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崔衛平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印刷時間:2008/09/01
I S B N :9787536053038
內容簡介
本文力圖闡述了1949年之後的中國電影如何講述中國社會歷史現狀,以及這種講述與社會歷史本身的關係。本文選取了這樣幾個片斷:50年代初期某些電影,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現了真實的社會矛盾衝突,它們與新世界本身一樣,是生氣勃勃的;60年代的謝晉電影,至少有一頭紮根於真實的現實關係當中,引起觀眾特定的現實聯想,只是它們的結尾被歸併到統一的主導意識形態的框架中去:陳凱歌電影是中國稍晚才出現的藝術電影,其更為重視人的內在精神尤其是儒家文人的情懷;而張藝謀電影則可以看作中國的主流電影,其中所體現的“遊民文化”,反映了當代中國文化的某些症候。
編輯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這次會議的輝煌成就,永垂青史,永銘心中!
我寧願用“垂直”這個詞,來形容今天的批評家與一個電影文本的關係,一個批評家面對一個文本時,兩者之間最好呈90度直角,而不是45度或60度。為了保證批評眼光的中肯與忠直,他與作者之間的關係甚至越遠越好,對於電影製作幕後的八卦知道得越少越好。直至他認為自己已經具有足夠的抵抗力,肯定不會再受來自文本之外東西的干擾,他再去與導演勾肩搭背也不晚。
目錄
第一部分 兩部、兩部電影
我們時代的精神貧困
——兩部有關底層的紀錄片
八十年代的精神漏洞或以“藝術”的名義
——兩部有關潦倒藝術家的紀錄片
一生一世的車福或痛苦
——年山形電影節獲獎的兩部中國紀錄片
社會的歸社會,個人的歸個人
——兩部關於小偷的影片
道德上的無力或淪喪
——最近兩部紀實風格的公映影片
寬廣的法律和道德秩序
——兩部關於大審判的影片
倫理上的想像力
——兩部有關特工的奧斯卡獲獎影片
信心是最重要的
——兩部關於大國文明的電視片
霍亂年代的人性
——為《色·戒》提供兩部投敵者的影片作為參考
機構與制度
——三部有關中學的紀錄片
被羞辱者是危險的
——伯格曼在法羅島上的那些影片
第二部分 敘事與倫理
敘事與倫理
——寫在“年青年導演電影創作論壇”之後
行走的主人公
——兼論中國電影中的現代性議題
本地青年
——第六代之後中國電影中的青年形象
壞小子葛優
張藝謀電影中的遊民意識
電影中的文革敘事
我們時代的敘事
現實關係及其他
——讀《鄰居》和《鴛鴦樓》
第三部分 欲望敘事
《集結號》的敘事
《集結號》的美學
一半是作惡,一半是償還
——關於影片《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跳來跳去的姜文
——觀《太陽照常升起》
欲望,只有欲望了
——關於影片《夜宴》
黃金甲:迄今大片中最無生氣的
張愛玲出的難題
陳凱歌的獨語訴求
——談《無極》
天下英雄是寡人
——關於影片《英雄》
作者介紹
崔衛平,江蘇鹽城人,1984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文藝學碩士,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從事的領域有:電影批評、文學批評、社會與政治批評以及當代中-東歐思想文化。著有《帶傷的黎明》、《看不見的聲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