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戈沙](/img/a/d14/wZwpmL0YTN0ITMxkzN1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c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戈沙193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黑河市。本名:孫慶林。中俄混血,俄羅斯族。畫家,演員,作家。195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歷任《西北畫報》創作室主任,《長春畫報》編輯,《吉林日報》高級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長春市美協顧問、名譽主席,新加坡藝術協會國際會員。兼擅版畫、油畫、國畫、插圖。英國、法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參展、個展。獲多種國家級獎項,並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出版有《戈沙畫集》《戈沙黑白版畫集》《戈沙油畫作品集》以及長篇小說《幸福有夢》等多部著作。作為演員,戈沙先後在《長空雄鷹》《傲蕾·一蘭》《雪鄉》《飛天蜈蚣》《天使的翅膀》等三十八部影視片中飾演角色。
人物背景
傳奇家庭
戈沙的父親祖籍河北,迫於生計,1920年代到俄羅斯的遠東鐵路線上做工、做小買賣。雖然斗大字不識幾個,但憑聰穎的天資,卻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同當地人交流。戈沙的母親是俄國人,生在哈巴羅斯克一個貧窮的農家庭。12歲父母雙亡獨自流浪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沿岸的城市裡。15歲在俄國認識了戈沙的父親,雖然年齡相差十幾歲,但還是在幾片麵包的誘惑下跟了戈沙的父親,既沒有婚禮,也沒有宴席。第二年的春天,他們踏著黑龍江上的冰雪來到中國。在黑河鎮母親懷上了戈沙。當戈沙快要降生的時候,父親又跨江到俄國去了,一去就是三年。
艱辛童年
![戈沙](/img/0/aef/wZwpmL1UDOwUTM4AjM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I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母親不會說漢語,在鄰里的幫助下使戈沙來到了人世。為了活命,母親外出什麼活都乾,戈沙成了屋裡的“麻雀”,母親用麻繩把他的一隻腳捆綁在窗台上,讓他在土炕上爬來爬去,一直爬到會走路時,父親才從俄國回來。母親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活,把家搬到黑龍江岸邊的山村里。戈沙放馬,母親種地,父親除了賭博之外什麼也沒有學會。1938年戈沙的家搬到長春,戈沙撿破爛、煤核和一切能賣錢的東西。10歲開始上國小,因為戈沙說不好漢語,學習很差。後來父親用皮帶改變了他說俄語的習慣,但撿破爛的習慣他沒有讓他改。14歲戈沙開始獨立謀生,做過洋鐵匠、雜工、小販,還當過招待員,飽受過人間的悽苦。
藝術之旅
徒步北京
![在俄羅斯畫家馬克西莫夫家](/img/1/3a9/wZwpmL1YzN1cTNyYzN2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c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戈沙很小的時候就與美術結緣,常常獨自到野外把那些美麗的花草、樹木和昆蟲畫在撿來的紙片上或釘在木板上。大自然不僅成了他的朋友,也是他最好的啟蒙老師。16歲認識了從日本回來的王盛烈。教他素描,並告訴他北京有位大畫家徐悲鴻,那 里有他開辦的美術學校。從那一天起戈沙就日夜夢想著北京。1947年末正是戰亂的年代。鐵路、橋樑都已經破壞。大年初一的早晨,分不清是鞭炮聲還是槍聲,戈沙告別了父母,獨自頂著大雪,沿途乞討向北京走去。過了公主嶺,為了躲避土匪的追逐,深夜累倒在路旁,雪落在凍僵的軀體上。當太陽出來的時候,被一位好心的老大娘用兩碗滾燙的小米粥才使他活了下來。最後戈沙才用一雙凍僵的腳,並躲過三次土匪和一次兵痞的劫難,千里跋涉終於到了北京。吳作人、艾中信引導戈沙進入國立北平藝專做了一名旁聽生。
輾轉邊陲
1948年,戈沙從華北大學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羅工柳成了戈沙藝術生命的領路人。 1951年畢業後戈沙主動到了大西北。在西安,石魯把他留在了身邊。戈沙借著在西北畫報當記者的機會,走遍了少數民族的帳篷、土屋、戈壁沙灘、絲路古城,並取名“戈沙”,以示自己的追求。後來戈沙在東北的《吉林日報》當了一名美術編輯。
藝術創作
![自畫像](/img/a/0ee/wZwpmL4EjMygjN5cTO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k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53年父親去世,母親和妹妹回蘇聯,這一去就是三十三年未見面。兩個國家同兩個家庭一樣,開始是朋友後來成了敵人。在那些年代裡,一味追求藝術是不可能的,而又有俄羅斯海外關係的戈沙,領略並感受了一個又一個政治風暴,被下放農村“接受再教育”。在艱苦的條件下戈沙堅持畫畫。
由於戈沙混血的形象,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走進了業餘影視演員的生涯。先後拍了38部影視片。1980年夏秋之際,戈沙奔赴河西走廊拍影片《嚮導》,在風嘯沙鳴中,看到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勝跡。《敦煌的夢》《古瓮的遐想》《沙漠駝鈴》《夜歌》《風暴》《胡楊魂》等作品陸續誕生。
戈沙有時也寫一些散文。2005年戈沙白天畫畫,晚上學著寫小說,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寫完了20萬字小說《幸福有夢》。記錄了戈沙人生的經歷和身邊發生過的故事。裡面有童年美好的記憶;青年時代追求的足跡;也有步入老年的憂鬱。那些來自生活的黑白版畫也成了書中的插圖。
藝術評價
刀筆沉雄
![戈沙作品](/img/3/5f7/wZwpmLwgzMzIDM0QjM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I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戈沙的藝術,常能給人帶來詩的意境,帶來崇高美的啟迪。在戈沙刀鋒筆下,山河的壯麗之美,駝隊的奮進搏擊,胡楊紅柳的生命抗爭,都傳達出一種崇高美的意韻。“苦難 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戈沙對高爾基的話極有感觸。金色的童年在悽苦中度過,激情的青年時代又飽嘗政治風暴的艱澀,歲月熬人催人,也磨鍊人的意志,錘鍊人的思維。年齡的增長老化並沒有潑滅生命的活力,反而使畫家體驗了人生。更加成熟深沉,審美的層次更升華。或許,在理淪上並非十分自覺,但創作實踐中戈沙的藝術審美理想已經走向了壯美與崇高的範疇,藝術已經向更深的精神層次追求,而藝術語言也自然地傾向更加概括、誇張,風格更趨沉雄大度。
戈沙說:“當我看到焦渴的胡楊在蒼穹下挺拔在沙丘上,在沙暴中堅定不移,我想到人們讚美它在風暴中一千年不死,死了一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爛是有道理的。我畫胡楊時想到的是人的品格。有的人不等風吹自己就倒了。可有的人死了幾千年,人們還在紀念他,想著他,這就是品格的力量。我從這裡尋找到了心中的圖畫。”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畫家正是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汲取了精神的品格啟示與營養,又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語言技法去創造人化的自然。抒發自己升華後的胸臆。
![寫生](/img/1/1f4/wZwpmLzMDM3czN2EzN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c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胡楊魂》《深秋》等以扭曲不屈的樹幹,紅色火焰一樣升騰的茂葉充分傳達出頑強的生命意志,不但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而且沁人心腑,可以給人以更深刻的精神內涵和崇高美的享受。畫家畫的是樹木,表現的是人,畫的是形體姿態,表現的是人的精神與品格。《古烽火台》用最簡練的筆法,用強烈的形體,明暗的對比,表現了深沉的歷史滄桑感。歌頌了雄偉壯闊的河山。《黃河之水天上來》以水天一色幾乎占滿畫面的大篇幅,顯示黃河―大自然的宏大氣勢;用剪影式的重色調組成駝隊,突破橫向的地平線,形成鮮明的對比,顯示人在大自然中艱辛奮進的自強不息,構思深刻,構圖新穎。《岳樺的品格》表現生長於長白山雪線附近的一種白樺樹。由於嚴寒強風。生長條件惡劣,樹木形成扭曲掙扎的形狀,人們能夠從中得到一種壯美的藝術感悟。戈沙以粗獷老到的筆法,以粗細、大小、疏密、黑白、冷暖的對比,以自由豪放的心情,極好地表現了岳樺的品格,表現了戈沙的“心裡的圖畫”。
戈沙多年來以版畫著稱,其實,早年戈沙就有很不錯的油畫根底,作於1955年的《青年時代自畫像》已經可以看出其功力之深度,而近些年來的油畫創作實踐,說明他雖然長年在版畫語言領域裡奔波,卻仍然“鄉音來改”,近些年重操畫筆,回歸畫布,油畫語言仍然運用自如,《心語》《微微的夏河風》等畫更可看出其油畫功力的全面修養。(聞立鵬)
大漠情結
![影視角色](/img/b/09f/wZwpmL2AzM2kjM4ETO2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k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戈沙絲路題材版畫的創意與價值可從兩方面感悟,一是宏闊氣勢展現的審美空間,一是殊異情境標誌的精神向度。前者以賞心悅目的視覺方式,抒發畫家對豐碩文化古蹟和大自然的摯愛情懷;後者以耐人尋味的象徵體,轉述著作者對人與自然、歷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就形式語彙而言,這類版畫以氣勢見著,作品大都是滿構圖,宏闊而深遠,或凸現戈壁的浩瀚、古堡的雄偉,或刻劃石崖的繁富與風沙的暴虐,由於刀法細密多變,點刻、線刻交融,陰刻、陽刻結合,構成不同的韻律,使畫面充實而不空靈,並富有動感。而一些套色版畫的色彩則是簡括洗鍊的,一般只套二、三版,如《佛之光》《古堡》《孔雀河畔》等都單純、響亮,與刀痕一起,構成不同的情調,映現出河西走廊上特有的造化奇觀,外溢著主體獨特的審美感受與情趣,與駱砣、胡楊融鑄為豁達、雄強的意境。
![戈沙](/img/c/faf/wZwpmL3gjNwEzMzcTN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U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駝隊之於戈沙的絲路題材版畫具有特殊的意義,每幅作品都離不開駱駝,它猶如主題曲,以高亢、雄渾的鏇律,令人感受到一股精神力量。但畫家對駱駝並不精雕細刻,往往以剪影效果顯現其鋼澆鐵鑄般的造型,迎著風沙、踏著大漠,邁著沉重、堅毅的步履,向著既定的目標,永不停息。這是頑強拼搏的精神的象徵,是與大自然抗爭的力量的體現。在不厭其煩地描繪“沙漠之舟”的同時,畫家還滿腔熱情地刻劃被譽為“沙漠中的勇士”的胡楊林。胡楊作為能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優良樹種,耐乾旱、抗風沙,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胡楊林》《胡楊林中》,畫家以鬱鬱蔥蔥的綠色長廊,顯示胡楊在改變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大漠枯林》《胡楊魂》等作品中,則以老辣粗放的刀法,著力刻劃胡楊鋼絲鐵鉤般的筋骨,它不屈不撓,倔強頑強,默默地抵抗著乾旱、沙漠的侵襲,高唱著生命的讚歌。(齊鳳閣)
藝術概況
展覽獎項
![戈沙](/img/5/e5b/wZwpmL1MzM5QDM4UjM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I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素描《找自己的丈夫》獲吉林省美展一等獎(1956)
油畫《被遺棄的人》獲全國青年美展優秀獎(1957)
油畫《星火燎原》參加“建國十周年美術優秀作品展”(1959)
版畫《小礦工》外交部選送非洲十國展覽(1975)
版畫《松江春雪》文化部中國美協選送巴黎沙龍展(1982)
版畫《山村女教師》獲全國第一屆少數民族美展佳作獎(1982)
漫畫《抗洪自救見聞》獲全國好新聞一等獎(1986)
![戈沙](/img/5/94b/wZwpmL4ATNxEDOycjM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I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戈沙版畫選集》獲吉林省長白山文藝二等獎(1987)
版畫《古老的歌》獲日中藝術交流金獎(1988)
版畫《布達拉宮》獲全國十屆版畫展銅牌獎(1990)
列入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版《世界名人錄》(1990)
列入歐洲版《1990-1991世界名人年鑑》(1991)
全國少數民族美術家百花榮譽金獎(1994)
《布達拉宮》獲中國少數民族美展銀牌獎(1995)
中國版畫家協會“魯迅版畫獎”(1996)
![戈沙畫作](/img/e/792/wZwpmLxIDM5kTM2YjN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Y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被聘中國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評審(1996)
應邀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講學並舉辦個人畫展(1998)
長春市委、政府授予“長春市知名藝術家”(2000)
版畫《風暴》收錄《中國百年版畫名鑒》(2001)
獲中國美協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民族傑出美術家”(2001)
油畫《石壁行》獲中國少數民族美展銀牌獎(2003)
版畫《胡楊魂》獲中國少數民族美展金牌獎(2005)
在英國、法國、美國、丹麥、德國、加拿大、奧地利、荷蘭、澳大利亞、非洲、香港、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參展
在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韓國、中國美術館、長春等地舉辦了二十六次個人畫展
館藏入編
![戈沙](/img/8/de3/wZwpmLycDM2ADMycTO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k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國美術館
日本
新加坡
俄羅斯
澳大利亞
韓國
義大利等國美術館
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世界名人錄》(1990)
歐洲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世界名人年鑑》(1991)
著作出版
![戈沙](/img/c/e0b/wZwpmL1cTM2IjM3kTN0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U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戈沙畫集》
《戈沙黑白版畫集》
《戈沙油畫作品集》
《蘇聯藏書票集》
《戈沙絲綢之路版畫集》
《戈沙油畫選》
《戈沙·油畫作品精選》
《幸福有夢》(長篇小說)等
影視表演
![戈沙](/img/1/939/wZwpmLzIDOxczN5UjN1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Y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長空雄鷹》
《傲蕾·一蘭》
《嚮導》
《雪鄉》
《背叛》
《飛天蜈蚣》中飾演反一號奧爾斯
《天使的翅膀》等三十八部影視片
因病逝世
2015年11月27日下午5點28分戈沙因病逝世,享年84歲。11月30日上午10點,長春市殯儀館舉行了戈沙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