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1年(民國十年),辛酉大旱,新化縣城“飢殍載道,遺孤滿街”。晏孝遜捐獻水田60畝,首創慈兒院於縣城,並任院長。當年收養父母被餓死、十歲以上的遺孤百餘人,延師教讀傳藝,使之自立成人。至解放前夕,先後救活孤兒300多名,皆能自食其力。1932年,保送孤兒曾魁岩、孫望仁等7人至北平香山慈兒院(民國內閣總理熊希齡所辦)進修。曾魁岩於北京大學法科畢業後,赴南洋從事教育工作;孫望仁學成回新化任上梅中學英語教師。
鑒於當時新化只有縣立中學(今新化一中)、青峰農校等四所中學,招收學生有限,而國小畢業生要求上中學讀書者數以千計,在中學招生之後,眾多落第的青少年,哭涕榜下。曾畢業於湖南中路優級師範的晏孝遜目睹此情此景捐田280畝、銀洋500元作開辦資金,毅然創辦湖南省私立新化上梅初級中學於青石街,擔任校長,當年招收學生117人,於1931年3月16日開學;又以全家田契(田租2000擔)交省教育廳作學產抵押。次年,新化縣長彭義祜指撥崇陽觀為上梅中學校址。連年擴建校舍,虧空銀元近萬元,他賣水田100餘畝,償還債務。他在上梅中學任校長18年,從未向學校領取工薪。在他無私奉獻的影響下,梁季良、吳興宗、陳懇皆、晏孝迪等均義務任教,教職員工中捐薪建校者亦不乏其人,一時傳為美談。
在晏孝遜任校長的18年(1931-1949)中,上梅中學成為了積極宣傳抗日的基地、中國共產黨新化地下組織活動的中樞、新化迎接解放鬥爭的前哨。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1938),以上梅中學英語教師肖哲(中共地下黨員)為首組織的“上梅文學研究會”,創辦周刊《我們的園地》,在同年5-6月的《新化日報》上,連續發表進步學生胡念坤、曾昭仁等積極宣傳抗日的文章。上梅語文教師初源與孟樹德(均系中共地下黨員)合編的《戰時文選》,是一本積極宣傳抗戰的語文課本,共選文章72篇,其中魯迅的就有9篇。舉凡當時積極主張抗日的劭力子、巴金、郭沫若、艾蕪、楊朔等,都入選有文章,使人讀之,抗日的決心油然而生。上梅十班學生劉新富(中共地下黨員),在學校大力發展“民先隊”(“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簡稱),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先後擔任中共地下黨新化縣委第一、二、三、四任書記的蘇鏡(女)、張竹如(女)、李涵葳(女)和閻戈南(楊黎源)等,都以上梅中學教師為掩護,開展黨的組織建設和各項工作。當該校曾廣濟主事被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書記長廖維藩親自來新化指令縣長要予逮捕時,晏孝遜出面營救,以全家生命財產擔保曾不是共產黨,廖方準許曾暫住晏家中“反省”。一年後晏孝遜仍讓曾回上梅中學任主事。
素有愛國愛民傳統的上梅中學,解放前夕,眾多的進步師生,又積極投入迎接解放鬥爭。1949年6月,方鼎英將軍發起組織湖南人民自救會新化自救分會時,還親自拜訪了他當年在新化速成中學堂的老同學晏孝遜,在該會成立大會的邀請名單中,有上梅中學校長晏孝遜的名字。上梅學生卿石麟、胡念坤、楊開魯、晏才耀等,都是新化自救會的中堅骨幹。其中,曾被聞一多先生在西南聯大所器重的伍大希,就是為新化迎接解放起草宣言的人。
人物評價
“毀家興學,育幼及人,一片丹心,可質諸天地鬼神而無愧色!”這是上梅中學第三班學生、上梅中學退休老教師、九十高齡的著名書法家曾展成自撰自書的紀念聯語的前聯,它對晏孝遜這位經世濟民的仁人大家的平生事跡,做出了高度的概括和如實的評估。
人物影響
2007年由廣大師生與親友自願發起的“晏孝遜獎學基金”成立,一代代人把老校長的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晏孝遜獎學基金”捐款人員名單:
晏本輝 5000 晏才賜 5000 晏華新 5000
晏華震 3000 馬赫 3000
何靈甫 美元 300 折人民幣 2092
上梅中學 2000 蘇仲湘 2000 晏西征 2000 晏華東 2000 朱忠 2000
羅中玉 1000 向曉峰 1000 曾魯 1000 晏才魁 1000 劉勁 1000 楊毓湘 1000
晏誦周 500 晏華祝 500 歐陽志鵬 500 伍先彬 500 羅福松 500 伍帥都 500
晏才高 400
張奎 300
陳衛榕 200 羅忠賢 200 楊日文 200 余和直 200 晏勝永 200
晏菊娥 125
龍騰艮 100 劉宗迪 100 張護中 100 楊國吾 100 楊實 100 鄧冀斌 100
曾錫華 100 謝富林 100
(2015年4月電子存檔)
助學情況:
2009年10月27日開始存定期, 2010年12月31日捐贈利息人民幣850.00元給上梅中學。附收據
2012年3月15日,捐贈利息人民幣1180.00元給上梅中學。附收據
2013年3月14日,捐贈利息人民幣1323.00元給上梅中學。附收據
2014年3月12日,捐贈利息人民幣1447.00元給上梅中學。附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