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城

古城名。傳說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郊白馬寺之東,漢魏雒(洛)陽城故址一帶。

概況

古城名。傳說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郊白馬寺之東,漢魏雒(洛)陽城故址一帶。周成王時周公所築,遷殷民居此。公元前516年周敬王以王子朝之亂由王城遷都於此。晉侯合諸侯之力,擴大成周城,把城東北的狄泉也包括在內。赧王又還都王城。戰國時改名雒陽。

研究

洛邑作為東周的都城,實際包括王城和成周二城,有些資料將其稱為“一都二城”。提起東周的歷史大都會想到王城,對成周城卻較為陌生。近幾年,隨著考古資料的進一步豐富,東周成周城也越來越為世人所熟知。該城位於今瀍河以東17公里的翟泉、金村附近,先後有周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僅三個月)、思王(僅五個月)、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共十一王居此。成周城作為洛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洛陽建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國語·周語》韋昭註:“狄(翟)泉,成周之城,周墓所在也。”早在1929年前後,金村一帶因發現有東周晚期王室大墓而首次找到了該城的大致方位,後多次在該區域有重要發現,特別是近幾年,文物考古工作者通過考古勘察和研究,已經證實了東周成周城就在漢魏晉故城的中部、北部一帶。
早在西周時期,這裡已建有一座規模可觀的城邑,約合當時的東西六里、南北五里,大致為方形,地當漢魏晉故城中部。到了東周,公元前519年,剛剛登上王位的周敬王,因懼怕子朝黨人,從王城遷居古翟泉一帶,後避子朝之亂又逃往晉國。在此期間,晉國魏舒、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鄭國參等大夫入京師,會諸侯於翟泉,著手擴建成周城,準備在該城北面增建一座小城,作為王室寢宮。晉士彌牟制定了施工方案,在各諸侯國的援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成周城的擴建。正在這時,趙簡子請命於晉頃公,率軍迅速平息了子朝之亂。公元前503年,敬王在晉定公的護送下回到成周。
陸機《洛陽記》載:“(成周)東西十里,南北十三里,城上百步有一樓櫓,外有溝渠。”皇甫謐《帝王世紀》也有類似描述。按這些古藉所說,東周成周城的規模相當宏偉,其面積與當時的王城大體相當。但據考古發掘證明,東周成周城範圍只限於漢魏晉故城中部和北部,其面積應小於王城。城內大型宮室建築有太廟、新造、襄宮、宣榭、淲宮等一些建築。
東周成周城是在西周城的基礎上興建的,後來,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個朝代又在此基礎上改擴建,並作為都城。儘管成周城因滄桑巨變,昔日繁華壯觀的景象已不復存在,但成周城作為王都洛邑的一部分,為維護王室的尊嚴,維護洛邑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作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