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民族

懸崖上的民族

《懸崖上的民族》是由作者黃華良和李詩文聯合編著的,巴蜀書社於2006年12月出版。透過珙縣“僰人懸棺”這一側面,體現出僰和僰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可取代的特性。這種獨特而精湛的民族文化所反映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必將成為21世紀這裡旅遊的主要吸引力。愈是民族的東西才愈是世界的,愈有個性的東西才愈是大眾的。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懸棺,意味著千古之謎,是世界奇觀,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僰,意味著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是生物多樣性的“綠色世界”。

僰人,生活在這深山密林中的人們,曾是勇武勤勞、能歌善舞、善漁獵、精養馬、懂園藝的少數民族,為中華文化的積累作出過自己不朽的貢獻。

編輯推薦

僰人為什麼要行懸棺葬?他們又是怎樣把千斤重棺置於幾十米的高岩的?本書由珙縣洛表中學青年教師黃華良在老教師李詩文的幫助下,從2002年開始利用教學業餘時間收集、整理、研究、編著而成。全書17萬字,有景點、文物等彩色圖片100多幅,另有作者繪製的地圖5幅,分僰人、懸棺和附錄三個部分,全方位多層次地介紹了珙縣僰人族源、僰人民族特徵、僰人發展和消亡的歷史。

目錄

前言

第一卷僰人

第一章僰人族源

第二章懸崖上的民族

第一節懸崖上的民族

第二節僰人其他特徵

……

書摘

戎州,禹貢梁州之域,古僰國也。《元和郡縣圖志》戎

州,故僰侯國。——《通典·州郡六》

噫吁兮!僰、倮、僚、苗無文字。千載難詳當日事?幸

有懸棺、岩畫與蘆笙,傳說、銅鼓、風俗證其實。

——劉永言

四川南部,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這片土地山巒起

伏,千嶂疊翠,河流縱橫,溝壩星羅棋布。特別是南廣河上

游流域那眾多千仞峭壁上的具具懸棺,累累樁孔,幅幅雖年

代久遠卻仍然色彩鮮艷的岩畫,更為這片土地平添了無窮的

神秘色彩。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這個充滿無窮韻味和神

秘色彩的地方,就是人稱“僰鄉”的珙縣。關於珙縣地名的

來歷,據《珙縣誌》卷首(序文新編)云:“珙本西南夷腹

地,秦滅開明氏僰人居此,號日僰國。後為夜郎王所脅屬,

漢武帝使唐蒙略通僰道、取夜郎,置南廣縣於此,屬犍為

郡。蜀漢後帝又於此置南廣郡,以南廣縣為首邑,晉及六朝

皆因之。隋改南廣為協州,唐改為珙州,又改因忠郡、扶德

州。宋僅為羈縻鞏州。元末明玉珍據蜀,於1362年改為珙

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為珙縣,隸於敘州路,路治在

今宜賓市中區。六年,敘州路改為敘州府,治所依舊,仍轄

珙縣。十年珙縣併入高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珙縣,隸於敘

州府。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高縣復置為高州,珙縣屬敘

州府高州轄領。”至今已六百餘年。

珙縣自古就是僰人生存繁衍的地方,但明朝萬曆元年的

一場戰火,使這個災難深重的民族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今

天,我們只有通過他們留下的具具懸棺、幅幅岩畫和洞穴建

築,來觸摸這個叫“僰”的古老民族,從傳說中勾畫他們的

音容笑貌。

“僰人”一詞,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恃君篇》,其記載

是:“氐、羌、呼唐、離水之西,僰人、野人、篇■之川,

舟人、送龍、突人之鄉,多無君。”《說文·人部》:“僰,

犍為蠻夷。從人,棘聲。”《華陽國志·蜀志》說:“僰道縣

東南四百里……本有僰人。”可見古代僰人居住在犍為地區,

而僰道一帶又為集中地。《敘府志·外記》謂:“珙縣多僰

人。”

那么,僰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呢?研究表明,僰

人(都掌人)同百越、乾越、夔越、百濮、僚人之間的關係

非常複雜,他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就是同一族

源。

我國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乾越、夔越、百濮、僚

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懸棺葬的習俗。有的學者認為

僰人的民族發展來源,和百越民族有很大近親關係。他們應

該是從我國的華東、華南地區逐步遷徙到宜賓的珙縣、興文

地區的。這從懸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