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壽南

戚壽南

戚壽南(1893年-1974年),浙江省寧波人,著名醫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現代內科醫學的奠基人。浙江寧波人。

《實習指導》戚壽南 著《實習指導》戚壽南 著

生平概述

1893年2月2日出生於一木工家庭,自幼聰穎過人,待人和善,勤奮努力,好學不倦,學習成績在所經歷的學校均名列前茅。1916年畢業於南京的金陵大學,因成績優異獲得美國羅氏基金(Roch’s Foumdation)推薦並保送美國留學,就讀於美國約翰•霍布金斯醫學院(John Hopkins University medical Institution)。該校世界聞名,至今在美國醫科大學中仍居榜首。1920年以優異成績獲美國醫學博士學位,旋即在美國麻省總醫院(Mass.General Hospital)任職,一年後返回祖國。
1922年至1934年戚壽南任教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講授內科學,並任其附屬醫院的內科主任。1934年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先生聘請戚壽南來中大任醫學院院長,他同時擔任南京中央醫院總醫師。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大西遷入川,醫學院遷住成都,並與齊魯、華西 兩校聯合建立“三大學聯合醫院”,公推戚壽南任院長。1945年抗戰勝利。1946年中央大學復員返寧,醫學院由成都遷返南京,戚教授任中大醫學院院長一職直至1948年。在中大吳有訓校長赴美期間,曾由戚壽南為短期代理校長,後又曾以首席代表、團長身份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國際衛生會議”,會後應邀去加拿大講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曾通過渠道邀請戚壽為回國任衛生部副部長等職,然因私人原因未克成行,而應聘去美國,在美國政府設立在馬丁堡(Martinburg)的政府醫院任職。時月馳過,奮鬥一生,已趨年邁。退休後,遷居洛杉磯。1974年10月29日因支氣管咯血病逝,結束了光輝的一生,終年81歲,在盛大的安息儀式下安葬於洛杉磯玫瑰山莊(Rose Hill)。
戚壽南從事醫學教學、研究,懸壺濟世近60載。早在就學階段,即立志不求名利,學好醫學,為缺醫少藥之祖國人民服務,創建我國醫學教育事業,以培養醫學人才為已任,先後在協和醫學院任教12年,在中央大學醫學院任教近14載,先後主講“內科學”等多門課程,內容精闢,講解主動,理論聯繫實際,效果極佳,他先後著有《內科學》、《輸血原理與技術》、《體格檢查學》、《學習生作業規範》等教材專著。其中《內科學》及《體格檢查學》長期被列為大學醫學教材,倍受讀者歡迎。此外,戚壽南醫德之高尚、醫術之精湛,數十年來為世人所稱道。抗日戰爭時期,條件極為困難,他本著普濟眾生之理念,對廣大同胞關懷備至,有時席不暇給,飯未吃完即丟下筷子為百姓醫病,挽救了無數貧窮病人之生命。當時,抗日飛行員“以少勝多”英勇與日機作戰,負傷之飛行員皆送往成都“三大學聯合醫院”搶救,戚院長在醫院內安排了特別醫療區,對每一傷員均親自診療或會診。康復重返戰場的空軍英雄均對戚院長感恩戴德,不忘救命之恩。當年在成都,“戚院長”之名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無不稱道。由於他醫術精湛,極負盛譽,“四大家庭”及政府高官亦多請醫,並派專機接送,戚壽南本著挽救生命的精神並不迴避,因而有“御醫”之稱。
戚壽南主持中央大學醫學院14年間,建樹頗多,他與生理學家蔡翹、生化學家鄭集兩位教授合力創辦該院,廣延名師,如受聘來中大的病理學家康錫榮、內科學家黃克維、外科學家董秉奇、放射學家榮獨山、神經病和精神病學家程玉麐等教授,皆醫學翹楚。當時中大院師資陣容之強、影響之大,在大後方享有極高聲譽。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委派戚壽南代表中央大學急返南京,從日寇手中接收並恢復中央大學,1946年中大醫學院亦遷回南京,戰後家園破堪,百廢待舉,設備資金均極匱乏,戚壽南以其自身之聲譽以及與美國醫學界之良好關係從美國一些基金會籌集藥品、資金,極大地支持了中大醫學院及醫院之成長與發展。由於他的貢獻巨大,當時國民政府曾數度力邀從政,均被婉拒,表示決心繼續醫學教育事業,願為培養我國醫學人才竭盡全力。戚壽南一生從教,桃李滿天下,在國內之弟子大都卓有成就,成為頂尖人才,去美國之弟亦多成為美國之名醫,甚至受到美國政府之褒獎。其“百年樹人”理想之實現,戚壽南亦應含笑於九泉。
戚壽南於1924年與陶仲忱醫師結婚,共育有五個子女,家庭和睦。醫學泰斗戚壽南歸道山已近30載,其人德、醫學以及數十年懸壺濟世之功績必將與世長存,令後人永誌不忘。

榮譽

1916年獲南京金陵大學學士學位,1922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曾任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代理校長。晚年在美國馬丁堡政府醫院任職。1937年創立中華內科學會,被推為首任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