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文學普及插圖本:魯迅散文名篇

我愛文學普及插圖本:魯迅散文名篇

《我愛文學普及插圖本:魯迅散文名篇》是2011年7月1日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經得起生活考驗的,無論物質生活如何變化,或豐富,或貧瘠,它都是那碗溫涼適口的湯。這湯在小火上煲了很長時間,如果你吃了太多油膩的東西,它會讓你爽口清胃,提神解膩;如果你恰逢飢腸轆轆,它會幫你充飢,給你力量,用極其溫柔的方式安慰你受了委屈的胃。

經典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無論時間怎么變遷,社會如何進步,它都是那把剛直不阿的尺,也許刻度已經模糊,不變的卻是真實的尺寸。它可以丈量歷史的長度,也可以被夾進書頁中做一枚平整的書籤。只不過,做尺時,它幫助我們找回歷史的距離;做書籤時,它幫助我們銘刻曾經的記憶。

經典是經得起人性考驗的,無論思想怎么更新,它都是那個心底里最原始的旋律。這旋律只有三個音符,真、善、美在字裡行間融鑄。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魯迅198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從小對民間文學、野史筆記及繪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拘泥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1902年初,魯迅在南京礦務鐵路學堂畢業後,被公費選送赴日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畢業後,1904年8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學習。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1912年2月,魯迅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0年8月,魯迅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1922年年初,《晨報副刊》上連載了他的代表作《阿0正傳》。1923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

20世紀20年代中期,魯迅曾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未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專事寫作。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魯迅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

圖書目錄

野草

題辭

秋夜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顛動

立論

死後

這樣的戰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一覺

朝花夕拾

小引

狗·貓·鼠

阿長和《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范愛農

後記

燈下漫筆

自言自語

生命的路

無題

看鏡有感

春末閒談

燈下漫筆

雜感

從鬍鬚說到牙齒

送灶日漫筆

談皇帝

紀念劉和珍君

怎么寫

為了忘卻的記念

夜頌

秋夜紀游

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憶韋素園君

憶劉半農君

病後雜談

病後雜談之餘

阿金

寫於深夜裡

我的第一個師父

“這也是生活”……

女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