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象牙海岸建交

我國與象牙海岸建交

1986年1月1日起,象牙海岸共和國將改名為象牙海岸共和國。 象牙海岸基本上是個農業國,經濟主要建立在農業和對外貿易的基礎上。 70年代以來,中國、象牙海岸兩國的貿易往來不斷發展。

1983年3月2日 我國與象牙海岸建交
我國與象牙海岸建交
象牙海岸國旗
象牙海岸(原意為“象牙海岸”)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南瀕幾內亞灣,與賴比瑞亞、幾內亞、馬里、上沃爾特和加納接壤。全國面積322,500平方公里。人口1400萬。全國共有60多個部族。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迪烏拉語。全國64%的人信奉拜物教,22%的人信奉伊斯蘭教,14%的人信奉天主教。政治首都亞穆蘇克羅,經濟首都阿比讓。
1986年1月1日起,象牙海岸共和國將改名為象牙海岸共和國。“象牙海岸”是法文“象牙海岸”的中文音譯。
“象牙海岸”改名為“象牙海岸”的原因是,它的國名在各種語文中向來都是意譯,因而造成“象牙海岸”一詞的開頭字母在各種語文中都不同。由於國際機構實行以各個國家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順序排列,致使象牙海岸在許多情況下國名排列的位子變動不定。在徵得聯合國同意後,從1986年1月1日起,這個國家的名字在各種語文中一律改為音譯。
象牙海岸北部在13至15世紀曾為馬里帝國的一部分。1475年葡萄牙侵入,取名為象牙海岸。1842年成為法國的“保護地”。1895年被劃入法屬西非。1958年12月,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7日宣布獨立,1961年4月,脫離“法蘭西共同體”。
科特迪瓦基本上是個農業國,經濟主要建立在農業和對外貿易的基礎上。獨立後,由於政局穩定,政府對經濟建設一貫重視,制訂並堅持以“自由資本主義”和“象牙海岸化”為中心的經濟政策。由於優先發展農業,自給率為74%,除大米尚需少量進口外,粗糧足可自給。主要經濟作物是可可、咖啡、棕櫚油等。
工業生產從無到有,農產品加工工業發展較快。剛獨立時,象牙海岸基本上沒有什麼工業,只有幾十家小工廠,工業產值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獨立後,象牙海岸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集中力量建立和發展農產品加工工業,以此為起步,逐步發展其它工業,工業生產已初具規模。象牙海岸森林資源豐富。木材生產居非洲第一位。礦產資源主要有鑽石、黃金、錳、鎳、鈾、鐵和石油。
象牙海岸政府把“對話”、“和平”作為對外政策的指導原則,主張非洲國家團結合作,反對外部勢力對非洲事務的干涉。象牙海岸獨立時,周總理和陳毅外長曾致電祝賀並表示承認。70年代以來,中國、象牙海岸兩國的貿易往來不斷發展。
1983年3月2日同我國建交。
我國與象牙海岸建交
阿比讓
我國與象牙海岸建交
收穫咖啡的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