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一起是那樣開心,又互相真心相惜,已經足夠,不可貪婪,一念之差,天堂會變地獄。
作者簡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定居香港。她曾做過記者和編輯,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當過電視台編劇。現為專業作家,移居加拿大。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倪匡、金庸並稱“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亦舒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觸覺,有擅於將平凡的字眼變成奇句的才華,她的寫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潑辣,寫作速度快,作品數量多,但即使換上十個筆名,讀者也不難一下子從作品中把她辨認出來。
亦舒語錄
一般青年好高騖遠,不稀罕做精工,又欠學歷經驗乾他們的理想職務,高不成低不就,日日怨天尤人。大牛從不那樣,他即使清理衛生間,也當一件事來做,從不偷工減料。——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男人,要多少有多少,肝膽相照,好兄弟,一個也難找。” ——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大牛隻覺棗泥溫暖的雙臂與胸脯像一個小母親那樣安撫了他。
他漸漸靜下來,啊,還有人愛他,怕他掉落在垃圾巷子不歸,他們姐弟倆找到他帶回家。
他耳畔是棗泥哭聲,他叫她傷心?不可不可,他要振作,他忽然抓到活下去的理由,他不能叫愛他的人難過。——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喔,太陽照樣爬起,花兒也照樣地開,唉,早知如此,借什麼酒,澆什麼愁。——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移民身份最神秘。
試想想,一個成年人忽然離開故鄉,拋卻一切,以及所有人際關係,跑到異鄉,從頭開始,真是一杯一盞、一衣一褲都要添置。
當初來到這裡,只有一隻背囊,連一枝筆一張紙都要現買,身邊一些現鈔,一下子如水般盪出。
移民都不願提起過去的生活與身份。
他們自覺從灰燼爬起,走離火場,再世為人,往事無謂提起。
最多是說明籍貫——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
——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環境如何苦苦逼人是一回事,人可不能自暴自棄,收拾家居,舉手之勞而已。——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大牛不解,“為什麼他們渴望結婚?”
精次凝視他,“我也渴望結婚,與所愛又愛我的人廿四小時在一起相聚。”——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他學識淺陋,卻心高氣傲,但又長得好看,需小心侍候,誰吃得那樣苦?”
洪棗說:“他還年輕,入大學讀到博士不過七八年光景,許多人白手創業,也不過十年八載。”——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咦,她四處找鞋,忽然看到新的七號平跟鞋,紅黑白三對,都像是中學女生所穿,這午大牛,搞什麼鬼,人家穿什麼鞋關他何事?這人知不知一脫下六寸高鞋,一個女人再也不會步步為營,挺胸凸臀?——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有時真覺得,一個男人的年紀、學歷、地位、收入全不重要,最要緊是愛我。”——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不,不,他不是自卑,他這一輩子都不會嚮往擁有飛機大炮潛艇,他只是驀然明白,儘管他愛精次,精次也同樣愛他,兩個人永遠去不到一起,環境背景及要求實在距離太遠。——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張亮笑:“看到沒有,男人擁有Money,自然也有Honey,努力,兄弟。”午牛心頭十分惆悵,淡淡哀慟。
——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除了真正想要的,其餘一切,都已得到,還有什麼可埋怨的呢。——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你媽沒同你講?瑪瑙說要給你一個驚喜。”
大牛充滿疑惑,“好端端結婚不到一年為何分手?”
“她說那男人沒味道。”
午牛大吃一驚,“男人能有什麼味道?”
“我也這樣想,婚姻、生活、工作,均三分耕耘、一份收穫,只有責任,何來味道。”——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一個人,不知要流多少眼淚,走多少荊棘辛酸路,才到達逍遙地步。——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離開你才想念你,明白到一件事:對方表麵條件再優秀,我不愛他,也是枉然。”——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洪棗講得對:“瑪瑙,大牛的身與心曾經一度都聽你擺布。水,水裡去,火,火里去,毫無怨言,是你自己棄權,今日,恐怕已經來不及。”——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瑪瑙彷徨,“那,我一個人怎么辦?”大牛微笑,“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為生存掙扎。”——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一個男人,應該只看到一個女子的眼淚。——亦舒《我倆不是朋友》
一個年輕貌美女子,如果專注要得到某種物質,她總有辦法。——亦舒《我倆不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