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雙楠實驗學校

成都市雙楠實驗學校,2004年創建,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是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成都市雙楠實驗學校是武侯區目前唯一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創建於2004年9月。是武侯教育第二個五年規劃提出的第二年。社會各方面對教育關注程度大、支持力度大,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區域優勢,繼續秉承“傳承千年蜀漢文明,培育未來民族棟樑”的學校精神,探討實踐科學的學制方案,營造獨特的校園文化,開發獨特的校本課程,運用教育策劃理論,借鑑可行的市場運作策略,形成鮮明的學校品牌特色。學校力爭通過5--7年的努力,成為成都市知名的九年一貫制示範學校。

學校占地40畝,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現代化教育辦學設施已基本到位。一年來,在武侯區黨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學校領導及全體教職員工努力奮鬥、開拓進取,現已基本實現“九年一貫制”辦學新模式。

辦學目標:

三至五年跨入成都市義務教育示範學校的行列。

六年內實現在辦學體制上有所突破,成功做成特色鮮明的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成為省內有較強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的一流名校。

用九年時間把學校辦成學段齊全,層次豐富,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示範性學校。

辦學思想

“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享有自信與成功”這是成都市雙楠實驗學校的核心辦學思想。為實現“傳統文明與現代科技文明結合”的辦學思路,學校通過“必修課與選修課、活動課與實踐課、顯性課與隱性課課程”的科學研究,豐富了學生的課內外知識,陶冶了情操,學生的潛能也得到了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和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充分發揮學校黨支部的監督保證作用,實行民主管理、校務公開、科學決策。學校重視班子建設,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學校通過引進人才、強化培訓和實施後備人選培養計畫等措施,組建一支由五名校級幹部和六名中層幹部組成的學校行政領導班子,構建起一個“一室、三處”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學校管理進入一個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

為順利實施“九年一貫制”的素質教育模式,學校在行政管理上作了很大調整:撤消了原來幼稚園、國小、中學的獨立建制,建立了符合“一貫制”所要求的一體化特點的管理網路及其相應的管理規範。這個網路包括一個垂直系統與水平系統的全方位、立體管理系統。黨、政、工、團、隊實行垂直領導管理;行政系統由校長統管學校各項工作,實施“1、3――3”學校管理工程。德育處、教務處負責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設計、規劃和實施;總務處負責後勤保障;行政辦公室負責協調、督辦落實。同時幼兒段、低段、高段三段實施行政人員領綱,將學校各部門工作分段整合落實以實現學校各段水平推進,平衡發展。三段各有一套精幹的工作班子:行政領導、年級組長、備課組長和各班主任,負責各層面日常工作,並對校長負責。此外, 還.建立了一系列精要、規範、便於操作、講求實效的管理章程。這些章程包括三大類:一是保證管理一體化運行機制的領導管理制度,如學校行政會議制度、校長會議制度、巡視制度、教代會議事規則、家長委員會活動制度等等;二是各層次、各方面的工作規章與章程,如各級管理者(校、處、室、組等)崗位責任制度、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工作條例、教職工工作考核及評估辦法等等;三是各層面、各項工作的基本規範與要求,如學校校風、教風、 學風等要求以及學生學校生活常規、學生活動場所的活動規範等等。學校在行政管理中實行“統一領導、分別負責、全程管理、分權賦職”的管理活動原則,以指導學校一體化管理機制的正常、健康運行。其具體內容是:(1)統一領導:實行校長負責制。(2)分段負責:採取三段行政人員和年級組長共同負責制。(3 )全程管理:學校校長管理的重點是各處、段的負責者,要求各部門負責者從制訂工作計畫直到檢查、考核 、評估,每環節都必須緊緊圍繞“九年一貫制”這一辦學思路來安排管理工作。(4)分權賦職:在“一貫制”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要求各部門、各層面根據各自工作性質與特點,獨立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與活動。

隊伍建設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思想素質

學校現有教職工134人,其中校級領導5人,中層領導6人,專任教師117人,後勤人員4人,全部學歷達標。義務教育教學班44個,幼兒班5個,學生2450餘人。學校努力營造一個教職工能不斷學習、愉快工作的大好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大膽創新,合力打造“和諧校園、精彩雙楠”的戰略品牌。學校以“誠、雅、智、搏、容”為精神核心,狠抓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培養教師樂業盡職的八種精神:即獻身教育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勇於創新精神、文明守紀精神、不倦學習精神、誠信豁達精神、典雅禮讓精神、健康愉悅精神。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心靈,平等待人,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享有自信與成功;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創建教師“樂教、善教、安教”的育人環境。本年度學校榮獲“武侯區師德先進團隊”稱號。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1.組織全體教師積極探索學習課改理論,明確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要求全體教師:(1)繼續堅持好書推薦制度;(2)鼓勵教師經常閱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刊物、書籍和感興趣的讀物,擴大視野,提倡寫讀書筆記,繼續推行每月進行一次的好書推薦和讀書交流;

2.積極開展“學科整合”,各教研組每位教師要充分結合本學科特點,加強微型科研課題研究。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開展組合式教學,加大課堂教學的容量與密度。

3.充分利用武侯區優質的教育資源,選派教師參加各種研修班、研討會、培訓班,使骨幹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一步步向各級名師稱號挺進。目前,學校有市學科帶頭人1人,市優秀青年教師2人,區學科帶頭人7人,區級以上骨幹教師38人,獲得區級以上表彰的教師有40餘人。

(三)建立骨幹教師和名師培養計畫

建立校級骨幹教師滾動發展的有效機制,採取“擇優選拔、使用與培養並重,教學與科研兼顧”的原則。深入推行導師制度,實現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從語文、數學到計算機等二十多門學科縱橫交叉選聘導師,多種教育風格和個性相互交融、碰撞,使學校現有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學校按新老師成長方案培養青年教師,給他們安排了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青年教師通過聽課、學課、獻課、賽課和課題研究迅速成長起來。一年來,該校培養和建設了一支具有現代教師素質和創新精神的、以市、區級骨幹教師為主體的教師專業化隊伍。本年度該校教師獲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一人;區級賽課一等獎3人、二等獎1人;技能大賽一等獎1人;演講比賽一等獎1人。並有一人被選中參加全國科學課展示、二人代表武侯區參加第六屆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大賽。

德育工作

學校德育教育的各個目標是可分解的,但在培養過程中各個目標又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學校根據九年一貫制的辦學特色,分學段分層次設立德育目標,不同的目標對應各自的主題:

起始年級段的學生(一、二年級及七年級)以行為習慣,禮儀教育為重心,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具備禮貌待人的基本禮儀,提升學生內在修養水平。

發展年級段的學生(三,四年級及八年級)以感恩教育,愛心教育為重心,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社會,善待自己,悅納他人的高尚情操,具有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成果年級段的學生(五,六年級及九年級)以誠信教育,理想教育為重心,培養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有責任感,使命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培養學生成果意識,用優異的素質成果報效祖國、學校和父母。

在這一目標的確立和實施下,該校“九年一貫制”德育教育體現了“一體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多渠道多途徑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逐步構建校內外結合的德育組織系統。

(一)構建開放的德育組織體系

即學校、社區、家庭三結合。它既聯繫學校自己的德育組織“團隊”,也聯繫校外社區,以及家長教育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就相關教育論題進行商討,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動遷、交通、物價、腐敗等等,引入學校教育,提高教育的透明度,增加德育內容上的“活性”成分。今年暑假期間,該校三年級三班學生甘悅就在家裡以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一個九歲女孩的眼光對“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得到市長葛紅林的親筆批覆:“傳播文明思想最重要”。此事經《成都日報》《成都商報》《成都晚報》予以報導,在社會在引起廣大關注,學校以此為契機,於九月一日開學典禮之際再掀文明思想教育活動新高潮,並向社會輻射,聯合雙楠小區街道辦事處,以“和諧校園,精彩雙楠”為主題,舉行了構建文明小區,創辦文明學校的精神文明活動啟動儀式。並以此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中秋節邀請特困生家庭到校參加家校親子活動;學校與家委會成員共同組織的親職教育論壇;在小區進行“大手拉小手,與文明同行”的青年教師志願者活動;以問卷調查、禮儀培訓等形式深入社區開展做文明市民的宣傳活動;建立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各項活動;與雙楠小區街道辦共同舉行“雙楠小區全民健身跑”活動等等。種種活動促進了學校和小區共同健康發展,提升了學校和小區形象,營造了文明、和諧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

(二)德育工作“一體化”實施

“一貫制”的德育內容決定了多樣化的德育活動。除了通常的一些德育活動形式,如主題活動、參觀、公益勞動、自願者服務等等外,我們還發揮“一貫制”學校的資源優勢,以高年級學生幫助和帶動低年級學生在禮儀習慣、學習常規、勞動能力、情趣意志等方面進行培養和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期初“大手拉小手,共建潔淨校園”的活動中,學校組織了同為起始年級的七年級的哥哥姐姐幫助一年級的弟弟妹妹美化教室,手把手教他們掃地、擦桌子,小同學們則以詩歌、故事等形式表達他們的謝意。此活動增進了學生間的了解,使之懂得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同時,針對目前中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模式與方法上不盡一致,導致教育教學脫節的現象,學校專門邀請部份五六年級學生及家長與七八年級學生及家長、教育專家、名師、學者等就相關問題進行德育對話,一方面轉變和拓寬了學生及家長的認識視野,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他們的適應性,使學生較為順利地完成了國小到國中這一過渡。

在整合親職教育中,我們也凸顯“一貫制”教育的優勢。孩子對家庭是不能選擇的,但家庭的學習卻影響著孩子的發展,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命運。本年度初,學校精心組織成立了新一屆家長委員會,本屆家委會成員覆蓋一至九年級,個體素質高,群體協作能力強。在家委會成員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學校以專題講座、家長學校、主題活動等形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家長進行了培訓和學習:

1、父母角色。父母和孩子之間應形成互學互助的關係。這種角色的轉變是基於親職教育環境已從顯性教育向隱性教育的轉變。是立足於“父教、母教”為核心向“父范、母範”為核心內容的轉變。

2、親子關係。從居高臨下向平等民主轉變。現代家庭的親子關係必須變成從“聽話”到“對話”的轉變,二代人的對話與溝通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親子關係的確立。

3、教育途徑。現代親職教育必須從孩子的發展和家庭的發展兩個維度出發,使家長和孩子在互動中一起成長,只有學習型家庭才是共同成長的土壤。

4、教育方式。家庭不可能脫離社會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教育。親職教育應該從一家一戶“自己的孩子自己教”的封閉狀態向開放的狀態轉變。家長、學校乃至其他社會成員都應該樹立這樣的理念:家庭參與學校教育、家長應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使家庭、學校、社會成為培養現代人才的三大支柱。

5、教育內容。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環境,孩子的學習成長離不開家庭學習的氛圍。讓家長轉變觀念,不局限於小教育,而與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同步,在大教育的內容平台上對孩子進行教育,以利於孩子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

一年多來,通過開放性的德育組織系統的積極構建和一體化德育內容的有效實施,已初步形成了該校德育工作的亮點和特色,形成學生喜愛、家長認可、社會肯定、學校良性發展的可喜局面。本年度學校榮獲“成都市無毒先進單位”和“武侯區雙楠轄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教學管理

1、遵循發展性原則,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關係。

發展性原則是指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科學文化知識的習得,各種能力培養的訓練要按照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強調打好各項素質基礎,著眼學生的未來發展,即九年一貫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德行、學力、身心、個性等素質均衡發展,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因此,我們在辦學過程中力圖改變片面追求升學的“應試教育”思想,充分利用九年制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套班子一體管理的優勢。從巨觀角度來統一教育,統一管理,將九年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全面安排,縱向有序列,橫向有滲透,五育並重,和諧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從而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在學校教學管理上,對每個年級逐漸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計畫,使九年義務教育聯成一個整體,同步發展,共同進步。克服在具體運作的過程中出現缺乏戰略眼光的行為。加大九年制學校的整體發展可能帶來巨大促進作用的正面影響,減少違背教育規律帶來的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一些負面影響。在遵循發展性原則的前提下,通盤、全局地考慮九年義務教育的整體性。在課程設定上深化改革,把學校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加以整合,建構豐富多樣、富有個性、生活化與生命化的特色課程。初步形成了該校課程設定的基本構想:即三大板塊:拓展型課程(禮儀修養、武術、書法、閱讀與寫作、數學思維、英語口語、民樂、走進三國、古詩鑑賞)、探索性課程(科技創作、綜合實踐、探究性課程)和基礎性課程。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學設施、設備,以日常藝體課堂教學及民眾性藝體活動為基礎,以開辦藝體培訓力度為突破口,課內與課外、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系統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藝體教育活動,達到陶冶情操、強身健體、啟迪智慧的育人目的,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本年度該校被命名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必將加強該校拓展性課程的開發,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能力的提高。

2、遵循連續性原則,處好六、七年級的銜接關係。

連續性原則要求九年制學校在整體發展上已經沒有國小、中學之分了,而是按照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在九年中連續施教。學校重視學生的全程管理,六年級學生一旦進入七年級後,儘管他們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是中學生,但自我要求仍有鬆懈現象。另外,從教師來說,七年級作為高年級的起始年級,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定位,因勢利導,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進一步健全與成熟。學校重視六、七年級教學方法的銜接研究,中、國小教師應在相互聽課、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經常的磨合,以加速過渡七年級學生的適應期,以達到六、七年級銜接的最大成效,最後達到“小—中”教學的一體化。

九年一貫制的優勢就是教育目標的統一性和教育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作為國小階段,我們把國小課本中國中階段也會出現的部分知識加以強化,為國中學習打下紮實基礎,而作為國中,對國小已經教過的知識可以不再重複去教,這樣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同時,我們也將國中一些基礎性知識,儘早滲透到國小中,為國中學習作好鋪墊,避免教學上的“空白”區。另外,我們利用九年一貫制教學資源優勢和教師優勢補充教育內容:如:國小增設“化學興趣班”、“文學欣賞班”、“現代數學思維班”、“音樂班”、“美術班”等等,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真正進行素質教育。

3、遵循質量第一的原則,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近幾年來,由於國小取消了升學考試,很多國小可以放開手腳,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開展各種活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對六年級畢業考試成績的要求。九年一貫制學校卻沒有這種矛盾,因為九年制學校是將義務教育的九年看成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完整、統一的教育體制通盤考慮,全面安排,將國小、國中聯成一體。因此,我們有條件、而且一定要遵循連續性原則,來處理好六、七年級的銜連關係,使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級順利過度。這樣也就從另一個角度真正體現了九年制學校的“一體化”特色。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該校中國小教師都能自覺參與教育科研,廣泛閱讀大量科研雜誌,還經常跨科目,跨學段互相聽課。在這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九年一貫制”所帶來的優質教育資源,實行每周常規研究課制度。使中國小教學方法互相滲透、互為學習。國小教育直觀,學生髮言積極、無拘無束,課堂氣氛活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是師生互動,這樣就形成了“生動、活潑”的國小教學特色;而中學的課程知識結構性強,套用性強,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有賴教師科學引導和學生主動的探究,而後者更關鍵,這樣就形成了“主動、開放、踏實、嚴謹”的中學教學特色,當中國小教師互相聽課,互相切磋教學藝術時,他們的教學方法就能互相取長補短,從而共同提高。

重視質量監控及分析,堅持實行月考及月考分析的質量跟蹤,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時時地關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變化,有利於老師分析學生的學情,及時地採取措施調整教學策略,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堆積現象,減小學生的分化,達到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4、遵循效益性原則,處理好資源整合與最佳化的關係。

我們吸引部分國小教師涉入國中七年級教學,而中學教師涉入國小六年級教學,這樣中國小教師的優勢就互相補充,使他們教育理念更趨合理化、科學性。

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教育優勢最大發揮。

這裡的教育資源主要是來自本校:(1)教學設備優勢:如物理實驗室、化學儀器、體育設備、音樂、美術教學設施等等;(2)教師優勢:中國小各專業教師的合理配置,如:中學專職地理、生物老師擔任國小自然課教學等;(3)學生優勢:高年級學生,尤其九年級畢業班學生“勤學、樂學”的學習氛圍,對低年級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4)低年級學生“活潑、向上”的學習心理,對高年級學生的促進作用。

後勤管理

(一)改善了辦學條件和提高教師待遇

⒈合校後,為了使學生活動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利用暑假折牆修路,貼牆面瓷磚(中學部全部),並改造了中學部所有廁所,增加生物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2個,併購置了設備設施,總計開支近60餘萬元。

⒉根據學校逐年增加班級的需要,每年都在添置更新辦公設施和辦公用品。本期增加新辦公桌30餘張,新桌凳450餘套,並歸口到位,使學生和老師的學習和工作能順利進行。

⒊學校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善職工生活,減輕教職工工作負擔。每月為教職工購買生活必需品,為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受到教職工的好評。本年度,學校計畫教師年收入將達到36000元以上。

(二)認真抓好幼稚園的管理工作和建設

⒈首先抓了設施建設,改造學生活動場地,折掉一些花台,平整操場400餘平方米,購置玩具、圖書若干。

⒉選聘有經驗的老師任教。我園10名教師中,本科學歷1名、大專學歷9名(其中有兩人即將獲得本科學歷);保育員有5名都是國中以上學歷,並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保育員培訓班,全部合格。

⒊認真抓了幼稚園教師的學習,要求他們做到課前有準備、課後有小結,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會議,主動聽課,提高業務水平。

⒋認真抓了幼兒班常規訓練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一至兩周)。每門課的老師都給學生進行習慣的養成教育、常規和知識教育。本學年度從原來的四個班增加到5個班,學生各方面的進步都比較明顯,包括剛進校的幾個調皮孩子通過學習教育,進步非常明顯,得到了家長對學校的好評。

⒌分管人員經常到班上與老師和組長交流意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處理。在抓幼稚園安全工作上,經常提醒老師,請他們多給學生講故事、提要求,沒有老師和家長時,不做不該做的事、不玩不該玩的玩具。由於工作做得細緻,杜絕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⒍幼稚園兒童堅持每日2――3小時的戶外活動,保證了幼兒良好的生長發育。

(三)抓退休教師工作

該校退休教師共21人,每月按人撥活動經費15元總計315元,總計一年3780元,每年兩次活動,車費和餐費學校全包,總計2000餘元,重陽節學校每人發慰問金100元,總計2100元,教師節學校按每人發慰問金300元,總計6300元,退休教師生病住院,該校工會、校領導買上慰問品專門到醫院看望。今年5月該校一位患癌症的邱天慧老師去逝,該校校長、主任親自到現場料理後事,家屬和退休教師對學校辦理的這一系列事情非常滿意。

未來發展

(一)最佳化教師隊伍,輸出優秀師資

民族的振興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學校,學校的興旺靠教師。雙楠實驗學校從建校伊始就非常重視對每一位老師的培養和使用:新教師上崗培訓、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學歷進修等等,短短几年時間,就有20多人參加了全國、省、市、區級骨幹業務培訓,10多人參加了學歷提高培訓(今年有1人考上川大研究生),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每一位老師在每一學期都有多次機會得到培訓與交流。

學校不僅看重對老師的培養,對優秀師資的輸出也格外重視,幾年來為積極回響上級的號召,帶動周邊兄弟學校共同發展,先後選派出了優秀老師陳剛、盛傑到白玉縣支教;陳倩、張小米到金花國小支教,先進前沿的教學理論和踏實肯乾的工作作風為她們贏得了當地領導、老師及社會的一致好評,通過支教,我們的老師不僅得到了鍛鍊,也將該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有效地傳播、滲透給了兄弟學校,促進了區域學校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二)服務社區,和諧發展

1、選派特長老師參加社區活動

為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教師作為先進文化傳播群體的作用,將師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提高青年老師的師德修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育網路的形成,使社區居民素質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該校從2005年3月起就在雙楠社區紮實有效地全面展開了“青年教師進社區,共建文明新武侯”的活動。挑選了楊珂、敖靜兩名專業知識過硬、綜合能力強的老師作為社區常任輔導老師,於每周六、周日與社區幹部一道,接受社區民眾針對有關親職教育、城市文明、法律、環保知識等方面的諮詢。

2、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學校、家庭及社會都是這個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建立四者之間的聯繫制度,旨在促進相互的溝通和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收到教育實效。為充分利用轄區的教育資源,全面提高社區居民民眾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推動社區建設工作進一步開展,學校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建設學習型城區和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的有關事宜,在2003年9月就已和雙楠社區簽訂教育資源開放協定並實施開放。

(三)學區聯盟,共建教育強區

2005年10月26日上午,第一個區域性教育論壇在成都市雙楠實驗學校隆重召開,這是武侯區教育局在推進教育城鄉一體化,最佳化、整合教育資源的又一重大舉措。它將蓄強強聯合之勢、行優勢互補之能、鑄整體推進之態,為武侯教育品牌的提升增添新的內涵與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