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政府公共權力看成本與收益理論
成本與收益理論是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產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企業的所有者不能親自經營企業,就會找人代理,這時委託人購買的是代理人的服務與管理才能,但由於代理人具體管理著企業,掌握著比委託人更多的信息,從而有條件憑藉這個優勢來獲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由此造成委託人的損失。理想設計與實際結果之間存在事實上的“代理成本”。為了更好地追求與維護自身利益,就必須考慮如何激勵、制約代理人問題,從而儘量降低因經營者追求私利行為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達到提高企業效益的目的。這就是委託代理關係中為什麼必須考慮成本與效益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引發思考政府公共權力效益這一主題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考察歷史,我們會知道,早期的政府,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幾乎都被作為王權或神權的載體,他們的行為就是在貫徹上蒼或皇帝的意旨,根本不可能有今天意義上的成本的概念。正如中國古代的情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山川江河,花蟲草木,無一不是國王的私有財產,因而以國王為代表的王宮的所有的花費,似乎都是其“自家”的東西,根本無須考慮成本問題。討論政府成本問題發端於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為了能夠按照資產階級的意志來論證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一些思想家開始從政府起源的角度來闡述政府存在的依據和目的。但只有到了市場經濟時期,人們才真正開始重視和研究政府成本與收益問題,因而也才出現政府成本與收益的相關思想和理論。
成本主要是指為了獲得某種收益而必須為之付出的代價。毫無疑問,為建立政府人們是要付出成本的,用洛克的話說,“人們在參加社會時放棄他們在自然狀態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執行權,而把它們交給社會,由立法機關按社會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處理”,“只是出於個人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他的自由和財產和動機。”很顯然,這裡已經包含了某種政府成本的意識。據湛江海洋大學周鎮宏、何翔舟兩位教授的觀點:政府成本包括最終消費支出,還包括政府決策和政府行為引起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方面的成本。他們把政府成本分成會計成本、機會成本、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復旦大學桑玉成教授認為:“所謂政府成本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所有社會成員為了政府的存在而為之付出的權力或精神的損失;二是所有社會成員為政府的生存及其正常的活動而必須為之付出的錢財。”他認為政府的成本由政府的消費構成,政府的消費包括直接消費和間接消費。無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精神的角度看,政府的建立、運作需要政府內部的公務人員、需要全社會成員為之付出經濟(物質)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成本,沒有這些成本支持,政府將無法運行。
從純經濟學角度看,收益大於成本的預期是人們行為的基本出發點,因而是人類社會的首要理性原則。“人們聯合成為國家和置身干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目的,是保護他們的財產……是為了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眾福利。”人們之所以要投入一定的物質或錢財,是因為希望通過這樣的投入能夠得到更多的物質和錢財。不想得到收益的投入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不想得到收益的投入也就無所謂投入,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成本問題。社會對政府花費了成本,其根本目的也正是在於從政府那裡得到比這個成本更高的收益或者說效益。相對於企業效益來說,政府的成本與效益關係複雜得多,政府的效益是一個綜合指標,比較難於評價。而且“政府的產出是正效益還是負效益,有時候難以判定。……任何一個政府從其本意來說,它都是希望做能對社會帶來益處的事情,不管是現在就帶來益處還是今後帶來益處。”“從本質上講,政府行使職能也是一種經濟活動,有收益亦有成本,只有當其收益超過成本時,才是經濟合理的。所以,政府在考慮是否履行某項職能時,首先要做成本一收益分析,這是所有經濟活動中通行的準則。”政府公共權力效益的提高意味著人們投入成本的增值,高效益的政府公共權力效益也意味著其成本的降低。高效益的政府公共權力必然帶來包括公眾生活水平與質量的提高、稅賦的減輕、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社會秩序的安全與穩定、國家的和平與昌盛等綜合效益,因此,作為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僅需要而且必須倡導建立“企業家政府”,要用企業的價值理論來看待政府的經營問題,要講政府公共權力效益,要用效益的觀點來對待政府和公共事業的管理問題。這也正是為什麼要把政府公共權力成本與收益作為本書研究的理論依據的原因所在。
2.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一般是以各種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為權數,對個別資本成本進行加權平均確定的。
關於權數的三種選擇:賬面價值權數、市場價值權數、目標價值權數。
賬面價值權數:可反映過去的權數,由於資本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差別較大,計算結果會與實際有較大差距,從而貽誤籌資決策。
市場價值權數:可反映現在的權數,計算結果反映企業目前的實際情況。債券、股票以市場價格確定權數,也可選用平均價格確定權數。
目標價值權數:可反映未來的權數,按債券、股票的目標市場價值確定權數,能體現期望的資本結構,據此計算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更適用於企業籌措新資金。
經營風險是企業因經營上的原因而導致利潤變動的風險。產品需求、產品售價、產品成本、調整價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
財務風險是指全部資本中債務資本比率的變化帶來的風險。當債務資本比率較高時,投資者將負擔較多的債務成本,並經受較多的負債作用所引起的收益變動的衝擊,從而加大財務風險;反之,當債務資本比率較低時,財務風險就小。
企業經營風險總是存在的,而財務風險只是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
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企業負債經營時,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總是不變。利潤越多,每一元利潤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使投資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槓桿。
相關詞條
-
成本管理理論
成本管理理論就是運用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企業資源的耗費和使用進行預算和控制的理論、程式和方法的總稱。它源於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並由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歷程 存在問題 解決辦法 實踐研究 對策分析 -
潛成本理論
潛成本是顯現成本的對稱。為加深對潛成本的認識,有必要對顯現成本做概括性的描述。在工業經濟社會中企業計核成本總是以顯現成本為依據的,並形成了具有一套完整而...
概述 理論比較 時代意義 應注意問題 相關詞條 -
收益
收益是指就該財產收取天然的或法定的孳息。收益權也可以依法律的規定或所有人的同意,而歸非所有人取得。
詞語概念 含義 收益選擇 -
成本收益法
成本收益法是指以貨幣單位為基礎對投入與產出進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種是預先作出的計畫方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都要考...
概述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套用 各方法的原理 各方法的前提條件 各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
留存收益成本
留存收益是企業繳納所得稅後形成的,其所有權屬於股東。股東將這一部分未分派的稅後利潤留存於企業,實質上是對此追加投資。如果企業將留存收益用於再投資所獲得的...
留存收益的內容 公式與舉例 -
成本收益決定論
&Obsetfeld,1997)則將支持浮動的匯率制的觀點總結為3條:一是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匯率超調導致匯率的易變性,並進而導致不穩定的投機行...
成本收益決定論 成本收益決定論的基本思想 成本收益決定論的主要觀點 -
會計收益
會計收益(accountingincome)會計收益是指會計學上的收益概念。它是指來自企業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之間的差額。
收益特徵 構成要素 比較選擇 計量模式 -
全面收益
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全面收益的理想內涵為建立在“資產負債觀”基礎之上的報告期內企業與所有者以外的其他各方之間的交易或事...
基本資料 改革思路 啟示意義 -
新中國菸草專賣制度成本收益研究
中國菸草專賣制度成本和收益的理論分析 中國菸草專賣制度成本和收益的實證分析 中國菸草專賣制度成本收益的評價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