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新化

戈新化

戈新化,24歲,新沂人。2007年7月18日,畢業於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後被派到楊樓居委會任黨支部副書記。2008年4月1日,參加了中組部等在京召開的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座談會,為4位發言代表之一,7月19日,當選為宿遷市首屆“十佳大學生。

(圖)戈新化戈新化

戈新化,24歲,新沂人。2007年7月18日,畢業於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後被派到楊樓居委會任黨支部副書記。同年12月8日,在“兩委”換屆選舉中,通過“公推直選”高票當選宿遷經濟開發區三棵樹鄉楊樓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2008年4月1日,參加了中組部等在京召開的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座談會,為4位發言代表之一,7月19日,當選為宿遷市首屆“十佳大學生。

個人事跡

去年7月,23歲的他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到村任職;半年後,他就被當地民眾推選為居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成為我省1011名大學生“村官”中當選村級正職的第一人;10天前,他作為我省惟一的代表赴京參加了全國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代表座談會,並作典型發言。年紀輕輕憑什麼在短時間內就能贏得當地乾群的信任?他到村任職後做了些什麼?讓我們走近———
宿遷經濟開發區三棵樹鄉楊樓居委會與徐州睢寧接壤,緊鄰安徽省,素有“雞鳴聞兩省、狗吠聽六鄉”之稱。長期以來,楊樓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居民只能靠外出打工和利用不多的土地種點糧食維持生計,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分緩慢。

2007年7月18日,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榮使命,畢業於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戈新化被省委、省政府派到楊樓居委會任黨支部副書記。一個乳臭未乾的外鄉娃娃,能為居委會幹點啥?起初,楊樓居民們紛紛對戈新化投以不信任的目光。

讓我們農村早一天變成“鳳凰窩”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四年苦讀後怎么又回到農村呢?這大學不是白上了嗎?”對戈新化作出的選擇,家人親鄰非常不解。對此,戈新化耐心地做家人思想工作,和他們講自己關於“雞和鳳凰”的想法。

“都說我們農村孩子考上大學,是‘雞窩裡飛出金鳳凰’,但為什麼‘鳳凰’飛出了那么多,農村還沒變成‘鳳凰窩’呢?現在省里號召大學生到村里任職,我們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所謂‘金鳳凰’,應該回響這個號召,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給農村發展增添活力,讓我們農村早一天變成‘鳳凰窩’。”

通過深入的交流,戈新化獲得了家人的支持,帶著“紮根農村、奉獻社會”的堅定信念,如願踏上了腳下的“村官”路。

面對楊樓的貧困,村民的冷漠,戈新化沒有灰心、沒有動搖,他在心裡一遍遍告訴自己:無論有多難,決不當“敗將”,更不當“逃兵”,決不能讓人家小瞧了我,更不能讓人家因為我小瞧了我們大學生村官!

上級對大學生“村官”的食宿安排很周到,在鄉鎮有單身宿舍,電視機、電風扇等一應俱全。但由於鄉里距楊樓還有十多公里路,開展工作很不方便。為此,戈新化毅然搬到居委會一間簡陋小屋中住了下來。

一到楊樓,戈新化就開始挨家挨戶串門走訪。莊雷是楊樓的養牛大戶,他清晰地記得與戈新化的第一次見面:

“去年盛夏的一個下午,我正在餵牛,一個帶著眼鏡的年輕人找到我,和我聊牛怎么養,當地為什麼窮,怎么做貸款,不知不覺聊了兩個多小時。最後我說你就是那個到我們村的大學生吧,他笑著點了點頭。”

在田間地頭,許多居民都和戈新化一起談過心、拉過家常。大家看到的不是一個整天端著架子、賣弄學問的洋秀才,而是一個和他們一樣樸實、敦厚的土村官,有什麼掏心窩子的話也都願意跟戈新化講。

對居民們的困難,戈新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方設法地幫助解決。楊樓有一個玻璃纖維廠,因為資金缺乏,經常陷於停產狀態。戈新化千方百計為企業協調解決了2萬元周轉資金,使該廠重新煥發生機,還帶動了本居委會一批勞動力就業。有時,看到一些家境比較貧困的農戶,戈新化還經常從身上掏出一些錢接濟他們。

安心紮根農村,真心與居民相處,誠心為農民服務,戈新化很快贏得了當地廣大黨員、幹部和民眾的信任,與楊樓老百姓的心緊緊貼在一起。

“真苦了小戈這孩子了!”

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摸底,戈新化開始反覆思索加快楊樓發展、促進脫貧致富的對策措施。

“要想富,先修路”,戈新化首先想到的就是解決居民的出行難問題。連線楊樓居委會與段廟組的先鋒路共3.8公里,過去,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戈新化因陋就簡,首先帶領居民開挖土方,對崎嶇不平路段進行平整。

(圖)戈新化戈新化

“為了這條路,真苦了小戈這孩子了!”提起這件事,居民們都十分感動。老黨員段崇良說:“修路是在去年11月,當時已經是冰冷天了。新化這孩子,餓了就從書包里掏出涼煎餅啃兩口,累了就靠在路邊樹下休息。有一天中午,大夥都回家吃飯了,只有小戈一人蹲在路旁吃煎餅。我們段廟組組長實在看不下去,把小戈叫到家裡,燒雞蛋湯叫他喝。他一口也沒喝,只是說‘謝謝丁叔,你給我一杯水喝就行了’。後來,這件事傳到整個居委會,民眾都深受感動。”

在戈新化的帶動和影響下,全居委會民眾修路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戈新化首先捐出自己積攢的5000元工資,又在春節召集居委會30多名能人大戶開了個茶話會,動員他們捐資發展公益性事業,最後籌得資金2.3萬多元。

一些家庭並不富裕的居民也主動找到戈新化,要捐錢以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63歲的丁義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當時出於什麼心情捐這300塊錢呢,就是看小戈能領著大家腳踏實地地為村里辦點實事,我從心裡頭信任他們!”談到捐錢,丁義良老人顯得很激動。

戈新化家在新沂,離楊樓不足百里,家中還有年老體弱的父母,但為了工作,他幾個月也不回家一次。今年春節,戈新化大年三十到家,與父母吃了頓團圓飯,初一一大早就又回到了居委會,逐戶給貧困戶拜年。

戈新化一心撲在工作上,一心為了楊樓百姓能都過上好日子,楊樓百姓也把他當“自家人”,關心他、疼愛他。

79歲的丁思見老漢看到戈新化沒日沒夜為居委會大事小事忙碌,經常吃不上一口熱乎飯,實在心疼,拿出自己撿拾廢品賣的錢,買了兩個熱水瓶悄悄地放在戈新化的辦公桌下。

“新化,你拿我們當親人,我們也把你當自己孩子,這兩個水瓶你不能不收!”

戈新化收下了老人送來的熱水瓶,眼裡盈滿了淚水。

“這樣的幹部我們信得過!”

戈新化深知居委會的困難,平時從不亂花一分錢。有時遇到加班,需要到外面吃飯,戈新化吃完飯後,總是自己掏錢付賬,沒有一分錢掛到居委會賬上。

老黨員丁義美見戈新化總是自己燒稀飯、吃鹹菜、啃煎餅,生活這么節儉,經常叫戈新化到他家一起吃飯,可每次都被戈新化婉言謝絕。丁義美感慨道:“小戈書記能說會幹,有學問,有知識,還有我們黨員幹部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好作風,這樣的幹部我們信得過啊!”

2007年12月8日,楊樓居委會首次進行村民公推直選,通過民主選舉,年輕的大學生“村官”戈新化以高票當選為居委會主任,隨後又以全票當選為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戈新化到楊樓任職近一年來,居委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村組路面被整平了,加寬了;兩座電灌站和一條引水渠整修好了,農民灌溉不難了;過去破爛的國小教室修繕一新,孩子們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讀書了。

戈新化還與南京農業大學聯繫,引進水稻旱直播技術,不但省工、省肥、省水、高產,而且米質好,去年居委會763畝水稻實現了大豐收。現在,楊樓居委會裡打架鬥毆看不見了,民眾上訪的現象也沒有了,幹群關係融洽、鄰里關係和諧,全居委會呈現出萬眾一心、共謀發展的喜人局面。

“被大家推選為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說明了大家對我的信任和認可,”戈新化說,“我深切感受到了楊樓的黨員和民眾對我和新班子的期待,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重擔。” 對於楊樓今後的發展,戈新化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和願望,拿出了近、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他說,下一步,楊樓

居委會要實現所有路面砂石化,並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三來一加”和高效農業,讓老百姓的腰包儘快鼓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