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方羌羌
作家。編劇。填詞人。
生於杭州千島湖。天秤座。現居北京。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06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科)
10級廣播電視學 (碩士)
代表作品:《我們的島沉入水下》
編輯推薦
盤點不得不看的四大理由:
No.1 一個島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座島嶼,它是你我的安歇之地,流浪者皆能在此得以撫慰。
它是故土,是家園,是寄託,是歸宿。而今,它卻已沉入水下。
小說直抵讀者內心,將人世間漂泊無依、無可寄託的心境,描繪得如泣如訴,並為所有受傷的心靈建築起一座安歇的島嶼,令你在歷經愛恨之後,終可尋得寧靜與歸宿。
No.2 兩座城
一座始建於東漢的千年古城,共和國的使命令它一夕之間沉落湖底。
一座因古城淹沒而生的新城,三代人的重建使它幾經滄桑日新月異。
生活在這故事裡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雙城記》:一個在水下,一個在岸上。
小說觸動人們內心的兩根琴弦,“古老”的傳承與“嶄新”的接納。
No.3 三代人
年輕作者的一次大膽嘗試,在其首部作品中呈現三代人的愛恨糾葛。
時間跨度半個世紀,貫穿始終的是三代人共同的情結-----
鄉愁、漂泊、個體的渺小與歷史的浩瀚、信仰的深邃與可貴。
No.4 幾多愛恨
“沒能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這是此生最大的憾事。”她對他最無力的表白。
“你只需在燃燒過後把灰燼全留給我。”他對她最卑微的赤誠。
“青春兵荒馬亂,卻又潦草離散。”他對他最後的挽留。
“當華美的葉片落盡,記憶的脈絡才歷歷可見。”年華老去的他們最深的愛與痛。
小說用乾淨流暢的文字記錄了三個少年成長的旅程,也是你必經的路口。
熟悉的風景一再出現,叩擊你心中沉睡的青春。
他們的愛恨交織,也是你的昨日;
他們的鉛華洗盡,也是你的明天。
請預留一點時間,聽這樣一段故事----------
一座城池淹沒,追尋從未間斷。
一座島嶼沉落,愛恨由此蔓延。
導語
封面:
上帝曾給我一個你\陪我在雨季等日光\可是現在\我扯不斷密密的雨\日光\遲遲未到\你用原子筆\在我左手腕上畫著的手錶\還在滴答滴答地走\而我們的島嶼\卻已沉入水下
封底:
沒能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
這是此生最大的憾事
當我遇見你時
昨日的年華不再
昨日明媚的春色已遠
我剩著孱弱的蕭索
剩著漸漸退卻的最末的綠意
若有來生
定祈求上蒼
願與你相遇
相遇時
我仍有灼灼的目光和完滿的赤誠
便將我最好的年華
附著皎潔的月輪
一併
交付於你
內容簡介
風光旖旎的千島湖底,有一座沉睡已然半個世紀的千年古城。
在它神秘的面紗背後,是一段塵封多年的悲慟往事,是一出震顫人心的萬人遷徙。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心中都有一部《雙城記》,一個在水下,一個在岸上。
小說用乾淨流暢的筆調記敘了三位少年在此長成的時光,他們面對著“古老”的傳承和“嶄新”的接納,他們面對著年少的張揚和青春的羈絆,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注定要有故事的人。
香樟樹下的腳踏車餘留他和他的篤深,存封多年的汽水瓶蓋掩埋著她和他的暗許,冬浮夏沉的島嶼是他們的秘密花園,指點迷津的燈塔是他們的懺悔之門,延伸湖底的石階是垂暮的老人生命消失之地,幾度復返的玻璃樽是迷茫的心靈以代價兌換願望的咒語。
青春兵荒馬亂,終是潦草離散。
他們耗盡全部的愛恨,生生找尋的島嶼,而今,卻又沉入水下。
少年的成長史,三代人和無數家庭的變遷史,乃至一座城池的共和國史。
一個遠不只是青春的故事,你可以從中讀到源自童年的種種困惑,荷爾蒙時期的所有迷茫,以及身心漂泊之後只為尋求一處歸宿的全部蒼涼。
圖書目錄
Chapter 01 未來由此開始
Chapter 02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Chapter 03 赤足抵達的島嶼
Chapter 04 那一處幽暗的王國
Chapter 05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Chapter 06 雨水過剩的城市
Chapter 07 沒能在最好的時光
Chapter 08 近似無限透明的藍
Chapter 09 原諒他的足不出戶
Chapter 10 螞蟻星球的人類
Chapter 11 上帝曾給我一個你
Chapter 12 重返葵巷你已遷徙
Chapter 13 一條消失的河流
Chapter 14 我們的島沉入水下
Chapter 15 未來由此開始
創作背景
以千島湖的旖旎風光和悲慟往事作為背景,揭開沉睡湖底的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紗。
以三個少年的悲歡離散為主線,講述三代人半個世紀中的滄桑變化。
序言
出版人前言:
09年秋日,因朋友的引薦,在中國傳媒大學附近的一間餐館,我和蕭凱茵、方羌羌有過一次三人的對話。
蕭凱茵的獲獎和成功早有耳聞,但見她時,才發現是個單純隨和的女孩,方羌羌是她的直系師哥,三人的交談並無陌生。
作為一個圖書策劃人,我無意中提到自己曾策劃的《盛夏光年》,它後來成為暢銷書,幾乎是在我的意料之外。而眼前兩位作者都表示對它的某種認可。他們覺得書中擅長的並非是情節敘事的跌宕起伏,人物關係簡單,但兩兩之間的微妙一言難盡。其實每個走過青春的人,不都曾有過這樣的“三角關係”?不是世俗定義的“三角戀”,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好,“友達之上、戀人未滿”的穩定感,三人間所傳達出的少年的喜怒,少年的悲憫,少年的無奈與失落,這是他們認為該書所能打動讀者的核心。歸結到底,《盛夏光年》用一種真誠而溫暖的筆觸描繪出一段會使讀者深感熟悉達成共鳴的三人關係,就這一點而言,眼前的這部新作氣質上不無相像,且更為動人。
那晚的交談中使我決定和方羌羌合作的契點,是他在準備中的一部長篇,名字叫《我們的島沉入水下》,這個題目第一眼就吸引了我。天秤座的他自信從容、溫文爾雅,和他的文字一樣,有種熟悉的親近感。此後的談話,我發現了他與別的年輕作者最大的區別,思想超乎同齡人的深刻。當我看完他的幾部短篇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成熟得有些“可怕”的年輕作者,和他生活中的隨和不同,作品中呈現出的“野心”幾乎令我驚訝,他習慣於一種親近感的開場,平實簡易,流暢自然,但會在敘述中一再地給予你意料之外的“危機四伏”,而掩卷回想,那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閱讀他的作品,不得不說是一種快感,有如坐過山車,起初的從容和期待,中途的跌宕和驚惶,末時的餘悸和久久難忘,也許這得益於他在中國傳媒大學劇作本科班的四年學習,掌握了各種戲劇矛盾的處理方式,他對技巧的熟稔和更高層次的“漠視”,或者更應得益於他對生活難能可貴的洞察力,這是他的法器,他刻畫人物的內心,描摹事發的氣氛,交代事件的始末,並交付於讀者最後的重擊,絢爛過後死寂的沉靜,沉靜中重返的溫暖和篤定,這是他的功力,溫柔而致命的“殺手鐧”。
因此,當我打電話告訴他,希望合作,我便對他有了十足的信心。他會給我、給萬千讀者以驚喜,他是個創作狂,對於自己的作品投之以十足的用心和傾注。
一個對於作品如此迷戀的作者,正是我作為策劃人長久以來尋找的作者。
六個月後,他交給我這樣一份厚重的答卷,15萬字的長篇,《我們的島沉入水下》。
世上的每個人,都在希冀著這樣一座小島,它是歸宿,是寄託,是信仰,是流浪者的故鄉,是迷航者的燈塔,它是我們全部以及最後的希望。
期待他和他的新作的成功。
更期待越來越多的年輕作者加入到創作中來,你們這一代人擁有前人無法想像的平台和機遇,請牢牢把握。在我合作過的作者中,他們不乏才華橫溢者,但少了一份堅持和腳踏實地。這個領域需要更多的熱愛創作的人,需要更多有品質的讀者,或許眼前,我們所熟悉的作家總是那么幾個,年輕的更為稀缺,我希望不久的將來,看到更多真正的屬於“我們”的作者。他們年輕、有闖勁、或許偶爾會出偏差、有待調教、有待完善,但他們真誠、不造作、關注眼下的和內心深處的,足以希冀,足以翹首期待。
《我們的島沉入水下》是為此邁出的第一步,亟需你的支持與呵護。
作者自序:
出生在千島湖,去寫一個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其間的微妙難以言喻。
蘇州之於蘇童,上海之於王安憶,高密之於莫言,汾陽之於賈樟柯,他們是我愛的作者,它們是他們作品中永遠寫不盡的主題。
這是一種感恩,一種賜予,一種暌隔久遠仍不熄滅的親密。
一個人和他所愛的故土。
故事裡的這座小島,夏沉冬浮,它承載著太多。
寄託、歸宿、篤定、流浪者的故鄉、迷航者的燈塔,現世的人們內心多少藏著種漂泊感,在共和國歷經多次的遷徙與奔走中,他們告別了故土,告別了祖先,去一個又一個新的領域開天闢地。
可漸漸地他們發現一種空洞,他們找尋一處安歇之地,像是這樣一座小島。
在都市的繁華中迷失,在顛沛流離中渴求,他們所不具備又苦苦追尋的,僅僅是一種信仰,哪怕渺小,但足矣撫慰疲憊的心身。
我們的島沉入水下,這是種徹骨的冰涼,我們全部的以及最後的希望淹沒了。
但正如顧潯所說的,只要你“相信”,只要你篤定,只要你一字一句的告訴自己------
所有的漂泊和迷茫,一切的沉淪與淹沒,都是短暫而脆弱的。
雨季不在,日光造訪,潮水漸退,屬於我們的島,終將浮現。
支撐我寫完這個故事的人有許多。
Miss Z是教會我寫字的人,她曾寫信給高三的我,並用一句話的力量領我到眼下的這座城市。我們來自同一個地方,離開的越遠越是熱愛那片湖泊;我們在一所大學念書,嘮叨“北廣”的種種失望,然後在畢業時發了瘋似的的懷念它。
核桃子、季小文,以及大作家VC,和你們討論劇本、談小說、聊電影,並時刻不忘交換彼此“舊愛”“新歡”,這是大學最快樂的時光,最充實的禮物。
潘蠍子,這個故事從開始到最後,你一直“跟進”,所以在這本書里留給了你一件小小的禮物。
最後,要感謝兩位老師,倪學禮和莫娃老師。
沒有他們的鼓勵,或許這個故事還會埋藏更久,或許它永遠都只是一份不起眼的劇本作業。
將這本書獻給我的奶奶,獻給故鄉千島湖,獻給生命中與我相遇、至今不曾離棄的朋友。
方羌羌
10.03.30
深夜於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