒,莖生葉通常少至2—3對。輪傘花序聚集成頭狀或長圓形穗狀花序。萼通常明顯二唇形,稀二唇不明顯則上唇之齒近相等,通常中齒較大,比側齒寬2倍以上,邊緣甚至有齒。

本屬概述

草本,多年生,具木質根莖,稀一年生。莖常多數自根莖生出,直立,稀鋪地,常不分枝或具少數分枝,稀生多數分枝,四棱形。葉對生,基出葉具長柄,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常心狀卵形或長圓形,或為披針形,邊緣具圓齒或鋸齒,或全緣,通常不分裂或羽狀稀近於掌狀深裂。

輪傘花序密集成頭狀或穗狀或稀疏排列;花通常藍紫色,稀白色;苞片常倒卵形,常具銳齒或刺,稀全緣。花萼管形或鍾狀管形,直或稍彎,具15脈,5齒,每兩齒之間由於邊脈連線處的突出、褶皺和加厚而形成瘤狀的胼胝體,齒的排列有時為不明顯二唇形,上唇3裂至本身中部以下或近基部,此時萼的5齒常近於同形等大,但上唇中齒有時則趨子較大,往往較側齒寬2倍以上,有時為顯明的二唇形,上唇3淺裂至不超過本身1/3處,齒小,近等大,三角形,下唇2深裂,齒披針形。冠筒下部細,在喉部變寬,冠檐呈二唇形,上唇直或稍彎,先端2裂或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常有斑點。雄蕊4,後對較前對為長,通常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葯無毛,稀被毛,2室,近於180°叉狀分開。子房4裂。花柱細長,先端相等的2裂。小堅果長圓形,光滑。約6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溫帶,多在高山及半乾旱地區,少數延至中歐及北歐,1種分布於北美。我國約有32種?變種,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

本族概述

花萼5齒或二唇形而有具齒的唇片。花冠具外仲的花冠筒及內凹的上唇。雄蕊4,二強,後對較長,平行上升至上唇片下;藥室2,平行或略叉開。雄蕊及花柱不藏於花冠筒內(屬18—28)。

亞科概述

花萼各式各樣。花冠二唇形,2/3式,稀近輻射狀,冠筒圓筒形,稀為鐘形。雄蕊4,稀2,平行上升或平展而直仲向前;藥室2,平行或略叉開。花盤裂片與子房裂片互生。子房4裂。小堅果倒卵圓形,乾燥,有乾而薄的外果皮,具小的基部合生面,果時無胚乳,無毛或被毛。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

本科概述

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藤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無柄的腺體,及各種各式的單毛、具節毛、甚至於星狀毛和樹枝狀毛,常具有四棱及溝槽的莖和對生或輪生的枝條。根纖維狀,稀增厚成紡錘形,極稀具小塊根。偶有新枝形成具多少退化葉的氣生走莖或地下匍甸莖,後者往往具肥短節間及五色葉片。葉為單葉,全緣至具有各種鋸齒,淺裂至深裂,稀為複葉,對生(常互動對生),稀3—8枚輪生,極稀部分互生。花很少單生。花序聚傘式,通常由兩個小的3至多花的二歧聚傘花序在節上形成明顯輪狀的輪傘花序(假輪);或多分枝而過渡到成為一對單歧聚傘花序,稀僅為3—1花的小聚傘花序,後者形成每節雙花的現象。由於主軸完全退化而形成密集的無柄花序,或主軸及側枝均或多或少發達,苞葉退化成苞片狀,而由數個至許多輪傘花序聚合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穗狀,圓錐狀,稀頭狀的複合花序,稀由於花向主軸一面聚集而成背腹狀(開向一面),極稀每苞葉承托一花,由於花亦互生而形成真正的總狀花序。苞葉常在莖上向上逐漸過渡成苞片,每花下常又有一對纖小的小苞片(在單歧花序中則僅一片發達),很少有不具苞片及小苞片,或苞片及小苞片趨於發達而有色,具針刺,葉狀或特殊形狀。

花兩側對稱,稀多少輻射對稱,兩性,或經過退化而成雌花兩性花異株,稀雜性,極稀花為兩型而具閉花授粘的花,較稀有大小花或大中小花不同株的現象。花圖式為S5P5A4G(2)。花萼下位,宿存(稀二片盾形,其中至少一片脫落),在果時常不同程度的增大,加厚,甚至肉質,鍾狀,管狀或杯狀,稀壺狀或球形,直至彎,合萼,5一稀4一基數,芽時開放,有分離相等或近相等的齒或裂片,極稀分裂至近底部,如連合則常形成各式各樣的二唇形(3/2或1/4式,極稀5/0式),主脈5條,其間簡單、交叉或重複,分枝的第二次脈在較大或小的範圍內發育,因之形成8,11,13,15至19脈,貫入萼齒內的側脈有時緣邊或網結,齒間極稀有側脈連結形成的胼胝體,脈尖偶形成附屬物或附齒,如此,則齒有10枚(有時5長5短),萼口部平或斜,喉內面有時被毛,或在萼筒內中部形成毛環(果蓋Garposte-gium),萼外有時被各種毛茸及腺體。

青蘭屬,唇形科植物

Dracocephalum L. 青蘭屬,唇形科,約6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溫帶,多在高山及半乾旱地區,少數延至中歐及北歐,1種分布於北美,我國約有32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