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崔衛平,女,江蘇鹽城人。1956年生。198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84年底起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社科部、基礎部任教。1999年任教授。
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和當代中國先鋒文學。近年來同時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並譯有當代中東歐思想及文學。著有《積極生活》、《正義之前》等書。
個人履歷
填了兩個字,就來了北京
填了兩個字———“北京”,1984年的崔衛平同學就來到了這座城市。文革後的第一屆本科生崔衛平同學一路讀到了南大的碩士,這一年,她碩士畢業之後由國家分配工作,學校發下一張表格徵求學生的意見,她就選擇了北京,於是就來了。一從火車上下來,她就到北京電影學院報到,然後所有的一切都移交給了單位,戶口也遷到了北京。
因此大部分北京客所遭遇的波折和風吹雨打崔衛平同學都沒有體驗到。一切都順理成章。
江蘇國語“南風北漸”
在北京電影學院,崔衛平同學成為了崔衛平老師,教那些比她低好多屆的本科生文藝理論。在課上,表演系的同學會舉手提出,“老師,你發音不對!”然後,崔老師就說:“很好,那你告訴我應該怎樣發?”那些舉手校正崔衛平發音的學生往往還在課後借碟給她看,就跟哥們兒似的,當然最初借來的都是錄像帶,在那個年頭,彌足珍貴。
儘管勤於向同學學習標準發音,在北京住了二十載之後,崔衛平依然說著一口江蘇國語。她對此並不在意,“南風北漸嘛”,用崔衛平自己的話說,她這樣的帶地方口音的國語在北京是一個時代的潮流了。
騎車上班,做城市的主人
來北京頭幾年搬家比較多,後來住勁松之後,穩定不動將近十年。這時她已經習慣在北京騎腳踏車。現在,崔衛平從乘公交而改為部分地騎車了,崔衛平有一陣子常常騎近一小時的車從勁松前往電影學院上課,在屬於自己的城市中自由穿梭。不過,在崔衛平引以為豪的北京腳踏車生涯中,她前前後後總共被偷了五輛車。
現在,崔衛平有事也會打的,但是她常會在一輛輛從面前開過的空出租的車窗上搜尋價格,看到1.2元的就撲上去。她甚至把這個習慣帶到了上海。有次去上海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她等了半天都沒等到一輛1.2元的,最後一個上海的學生告訴她,上海只有2.0元的,於是她才上了一輛出租。在北京,崔衛平能找到1.2元的出租,找到小區跟前價廉物美的理髮店,找到了東城區某些最適合她的服裝店,再也不用在自己南方人的體型與過於松垮的北式服裝之間痛苦矛盾,對於崔衛平,這個城市已經如一件穿舊了的襯衣,分外合身。
但是,最為重要的依然是她的朋友們。與朋友們的交流給崔衛平提供了精神上的激勵和精神生活的氛圍,而這樣的氛圍和朋友圈正是北京這座城市所給予的。
個人成就
教學主要開設的課程有:《藝術概論》,另有選修課《當代西方美學》、《西方二十世紀文學經典》等。除了教學以外,她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有:文藝理論、當代文學評論(詩歌、小說)、當代東歐思想和文學研究、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評論等。
主要科研成果:
一、思想文化評論集:《帶傷的黎明》,19萬字,青島出版社,1998年12月。
二、文學理論、批評論文集《看不見的聲音》,17萬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三、散文隨筆集《我見過美麗的景象》,12萬字,百花州出版社,2000年8月。
四、譯著:《布拉格精神》,15萬字,作家出版社,1998年7月。
五、編著:《蘋果上的豹--當代女性主義詩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六、編著:《不死的海子--海子評論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年3月。
個人作品
主要論文
《知識分子和生活》,《讀書》,1995年4期。
《布拉格精神》,《讀書》,1997年10期。
《站在失敗者這一邊》,《開放時代》,2000年1月號。
《擁有另外一種經驗》,《開放時代》,2000年3月號。
《被剝奪者是危險的》,《方法》,1998年3期。
《昆德拉的欣快症和憂鬱》,《方法》,1997年3期。
《海子神話》,《文藝爭鳴》,1994年12期。
《我是費爾南多·佩索阿》,《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1999年9月。
主要創作
《詩人自選詩》(6首)《關東文學》,1988年2期。
《有生命在輕輕呼吸》(詩一首),《詩刊》,1990年2期。
《見證》,《天涯》,1996年3期。
《目擊或內傷》,《作品》,1998年2期。
《鬧鬧的閱讀和寫作》(散文)《人民文學》,1994年12期。
《鬧鬧的世界》(散文)《北京文學》,2000年2期。
除譯著外,另有已經發表的譯文:
《給胡薩克的一封信》(18,000字),《黃河》1998年6期。
《說出真實總有意義》(7,000字),《黃河》1998年6期。
《未來與良心》(18,000字),《莽原》1999年3期。
《阿爾法,道德家》(17,000字),《今日先鋒》,第七期,2000年。
《對沉默的解剖》(18,000字)《社會科學論壇》,2000年1、2期。
《面對極限--集中營里的道德生活》(節選,18,000字),《灕江》,1998年3期。
《無權者的權力》(節選10,000字),《北京文學》,1999年2期。
《赫魯伯詩四首》,《詩神》,1998年10期。
《安娜·申切斯卡詩二首》《南方周末》1999年1月。
《你是你的般長——寄語十五歲》選自2000年5月30日的《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